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三藏不可穷 浩浩者。深广之义。三藏者谓能所执也。盖持种义边名为能藏受。熏义边名所藏。七执为我名为执藏。故颂云。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论说。阿赖耶识与杂染法互为因缘。引此以谓。此第八识具三藏义。体用深广。凡小所以不达也。又解深密经云。阿陀耶识甚深细。已见上文注。引此颂证执持之名义。以见凡愚不达所以也。
渊深七浪境为风 此言第八现识如水。八识现种如波。境等四缘如风。若四缘之风恒击第八现水。则常起八识种现之波。喻中多风至多波生。少风至少浪起。法中多缘多识生。少缘少识起。故楞伽云。如海遇顺风等。已见上文。
受熏持种根身器 此第八识能受前七识熏。能持诸法漏无漏种。以此识为总报主。所以持种。具四义故。所以受熏。谓一坚住性。二无记性。三可熏性。四与能熏和合。言坚住者。从无始之始究竟之终一类相续故。然则第七亦尔。何非所熏。以第二义拣之。要是无记。犹如茞胜性非香臭熏。以香即香。以臭即臭。若香臭之物虽熏以香臭。纵经日久卒莫能变其气味也。此第七既有覆性故非所熏。八俱五所具前二义应为所熏。以第三可熏义拣之。谓可熏者自抂之义。所非自在。岂当所熏。然而他人第八具此三义。应受熏否。以第四义拣之。曰要与能熏和合。故谓能与所时处皆同方为和合。他八与己殊不相干。若己之能熏熏他第八。何异己食而责饱于人耶。所以第八具此四义。独得受熏也。此颂第八受熏影显前七识即为能熏故。以前七颂中隐略能熏语故能熏四义者。一有生灭。二有胜用。三有增减。四与所熏和合。谓生灭者。有能生长之作用。故是能熏。然无记色心皆有生灭。亦皆能熏。以第二义拣之。要有胜用。以善恶有覆强胜之力。名为胜用。然则佛位法既是强胜。何非能熏。以第三义故。盖增减。乃损益之义。佛无损益。故非能熏。盖应刚则刚。合柔即柔。能成办事。是为损益。然自身前七具上三义。能熏他否。谓有第四义。要与所熏和合故。是前七王所皆能熏。除无记性。善恶皆具故。所熏唯王。心所不预焉。所若受熏。大过失生。不应齐责。种子根身器界即第八所缘之境。又持种故。所以受熏也。
去后来先作主公 此识是总报主故。有情投胎时最先。命终时居后也。依凭经(即杂宝藏经)论(即瑜伽与摄论)略辨此识舍出之处。总括经论。颂曰。善业从下冷。恶业从上冷。二皆至于心。一处同时舍(二论之义)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经义)谓经论异者。经验六趣差别。论明善恶两途。盖六趣亦不出善恶也。即前生死心也。
不动地前才舍藏 谓此识从有漏因至无漏果。略有三位。谓我爱执藏位。二善恶业果位。三相续执持位。初从无始至不动地名阿赖耶。此云藏次。亦从无始至解脱道名毗播迦。此云异熟。盖具变异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故名异熟。后佛果位尽未来际名无垢识。初阿赖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异熟者是善恶所引果故。持无漏种现无间断故。谓此本识初至此地。舍藏识名过失重故。有情不执为自内我故。
金刚道后异熟空 谓二障种习有漏种。现皆永断舍故。舍此名因并劣无漏亦皆舍尽。
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此识至佛果位。转成上品无漏净体。号无垢识。与相应大圆镜智同发起时。普照十方圆明法界也契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通拣四智。谓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各有三品。见道下品。修道中品。究竟上品。故因中转也。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各唯上品。故于果中转也。故颂云。六七二识因中转前五第八果中圆。
六离合释法式
西方释名有其六种。一依主。二持业。三有财。四相违。五带数。六邻近。以此六种有离合故。一一具二。若单一字名即非六识。以不得成离合相故。初依主者。谓所依为主。如说眼识。识依眼起。即眼之识。故名眼识。举眼之主以表于识。亦名依士释。此即分取他名。如名色识。如子取父名。名为依主。父取子名。即名依士。所依劣故。言离合相者。离谓眼者是根。识者了别。合谓此二合名眼识。余五离合准此应知。言持业者。如说藏识。识者是体藏是业用。用能显体。体能持业。藏即识故名为藏识。故言持业。亦名同依释。藏取含藏用。识取了别用。此二同一所依故云同依也。言有财者。谓从所有以得其名。一如佛陀。此云觉者。即有觉之者名为觉者。此即分取他名。二如俱舍非对法藏。对法藏者。是本论名。为依根本对法藏造故。此亦名为对法藏论。此全取他名。亦名有财释。言相违者。如说眼及耳等。各别所诠。皆自为主。不相随顺。故曰相违。为有及与二言。非前二释义。通带数有财。言带数者。以数显义通于三释。如五蕴二谛等。五即是蕴。二即是谛。此用自为名。即持业带数。如眼等六识。取自他为名。即依主带数。如说五逆为五无间。无间是果即因谈果。此全取他名。即有财带数。言邻近者。从近为名。如四念住以慧为体。以慧近念故名念住。既是邻近。不同自为。名无持业。义通余二释。一依主邻近。如有人近长安住。有人问言。为何处住。答云。长安住。此人非长安。以近长安故云长安住。以分取他名。复是依主邻近。二有财邻近。如问何处人。答云。长安。以全取他处以标人名。即是有财。以近长安复名邻近。颂曰。用自及用他。自他用俱用。通二通三种。如是六种释。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