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三十九集) 2001/7/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5-13-3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科会》第十二页,经文第三行看起:
【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
从这地方看起。这一段,我们在科题上列的是「三宝难逢」。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第一小段明显的告诉我们,过去生中修积善根福德,才有缘分遇到佛法。如果过去善根福德不够深厚,就不可能有机缘,纵然闻到也不相信、也不能接受。可见得人身、闻佛法,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经文一开端,佛再告诉阿难,凡是经文冠上这一句,大家一定要知道,下面佛有很重要的开示。佛说:『佛无二言』,佛言有信,佛是诚实言、真实语,决定没有两种说法。
接着说:『佛世难值,经法难闻』,这两句话意思很深,非常重要。凡夫修成佛果,是要很长的时间,经论里面一般讲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我们现在明白,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从我们现在算起,那从什么时候算起?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天算起。换句话说,你没有破无明证法身之前,时间都没有算在内,你就知道时劫之长。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证得三贤位,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要记住这是圆教,不是普通的教学,是圆教。第二个阿僧祇劫证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证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觉以上不算,圆初住以前不算,你才晓得「佛世难值」。
我们现在的果位,连圆教初信位的菩萨都没有证得,怎么知道?初信位的菩萨断证的功夫等于小乘须陀洹,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现在问我们自己,我们的见惑断几分?见惑头一条「身见」,《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们还着我相,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我们一品惑都没有断,没入门。无论是大乘、小乘都没有入门,都不算。纵然证得初信位的菩萨,初信到十信这阶段,都没有算在三大阿僧祇之内。这十个位次不好证,为什么?进进退退,说老实话,进得少退得多,所以很难成就,我们不能不知道。
那我们要不要断?是想断但断不了,这才选择佛的易方便法门,带业往生,带业就是可以不断,但是要知道,烦恼的根虽然可以不断,烦恼的现行必须有能力控制住,这叫带业往生。带业是带烦恼的习气种子,不带现行,现行就是你现在烦恼发作,你不能发作。能够把烦恼现行完全控制住,这在念佛法门里面称为功夫成片,有功夫成片的能力,可以生凡圣同居土。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这些烦恼习气不能不放下,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的时候,引起我们的情绪,顺境、善缘起贪爱的念头,逆境、恶缘起瞋恚的念头,念头一起就不行,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带现行,一定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这重要!
「阿弥陀佛」又名「清净、平等、觉」,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想到佛号里面的含义,这含义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心里就想起清净平等觉,心一定要跟清净平等觉相应,这个人就真念佛,这样念佛才能伏烦恼,烦恼真正能伏得住,我们才能往生。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他老人家入灭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下面一尊佛,弥勒菩萨示现成佛,还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他才降生在世间,这是讲「佛世难值」,「值」就是遇到,真的难遇到。
能够生在跟佛同一个时代,还有缘分见到佛的,有人没有缘分,一生见不到佛的,见不到佛的人多。凡是能见到佛的,福报太大太大了,他能得两种真实的利益:第一个是闻正法,佛亲口所宣;第二个是容易解脱,佛有能力观机,应机说法,这是第一等的大福报。我们这些人比他们福报就差远了,但是总算还是有福,虽然生在佛的末法时期,我们还能见到佛陀的遗教。我们不但感谢释迦牟尼佛,我们还要常常怀着感谢代代传法之人,感谢古时候译经的这些大德,不是他们翻译,没有祖师代代相传,我们今天怎么能见到?纵然见到,经典摆在我们面前,字认得,意思看不懂,还得要有人宣讲,可见得实在是不容易,传承经法也是难遭遇。闻经,亲听佛说,契机;我们没有缘分亲听佛说经,我们看到文字的记载,契机就比较浅。
听经闻法、读诵大乘,功德利益在哪里?他教导我们认识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之后我们才晓得如何改正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行为,这样才能解脱。佛讲的经论很多,后人把它归纳为三大类:经、律、论三藏,用经论为标准,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用戒律修正我们的言语、身体造作种种错误,我们如果不依三藏经典,没有标准,怎么知道自己行善还是造恶?这就说明我们连善恶辨别的能力都没有。是非、邪正、真妄,我们更没有能力辨别了,不读经怎么行?凡夫种种的过失,不是有意的,有意犯的人少,无意犯的人多。无意为什么犯?不认识,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古人常讲都是不读书之过,读书一定要读圣贤书。
星期天居士林开会员大会,林长李木源居士请我致辞,我讲了几句话。我讲了三桩事情,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我们能把这三桩事情认识清楚,这一生没有白来。如果这三桩事情很模糊,我们这一生白来了这一趟,胡里胡涂来,胡里胡涂走,古人所讲「醉生梦死」,现在社会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有幸遇到善知识,遇到圣教,知道有这一桩事情。诸佛菩萨他们在没有修成正果之前,跟我们一样,他的人生目的纯正,目的是求觉,这就正确,目的在求觉悟。孔老夫子讲求学,学就是觉。夫子感叹说,人生在世想来想去想到最后,「不如学也」,跟诸佛菩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提升自己的觉性。
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初信位觉悟了;他要是不觉,证不了初信,入不了门。觉悟之后放下身心世界,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不再执着身是我。
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不是我。我是什么?我是觉性,真性是我,灵性是我,身不是我。我们的灵性现在附在身上,就如同我们这个身体附在我们衣服上一样,得搞清楚,衣服不是我,身是我。现在弄清楚,身不是我,灵性是我;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我们要把灵性不断的向上提升,不断向上升华,达到究竟圆满,那就是成佛了。这个目标纯正,这是世出世间一切大圣大贤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大道,我们发现了,我们肯定了,我们也走这条路,这就对了。人生的意义,是在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当然对于善行的众生没有话说,如何对于恶行众生也能和睦相处?我们知道他作恶是他迷失了自性,作恶不是本性,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的本性跟诸佛菩萨无二无别。我们看他的本性,所以我们会尊敬他,我们会敬爱他。冤家债主在我们心目当中,他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他不知道,我们知道。他对我不善,我对他纯善,这就是觉悟了,学佛就是学觉。人生的价值,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就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把这个事情做到,要把这个事情做好。
末后这两句,佛告诉阿难,你过去生中修大福报,所以你这一生能够作佛的侍者,这比一般弟子还要亲密,这不是无量劫修的大福报,不可能的事情。佛的弟子很多,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大经里面看到一万二千多人,可是佛的侍者没有几个人。这些话暗中提醒我们要修福,不修福怎么行?修福决定得福报。今天我们讲到此地。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