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作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关于宝塔山的由来,其实还有鲜为人知的传说,最近有关部门将宝塔山的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引起关心延安宝塔的市民的关注。本报记者采访了延安市文化、旅游等部门,探寻有关宝塔山古老而神秘的传奇故事。
虽说一段传说或故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没有先例,也算不上稀奇,比如同在延安的“美水泉的传说”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说到“宝塔山的传说”,不少市民却不知晓。家住延安市二道街的刘先生说:“我从小就生活在宝塔山下,60多年了,只知道这里是革命圣地和旅游胜地,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中外游客,却从未听说过宝塔山还有什么传说。”其实,在延安当地,和刘先生一样,对宝塔山既熟悉又似乎“陌生”的市民为数不少。很多人都期望进一步了解这座充满传奇色彩和颇具历史渊源的宝塔。
宝塔山由来的几种传说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卷101“延州妇人”条目记载:“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公元776-779年),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之日: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
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可以看出,书中描述的延州妇人其实是锁骨菩萨的化身,她为了普度众生,不惜忍辱负重满足人间私欲,死后又遭世人鄙视,后被胡僧说破,即启发民众‘知耻’而觉悟,并为其设大斋,建宝塔,这就是教化的力量。”延安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说:“这一传说也印证了我国唐、宋特定时期内,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因此可认为宝塔是为佛而建。
而在民间,宝塔的传说则来源于口口相传,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宝塔区居民苏世胜和曹淑珍传承父辈讲述、整理而来的“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一说认为大唐天宝年间,肤施县(延安旧称)是南北上下交通要塞,市井繁荣,不想来了两条恶龙伤食人畜,乡民叫苦连天。玉皇大帝命众神下凡修建 “镇邪塔”, 九级塔身,中间放置一尊金人像,从此肤施县灾患平息,两条恶龙被“金人”所缚,也逐渐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另一说则大致是讲有只红毛键牛下凡后滥伤无辜,食人性命,黎民百姓只能逃荒要饭。有兄妹两人修塔镇魔。塔盖成后将牛头压住,被塔压住的红毛键牛变成了卧牛山,如今站在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上远望,卧牛山的牛头在延河和南河的交界处,脖子像张拉弯的弓,隆起的脊背高高的超出脖颈,尾巴从延河的转弯处一直延伸到黄蒿弯沟里。
美好传说契合宝塔红色精神
延安市群艺馆党委书记姚敏学认为,在故事里,古塔被赋予镇邪避灾的神奇力量,无论是凶残的恶龙还是作恶多端的牛魔,一经宝塔“改造”,都性情大变,死心塌地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民众期待能够出现一种像宝塔一般拥有力量的救星,带领民众过上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
1935年到1948年,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13年间宝塔山见证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树立起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简直就是历史的机缘巧合,共产党能够带来民众期盼已久的安居乐业的力量,这也正好契合了宝塔山传说的内涵。”姚敏学说。
延安市旅游局局长赵熙胜认为,宝塔山故事的申遗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宝塔山的故事赋予了宝塔山内涵,有了灵魂的宝塔山不再单纯有一座古塔,更重要的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或传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宣传效应。这方面有很多文化软实力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借鉴。”
拨专项资金保护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7年,延安市宝塔区政府拨出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辖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该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派专人到民间搜集整理有关传说,发掘优秀的传承人,对保护宝塔区的传说做出了具体部署。
据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员张瀚笙讲,为了保护宝塔山的传说,宝塔区非遗中心特制订了5年保护计划,该计划由宝塔区区委、区政府负责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小组负责保护实施,延安市非遗中心领导小组和市文化局负责检查、督促。
保护计划有4方面要点:第一,进一步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普查工作,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
第二,将存档资料精编印刷成书籍,区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厂矿企业宣讲宝塔山的传说;
第三,以宝塔山的传说为创作蓝本,创作话剧、历史剧等形式多样精品剧目,并成立宝塔山文化研究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学术讨论,撰写出版宝塔山文化研究论文等,扩大对外传承范围与影响;
第四,对民间传承人进行重点保护,让宝塔山的传说进入学校课堂,培养传承人,并对宝塔文化研究专家提供一定的学术研究经费。
经初步预算,宝塔山传说文化保护工程5年计划(2009年—2013年)共需资金45万元,宝塔区财政目前已解决20万元,其余资金缺口还需省市文化部门专项资金解决。目前,宝塔山传说的申遗项目已报至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图 记者 周鹏
相关链接
延安宝塔山简介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山上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景观,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以延安市为例,据初步普查统计,全市境内现有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70多个项目,200余个品种,民间艺术传承人7万多人。经过认真研究和筛选,2006年至今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黄帝传说故事、安塞民间绘画、美水泉的传说、烂柯山的传说、甘泉豆腐与豆腐干等多个项目,被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为保护项目。安塞腰鼓、安塞剪纸、陕北说书、洛川蹩鼓、黄帝陵祭典等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