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少林寺武僧如何名动天下 难道是因为僧兵?

发布时间:2024-12-28 01:49:39作者:心经入门网
少林寺武僧如何名动天下 难道是因为僧兵?

最近因为释永信和尚,少林寺再次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回想起来,这座千年古刹上一次成为人们如此热衷的聊天话题,大概还是因为李连杰少侠。其实最近的几十年来,在金庸小说和周星驰喜剧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催化下,少林寺僧人早就在一代人心目中成为“神”一般的存在。这大概也是大家的热情如此容易就被“少林寺”这三个字点燃的原因之一吧。

伴随着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佛教宗派——禅宗的起起落落,少林寺也经历过辉煌和衰落,坚守文化传承,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

谈起少林寺的“前世今生”,文献记载中真假难辨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倒是真能让我们在历史的幽思中更加感性地了解一座寺院的喜怒哀乐。

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的创建:首位寺主是印度禅师

元代佛教史书《氏释稽古略》在南齐明帝建武四年,也就是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下记载道:

“魏西竺中印度佛陀禅师志爱嵩岳。帝勅就少室山建少林寺居。师度弟子僧稠慧光”

这是一条极度精炼的历史记载,不过能传达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却很多。少林寺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所建,这位鲜卑皇帝仰慕汉文化,在太和二十年将自己“少数民族”色彩浓厚的姓氏改成在汉文中极具政治和宗教色彩的“元”字——这个字让人联想起《周易》系辞“元亨利贞”,因此在800多年后也得到蒙古大汗的青睐。

这条记载还告诉我们,少林寺最早的寺主是印度人佛陀禅师(又译作跋陀)。关于这位禅师《续高僧传》中有着更详细的记载:

他本来是印度人,在国内和五个伙伴相约去学佛,每日专精禅定,但是其他同学修行顺利,都有所证悟,唯独他看似一事无成,因此感到十分彷徨。他那五位修行成绩显著的道友,怕是多少得了点神通,就和他说:“修行证果要看缘分,你不要在这里虚度时光了,应该到东方震旦(中国)去,那里和你很有缘,你不仅能够在彼地获得修行上的好处,还会收到两个很不错的徒弟哩。”于是佛陀禅师便开始他的东方之旅,到了中国北部。

鲜卑拓跋氏柴河石窟

此时北中国刚刚结束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所统一。当时,中国佛教经过东汉、曹魏和两晋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大师辈出。不过,南方和北方崇尚截然不同的佛教修行方式,笼统地讲,南方重视经论的讲说和研习,北方更重视禅修等宗教实践,在印度就专心禅业的佛陀禅师一到魏国就受到崇尚佛教的魏文帝的礼遇,给了他很多修行上的资助,还专门给他建了个小院子,让他心无旁骛地打坐。

后来《续高僧传》给我们记载了一个“奇迹”。有一天佛陀禅师邻居家小孩发现他的院子红光闪耀,认为是起火了,于是喊大人一起来救火,但大家奔着火光冲进院子,却发现那里一切如故,并无火情。于是有“懂行”的人解释道,这红光乃是禅师有所证悟,获得修行成就的表征。

我们不能确定此事的真假,但佛陀禅师的修行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得到了北魏皇帝的尊崇。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专门带他同行,为了能够使他继续在自己喜欢的清幽之地修行,特意在离洛阳不远的嵩岳少室山修建寺院,让他住持。僧人修行的地方也叫“丛林”,因此这座寺庙被称为“少林”,也就是“位于少室山的丛林”之意。

自从佛陀禅师住持少林寺以来,很多信众慕名而来跟随他学习佛法,往往有数百人之多,就连北魏皇帝也经常来寺院里居住,少林寺也就在北朝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曾留下姓名的“懂行”人士说,此地有神祇护佑,合该是弘扬佛法的宝地。

少林武僧如何名动天下?

尽管北魏统一了北方,但在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的巨大张力作用下危机重重,最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这两个王朝后来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直到北周武帝再次统一了北方。在他的权力达到顶峰时,实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中古史上四次著名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一波,曾经盛极一时的少林寺受到很大冲击,驻寺僧人流亡,寺院荒芜颓败,少林佛法凋零。直到隋文帝代周而兴,佛法才重新在中国复兴起来,文帝还赐给少林寺百顷良田,使得寺庙有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不过好景不长,隋炀帝末年,天下再度大乱,战火波及到少林寺,庙宇又沦于火海,复成焦土。

李唐初定天下以后,少林获得了复兴的机遇。唐武德二年(619年)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帮助秦王李世民捉拿住了敌将王仁则,朝廷非常高兴,对少林寺多有赏赐,有了政府的支持,少林寺逐渐走向繁荣,有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少林寺的僧兵也因此名动天下。

少林武僧

少林寺僧兵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则是在明嘉靖时期东南的抗倭斗争过程中,顾炎武《日知录》中有此记载:

“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松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棒击杀倭甚众,皆战死。嗟乎,能执干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

这件事《云间杂志》也有记载,而且更为详细。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侵扰东南,在沿海的下沙镇驻扎,倭寇中有三十六个人武功高强,手段残忍。于是巡按御史蔡可泉召集少林僧兵百余人前去抗击。月空和尚是这队僧兵的首领。

之后发生的故事颇为惊险:等僧兵们到达倭寇的驻扎地以后,月空和尚安坐在他们的营地边上一动不动,这种明显的挑衅行为,显然激怒了贼寇,于是其中一个武艺高强的马上挥动双刀向月空杀来,而月空依旧岿然不为所动,直到敌人靠近自己时,他忽然腾空而起,跳到那个倭寇头顶上方,用棍铁将其击毙,使得其他贼人都惊惧无状。这个情节颇能体现少林武僧的功夫与胆识。后来倭寇绑架了老百姓的妻女,引诱僧人来救人,自己则埋伏在草房中,等到僧人中伏,纷纷杀出,数名僧兵因此殉难。

《云间杂志》关于僧兵战倭寇的细节描述,颇能与《日知录》总结似的评价相表里,让少林僧人在抗倭战争中的表现有了更加生动的呈现。

少林武术其来有自。之前提到的佛陀禅师的弟子慧光,之所以被师父看中,就是因为少年时曾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踢到五百下,于是佛陀禅师认为这个孩子既然功夫了得,修行自然也可以入其堂奥。大概从一开始,少林寺就有招收武林高手入寺修行的习惯吧。

自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以降,在打坐参禅的间隙,练功夫疏通筋骨一直以来就是少林寺的修行传统科目,直到民国时期,还出现了在当地颇有名声的妙兴、德根等武家。

不过少林寺成也武人败也武人,近代以来少林寺最大的一次劫难,就是缘于武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河南“建国军总司令”樊钟秀,与少林寺僧多有交往,僧兵往往为其所用。1928年春冯玉祥和张作霖在河南安阳等地开战,樊钟秀与陕西李虎臣结盟反冯。有少林僧兵参与的樊军两路进攻,分别袭取洛阳和偃师。但后来还是遭到冯玉祥麾下石友三部队的反攻。石军一度攻至嵩山,占领少林寺。当时少林寺是樊钟秀的司令部,加之石友三一路遭到少林僧兵阻击,所以他怀恨在心,命令士兵在寺内纵火,大火连烧45天,大部分寺院建筑,包括菩提达摩面壁影石,以及寺中所藏全部明代藏经皆被焚毁,各种文物损失惨重。

大雄宝殿前列队的少林寺僧兵,日本人摄于1920年。

这次事件大概是我国近代文物史上最大的惨剧之一了。数百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被付之一火炬,这场大火对少林古刹自然是一场浩劫。石友三在历史上名声太坏,因此这次摧毁文化的疯狂举动责任全部落在他身上,他的上司“基督将军”冯玉祥则得以在功名堂上高枕无忧。这大概也算是历史的微妙之处,而冯自1927年以来在河南全境的毁佛运动,相国寺、白马寺无一得以幸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