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胜易作者:净宗法师
缘起 序讲 正讲 第一章 应机妙法 唯在念佛 第二章 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 第三章 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 第四章 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 第六章 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 第七章 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 第八章 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第九章 本书性质 有三特点 第十章 现世為多 示人专一 第十一章 本书目的 劝信念佛
缘起
念著「南无阿弥陀佛”,你是否被佛的慈悲感动过? 佛法本来是最有人情味儿的,因为佛爱众生甚于父母爱孩子。 因果的沉重、六道的恐怖令我们心急如焚,岂不知佛的心比我们还焦急,恨不能把十方众生一时接到极乐世界。 正因如此,净土法门不是要我们修到某种境界去感动阿弥陀佛(就好像应聘考试,一万个人中只取前三名),而是阿弥陀佛用祂的慈悲感动我们,让我们称念名号、接受救度。人人皆可称名,人人皆能得救。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对我们每个众生都是开放的,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谁都知道:念佛能往生。但是,一提到行持,人们很容易把这普机普缘之教说成一机一缘之法:达不到一心不乱不能往生,不断烦恼不能往生,不修助行不能往生,临终把握不住正念不能往生…… 既入佛门,谁不想断除烦恼?
佛恩 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序讲
念佛感应录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先向大家介绍这本《念佛感应录》,然后我们学习《念佛感应录》的序言。这本书的封面是一幅非常慈悲、吉祥的阿弥陀佛接引像。 类似《念佛感应录》的书,自古到今可以说很多,念佛感应的事例太多了,古代由于信息的传播不够通畅,记载下来的,不过是万分之一。现代就比较方便一些了。殊胜的念佛感应,确实能发起我们的信心,也能使我们知道佛的慈悲。 我们为什么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本《念佛感应录》呢?我觉得这本感应录的优点,是别的感应录里所没有的。 第一是教理上的引导。一般的感应录只是把事迹记载下来,读的人也就读了一遍,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教理不明了,甚至由于自己的知见而产生错误的理解。可是,这本书就不一样了,编者作了一篇很好的序言,分成十一章,有五十多页,从教理方面作了详细的引导,把“一向专念”的道理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剖析,而且,在一些典型的事例后面,编者很慈悲地下了按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教理上的依据阐释出来,使得我们通过这些事迹来体悟佛法,这是一大优点。 第二是事迹上的分类。这本感应录,编者完全选取的是专念阿弥陀佛的感应事迹,并对这些感应事迹进行了分门别类。比如说,第一章是“念佛胜易”,显示念佛殊胜容易;第二章是“念佛放光”;第三章“念佛鬼退”;第四章“念佛愈病”;第五章“念佛免难”……有现实利益,有往生利益,有条不紊;让人一看便知念佛万能,利益无边,所求皆应。 这本书可以说不论是信佛很久的,还是初机学佛的,乃至社会上的一般人士,个个爱看,因为读起来不难,篇幅不长,每篇例子也很生动,都是很好的个案,加以教理的说明,可以讲太完美了。这本书流通之后,反响很热烈,很受欢迎。不管任何人学念佛,读到这本书,都非常欢喜。
慧净法师
先介绍这本书的编者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的名字有的莲友比较陌生。慧净法师是台湾人,专依善导大师,对善导大师思想有专门的、独到的、精深的、系统的研究,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善导大师思想的代言人,在这一方面没有人能超过慧净法师。法师十几年来,淡薄名利,清净独居,投身于净土宗教典的编译工作,这本书的后面列出了慧净法师所编撰的丛书的目录。慧净法师本人也有很大的人格力量,持戒严格,念佛不辍,简朴单纯,柔软慈悲。对于慧净法师所编丛书,我们怎样赞叹也是不够的。 慧净法师所编纂的书,教理上非常有系统性,语言文字非常简洁,完全依据经典和祖师的教释,同时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慧净法师所编这套丛书,可以肯定地说,会流传久远,因为扎根于弥陀的誓愿,契合于众生的根机。
精彩论文
《念佛感应录》编者序,虽然是一篇序文,其实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就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而作细致的阐发,非常具体,淋漓生动。 这篇序文总共分成十一章,前七章说明“念佛”二字,第八章说明“感应”二字,后三章说明“录”之一字。教理的阐发主要在前七章,而以第二章“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为核心、为源泉,其它各章作从属的说明。第八章是破疑。后三章交待本书目的,劝人专修念佛。 次第来说,第一章“应机妙法 唯在念佛”,首先从时、从处、从机的角度,将念佛一法从一般万法中突出出来,说明念佛双具“胜”、“易”的特点。 为什么念佛既胜又易,唯一适应末法、浊世、愚恶的根机呢?接下来第二章“超世本愿 唯说念佛”,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从根源上作了教理上的深刻阐发。 弥陀本愿之念佛,有什么殊胜的功能和利益呢?接下来第三至第七,共五章来说明。其中第三“弥陀光明 唯摄念佛”、第四“诸佛菩萨 护持念佛”两章,从念佛本身来说明,因为念佛,顺阿弥陀佛本愿,蒙受弥陀光摄,佛圣护持。第五“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第六“一切法门 六字全收”两章,对比其它佛菩萨和法门,说明唯有弥陀与众生缘分最深,念佛已总收一切法门,不必舍念佛再修他法。第七“现当二益 即是念佛”,是对前四章的总结,突出说明念佛不仅得现世种种利益,更得当来往生成佛之大利;不单单是当来往生成佛之利,现世种种利乐也无不含在其中;所以不管是为了往生,还是为现世安乐,都只需念佛。 前面从第一至第七章,教理的阐发已经透彻详尽,第八章“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说明念佛感应的原理,兼破一般人可能有的疑惑。 第九“本书性质 有三特点”、第十“现世为多 示人专一”、第十一“本书目的 劝信念佛”三章,点出本感应录的特点和目的。 全篇一气呵成,贯穿“专修念佛”。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