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2

发布时间:2025-01-19 01:50:28作者:心经入门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2

所谓说,就是悦啊,因为畅悦佛的本怀,因为四辩宣讲演说。十二部等,直到四悉檀,都是说义理。

所谓畅悦佛的本怀,就是本愿度众生,得到机缘解说,心怀畅悦。如大本《无量寿经》中世尊要说这部经,先是诸根愉悦,表情异常,何况现今持名念佛,得到机缘解说,愉悦可知了。所谓四辩,就是义无碍,法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啊。四个都无碍,才名叫说。《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词无碍智,用世智差别说。乐说无碍智,用第一义智善巧说。不说义无碍和法无碍,是后面两个兼有前面两个。因为词无碍和乐说无碍,含摄义无碍和法无碍。十二部等,是佛说的啊。所谓悉檀,华语梵语的意思是遍施,用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四门,作欢喜益,生善益,灭恶益,入道益四个利益。十二部经一切诸法,随缘而说,有无量方便,总归到世界等四说,使人得到欢喜等四益而已。随机授法,文字繁广,不细说了。

所谓佛说,就是因为不同于五人。

所谓五人,一是佛,二是菩萨,三是天人,四是仙人,五是化人。这五人都能说经。现今显示这《阿弥陀经》是至圣的佛说的,金口亲自说出。不同菩萨在因地,天人属于凡类,仙人杂有外道,化人不是真人啊。如天子的诏书,不同于百官宰相诸王等言论啊。

所谓阿弥陀,是标显极乐世界的佛。梵语阿,意思是无。梵语弥陀,意思是量,说佛的功德不可穷尽,所以说无量。如经里说寿命光明,这是在无量中姑且举出二事,包括了其它功德啊。

所谓无量,有二个意义。一是众多没有数量,二是广大没有限量。又有二个意义,一是十大数中的无量,二是更无穷尽的无量。姑且举出二事,因为无量不只是寿命光明啊。详细的如后文中的辩析。

所谓经,梵语是修多罗,意思是契经,有通别二个意义。契又有二个意义,经又有多个意义。经虽然多义,不超出贯摄常法四个意义。

所谓通别,就是佛的说教,总名叫修多罗,这就是通。再分析说经名叫修多罗,律名叫毗奈耶,论名叫阿毗昙,这就是别。契又有二个意义,一是契理,就是契合佛理。二是契机,契合众生根机是逗机的教化。现今省略契字,只说经的,是省略文字啊。所谓经又有多义,《华严疏》引用杂心五义。说是一出生,二显示,三涌泉,四绳墨,五结鬘。《佛地经》有二义,说是一贯穿,二摄持。在本土这里有四义,说是一常,二法,三迳,四典。所以说多义,不超出四义,就是指贯摄常法四字啊。实在因为经字,西域真正的翻译是线。线有贯持的意义,贯就是贯穿所说的理,持就是摄持所化的众生。这贯持二义完全包括出生等五义。而这里本土的经典,也叫做经。经是线的意义,这里本土不贵重线,所以直接取名经字。而加上契,古称最为恰当。又所谓常,是古今不变的。所谓法,是远近同尊的。常是长久流行的,有共同遵守的意义,就名为迳。法是轨迹来引正,有根据的意义,就名为典。这二点也完全包括了贯摄常法四字。那么西域是贯摄,这里本土是常法,合起来说,这四个字,完全说明经义了。

又经有通别二个意义。经这一个字,是通行的名字。佛说阿弥陀这五个字,是为别名。如教行理的通别也是如此,这三点就是配三德,圆融具足。

如天台的说法,听到经首题名,功德无量。如果配上三大,那佛是体大,无量寿是相大,无量光是用大,如教中说的。

所谓教行理,就是依理立教,依教修行,从行显理。经典都具有教行理三个方面,所以名为通。专指这部《阿弥陀经》,那么佛说的是教,执持名号是行,阿弥陀是理。只有这三点不同于其它经,所以名为别。所谓配三德,理就是法身,教就是般若,行就是解脱。又理通行教,法身就是般若解脱,以及行通理教,教通理行。举一就是三,根据上面可知。所谓体相用,体,就是总体,说佛便周全了,所以佛为体。相,就是体中具有的相,体无尽,相也无尽,所以无量寿是相。用,就是体中发出的用,体无不照,用也无不照,所以无量光是用。或通或别等等,也如上面的例子。

佛经立名,都是用人、法、喻,或单一或复合。这部《阿弥陀经》是单人立名,人又有二个,因为是两土果人,实际上三者都是融通的。

所谓单一复合的,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喻三个都具足。《大方便佛报恩经》,有人法没有喻。《妙法莲华经》,有法喻没有人。《菩萨璎珞经》,有人喻没有法。《大般若经》,单有法没有人喻。《梵网经》,单有喻没有人法。现今这部《阿弥陀经》,是单有人没有法喻,其他都以此为例。所谓两土果人,就是菩萨在因地,如来在果地,所以佛号称果人。现今是这里本土的佛,说那极乐世界的佛。所谓融通,因为举一就是三,如今《阿弥陀经》虽然属于单人,而法是人说的,喻是人举出来的,言虽然偏但义是圆满的。通融交相呼应,理是固然的啊。

这部《阿弥陀经》本名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现在的名字是鸠摩罗什师改定的,自然有二个意义。一是佛包含无尽的意义,二是阿弥陀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所谓包含无尽意义,就是如前面说的“说佛便周全”,因为一切功德都是从佛生出,佛就是不可思议。又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喜闻乐见。因为上至诸佛赞叹,下至鬼畜归依,正是不可思议功德。

所谓疏钞,就是疏是解释经的,钞是解释疏的,希望容易明白啊。

所谓疏,就是古时说的条陈啊,又叫记注啊。现今的经义有这疏,条条陈述而不隐晦,记录注解而不遗忘啊。所谓钞,就是古时说略取啊,又叫写录啊。略取,是重要的条陈,写录,是显明的记注。冀,是希望啊。经难说明的,用疏通解,疏难说明的,用钞突出说明。希望人人明白经义啊。

从理上讲,那自性觉,是佛的意义。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佛的意义。自性本觉、自性始觉,是两土果人的意义。自性觉本体是遍照,这是说经的意义。后面都是这样理解。

所谓称理,这个事就是理,所谓总括万有,就是一心。那依报正报,哪个不是自性?又所谓即理,事依理成,如《净名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现今《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就是自性弥陀,惟心净土,是一部经的大旨啊。不明讲大道理,叫做称理啊。觉是总义,觉体之中,广大齐备,无穷无尽,这是别义。本觉始觉有二个,按先后,那么阿弥陀佛是古佛,这里的是新成就的,是那里本觉这里始觉。也就是自性本来是佛为本觉,因为无明覆盖,现今才破除烦惑证真智为始觉啊。按因果,那么这里的佛教化众生往生净土,才能见到阿弥陀佛,这里是本觉那里是始觉。也就是自性本有成佛的智慧为本觉,依本有的智慧而求佛智,才能成佛为始觉啊。本觉始觉互相交融,常觉不昧,归耀天地,通达古今。常说这部《阿弥陀经》,有百千万亿座法会。问:“疏钞这部《阿弥陀经》,正是为了发挥持名念佛的功德,普劝人们求生净土啊。为什么一一回归自性,反而成了极高义理的论谈。依然净土是心,何必舍娑婆世界愿往极乐世界呢?”答:“这正是双被利钝二根,双破见思二惑。如前面序中说明有,因为钝根人,守着事相而自我满足。看到这个,使他知道有事就有理,不要执着事相而迷失了理。所谓利根,崇尚理性而执著空。看到这个,使他知道理在事中,不能越过事去求理。又这部《阿弥陀经》本来是托他的名号,显我的自心,与《十六观经》同样的意义。那么要悟心的人,正应当念佛求往生。又菩萨还应当亲近佛。如前面教起中说的,那么已悟心的人,也正应当念佛求往生,哪里有什么疑惑啊?”又《维摩经》说:“虽知诸佛国,以及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众生。”所以怕的是不悟自心罢了。悟到心了,那没有一法超出心外的。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往生净土,愿见弥陀,不妨碍唯心,怎么会妨碍自性?又问:“古人认为《华严经》是至极的教法,可以都按观行修。其它法门,方等以下,怎么也按观行修?”古德回答:“各种了义不了义教,都是了义,因为只有一心。根据这个道理,那么圆教的根机对任何教,什么教不圆?理心涉及事,什么事不是理?”

(2)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出处始末前面已陈述,这里不重录。古时称为什师,是七佛以来的译经师啊。这是略举,只是用七佛来说罢了。从毗婆尸佛到释迦牟尼佛,首尾只经过二劫,而弥陀成佛十劫。那庄严劫前,更有九劫,已经历几万佛。既然六方诸佛,没有不赞叹这部《阿弥陀经》,那万佛以来,也必定都说这部《阿弥陀经》,也必定都有翻译的人。而经上说母佛说:“世世佛生,我为其母。”子佛说:“世世佛出,我为其子。”这样看来,什师译经,哪里只有七佛?而这部《阿弥陀经》流通久远,于是更确定了。

从理上讲,那自性融通隐显,是华梵翻译的意义。

那么梵语可以译成华语,显就不是在密外。当华语未尝不是梵语,密就在显边。当暗中有明,明中有暗,互相掩映,互相涉入重重,妙体融通,不是一也不是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