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诸会真净究竟理超圣行海升彼岸
证得一切法自在善权化导不思议
无量希有胜功德自他并利所依止
敬礼如是大觉尊无等妙法诸圣众
敬礼开演本论师亲承圣旨分别者
由悟契经及解释爰发正勤乃参综
今此颂中无倒称赞最胜功德敬申顶礼。以供养三宝及造此论经释二师随其所应。所以者何。此论所依及能起故。佛薄伽梵是契经等一切教法平等所依。无师自悟诸法实性。一分教起所依处故。从此无间圣弟子众依法随学法为依者。法界所流故。经释二师亦契如来所说正法。一分无倒闻思修行。为依止故随而造论。初二颂显示如来应正等觉胜德六义。所谓自性因果业相应差别义。诸会真净究竟理者。显自性义。谓诸佛法身以一切种转依真如为体性故。超圣行海升彼岸者。显因义。谓佛菩提从一切种极喜等十地圣行无量无数大劫。圆满修习因所生故。证得一切法自在者。显果义。谓永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及彼余习。证得无边希有功德无上三菩提果。于一切法自在转故。善权化导不思议者。显业义。谓以超非一切智境。神通记说教诫变现等无量调伏方便。导引可化有情令心界清净故。无量希有胜功德者。显相应义。谓超寻思数量。无边种种难行苦行。所生无上大悲力无畏等功德法宝相应故。自他并利所依止者。显差别义。谓如来受用变化自性身。如其次第自他并利所依故。所依者。身义体义。无差别也。自他并利所依者。就胜而说。谓受用身自利最胜处大会中。能受第一广大甚深法圣财故。变化身者。他利最胜遍于十方一切世界。能起无间。犹工巧业等诸变化事。建立有情所应作故。自性身者。谓诸善逝共有法身最极微细一切障转依真如为体故。于自他利并为最胜。由证此身得余身故。此三佛身是差别义。当知此中亦赞法僧功德。法宝者。自性因果等义所摄故。僧宝者。随此修学所生故。庶令学者无诸怖畏。方造论端建兹体性。
本事与决择是各有四种
三法摄应成谛法得论议
几何因取相建立与次第
义喻广分别集总颂应知
问何故论端先辩蕴等。答欲令学者于几何因等诸思择处得善巧故。所以者何。由此善巧能得二种称赞利益。所谓作意称赞利益。论议决择称赞利益。作意称赞利益者。谓善顺增长奢摩他毗钵舍那故。善顺增长奢摩他者。谓于如是诸思择处已作善巧。得无疑故。随其所乐于一境界正观现前。心易定故。善顺增长毗钵舍那者。以无量门观察一切所知境界。速令正慧究竟满故。论议决择称赞利益者。由于如是诸思择处善通达故。成就一切问答自在。于诸异论得无所畏。
问蕴界处各有几种。答蕴有五种。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处有十二。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问何因蕴唯有五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为显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于此五中前四是我所事。第五即我相事。言身具者。谓内外色蕴所摄。受等诸蕴受用等义。相中当说。彼所依止我自体事者。谓识蕴是身具等所依我相事义。所以者何。世间有情多于识蕴计执为我。于余蕴计执我所。
问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谓眼等六根。具者。谓色等六境。过现六行受用者。谓六识。能持者。谓六根六境能持六识。所依所缘故。过现六识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当知十八以能持义故说名界。
问何因处唯十二。答唯身及具能与未来六行受用为生长门故。谓如过现六行受用相为眼等所持。未来六行受用相。以根及义为生长门亦尔。所言唯者。谓唯依根境立十二处。不依六种受用相识。
问云何名取蕴。答以取合故名为取蕴取者。谓诸蕴中所有欲贪。何故欲贪说名为取。谓于未来现在诸蕴能引不舍故。希求未来染着现在欲贪名取欲者希求相。贪者染着相。由欲希求未来自体为方便故。引取当蕴令起现前。由贪染着现在自体为方便故。执取现蕴令不舍离。是故此二说名为取。问何故界处说有取法。答应如蕴说。当知界处与取合故名有取法。
问色蕴何相。答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触对变坏者。谓由手足乃至蚊蛇所触对时即便变坏。方所示现者。谓由方所可相示现如此如此色。如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寻思相应种种构画。方所者。谓现前处所。如此如此色者。谓骨锁等所知事同类影像。如是如是色者。谓形显差别。种种构画者。谓如相而想。
问受蕴何相。答领纳相是受相。谓由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所得异熟。若清净业受乐异熟。不清净业受苦异熟净不净业受不苦不乐异熟。所以者何。由净不净业感得异熟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唯此舍受是实异熟体。苦乐两受从异熟生故。假说名异熟。
问想蕴何相。答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言说。见闻觉知义者。眼所受是见义。耳所受是闻义。自然思构应如是。如是是觉义。自内所受是知义。诸言说者。谓诠辩义。
问行蕴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中驱役心故。又于种种苦乐等位驱役心故。
问识蕴何相。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
问眼界何相。答谓眼曾现见色。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界相。眼曾见色者。谓能持过去识受用义以显界性。现见色者。谓能持现在识受用义以显界性。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者。谓眼种子。或唯积集。为引当来眼根故。或已成熟。为生现在眼根故。此二种名眼界者眼生因故。如眼界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尔。问色界何相。答诸色眼曾现见。及眼界于此增上。是色界相。眼界于此增上者。谓依色根增上力外境生故。如色界相声香味触法界相亦尔。
问眼识界何相。答谓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识界相。如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相亦尔。
问处何相。答如界应知随其所应。谓眼当见色。及此种子等随义应说。
云何建立色蕴。谓诸所有色。若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所造者。谓以四大种为生依立持养因义。即依五因说名为造。生因者即是起因谓离大种色不起故。依因者即是转因谓舍大种诸所造色无有功能。据别处故。立因者即随转因。由大变异能依造色随变异故。持因者即是住因。谓由大种诸所造色相似相续生。持令不绝故。养因者即是长因。谓由大种养彼造色令增长故。
四大种者。谓地水火风界。地界者坚劲性。水界者流湿性。火界者温热性。风界者轻动性。所造色者。谓眼等五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及法处所摄色。眼根者。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耳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清净色为体。鼻根者。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舌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身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清净色为体。
色者。四大种所造眼根所行义。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粗细高下若正不正。光影明闇云烟尘雾。迥色表色空一显色。此复三种。谓妙不妙俱相违色。此青等二十五色建立。由六种因。谓相故安立故损益故作所依故作相故庄严故。如其次第四十八一一一。迥色者。谓离余碍触方所可得。空一显色者。谓上所见青等显色。
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因受大种。若因不受大种。若因俱大种。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计所执。若圣言所摄。若非圣言所摄。如是十一种声。由五种因所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因差别故。说差别故。言差别故。相者。谓耳根所取义。说差别者。谓世所共成等三。余如其所应。因受大种者。谓语等声。因不受大种者。谓树等声。因俱者。谓手鼓等声。世所共成者。谓世俗语所摄。成所引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者。谓外道所说。圣非圣言所摄者。谓依见等八种言说。
香者四大种所造鼻根所取义。谓好香恶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变异香。当知此香三因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差别故。俱生香者。旃弹那等。和合香者。谓和香等。变异香者。谓熟果等。味者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建立此味应如香说。
所触一分者四大种所造身根所取义。谓滑涩轻重软缓急冷饥渴饱力劣闷痒黏病老死疲息勇。此所触一分由八因建立。谓相故摩故称故触故执故杂故界不平等故界平等故。水风杂故冷。地水杂故黏。界平等故息力勇。勇者无畏饱。由二种界不平等故有饥等。余触。
法处所摄色者。略有五种。谓极略色、极迥色、受所引色.遍计所起色.自在所生色。极略色者。谓极微色。极迥色者。谓即此离余碍触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遍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谓解脱静虑所行境色。云何建立受蕴。谓六受身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若乐若苦若不苦不乐。复有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乐心受苦心受不苦不乐心受。复有乐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乐有味受。乐无味受苦无味受不苦不乐无味受。复有乐依耽嗜受苦依耽嗜受不苦不乐依耽嗜受。乐依出离受苦依出离受不苦不乐依出离受。身受者。谓五识相应受。心受者。谓意识相应受。有味受者。谓自体爱相应受。无味受者。谓此爱不相应受。依耽嗜受者。谓妙五欲爱相应受。依出离受者。谓此爱不相应受。如是建立由四种因。谓所依故自体故。集所依故。杂染清净故。集色所依建立身受。集无色所依建立心受。由杂染故建立有味等。由清净故建立无味等。此爱不相应者。谓离系及随顺离系。云何建立想蕴。谓六想身。眼触所生想。乃至意触所生想。由此想故或了有相。或了无相。或了小大无量。或了无少所有无所有处有相想者。谓除不善言说无相界定及有顶定想所余想。无相想者。谓前所除想。小想者。谓能了欲界想。大想者。谓能了色界想。无量想者。谓能了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想。无所有处想者。谓能了无所有处想。不善言说想者。谓未学语言故。虽于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为色故名无相想。无相界定想者。谓离色等一切相无相涅槃想故。名无相想。有顶定想者。谓彼想不明利。不能于境图种种相故。名无相想。小者。谓欲界下劣故。大者。谓色界增上故。无量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边际故。是故缘彼诸想亦名小大无量。
云何建立行蕴。谓六思身。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诸善。思作杂染。思作分位差别。又即此思除受及想与余心所有法并心不相应行。总名行蕴。虽除受想。一切心所有法及心不相应行。皆行蕴相。然思最胜与一切行为导首。是故偏说。为显此义故。说由思造善法等。善者。谓当说信等。杂染者。谓当说贪等。根本烦恼及贪等烦恼分少分烦恼。分位差别者。谓于思所发种种行位。假设心不相应行。
问何等名余心所有法。答所谓作意触欲胜解念三摩地慧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安不放逸舍。不害贪嗔慢无明。疑萨迦耶见边执见见取戒禁取邪见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忘念不正知散乱睡眠恶作寻伺。如是思等五十五法。若遍行若别境若善若烦恼若随烦恼若不定。如其次第五五十一十二十四应知。又此诸心所有法若相若业。当广分别。
思者。于心造作意业为体。于善不善无记品中役心为业。于心造作意业为体者。此辩其相。于善等品中役心为业者。此辩其业。以于所作善等法中发起心故。
作意者。发动心为体。于所缘境持心为业。于所缘境持心者。谓即于此境数数引心。是故心得定者名得作意。触者。依三和合诸根变异分别为体。受所依为业。谓识生时所依诸根随顺生起苦乐等受变异行相。随此行相分别触生。
欲者于所乐事彼彼引发所作希望为体。正勤所依为业。彼彼引发所作希望者。谓欲引摄见闻等一切作用故。胜解者。于决定事随所决定印持为体。不可引转为业。随所决定印持者。谓是事必尔非余决了胜解。由胜解故所有胜缘不能引转。念者。于串习事令心明记不忘为体。不散乱为业。串习事者。谓先所受。不散乱业者。由念于境明记忆故令心不散。
三摩地者。于所观事令心专一为体。智所依止为业。令心专一者。于一境界令心不散故。智所依者。心处静定知如实故。
慧者。于所观事择法为体。断疑为业。断疑者。谓由慧择法得决定故。
信者。于有体有德有能忍可清净希望为体。乐欲所依为业。谓于实有体起忍可行信。于实有德起清净行信。于实有能起希望行信。谓我有力能得能成。
惭者。于诸过恶自羞为体。恶行止息所依为业。
愧者。于诸过恶羞他为体。业如惭说。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无嗔者。于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无痴者。由报教证智决择为体。恶行不转所依为业。惭等易了故不再释。报教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决择者。谓慧勇勤俱。
勤者。被甲方便无下无退。无足心勇为体成满善品为业。谓如经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其次第应配释被甲心勇等诸句。满善品者。谓能圆满随初所入根本静虑。成善品者。谓即于此极善修治。
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故。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谓由正勤等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防有漏。是故依此四法假立不放逸体。有漏法者。谓诸漏及漏处所境界。
舍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与杂染住相违。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住性为体。不容杂染所依为业。心平等性等者。谓以初中后位辩舍差别。所以者何。由舍与心相应离沉没等不平等性故。最初证得心平等性。由心平等远离加行自然相续故。次复证得心正直性。由心正直于诸杂染无怯虑故。最后证得心无功用住性。不害者。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嗔故亦是假。
贪者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生众苦者谓由爱力五取蕴生故。
嗔者。于诸有情苦及苦具心憎恚为体。不安隐住恶行所依为业。不安隐住者。谓心怀憎恚多住苦故。
慢者。依止萨迦耶见心高举为体。不敬苦生所依为业。不敬者。谓于师长及有德所而生憍傲。苦生者。谓生后有故。
无明者。谓三界无智为体。于诸法中邪决定疑杂染生起所依为业。邪决定者。谓颠倒智。疑者犹豫。杂染生起者。谓贪等烦恼现行。彼所依者。谓由愚痴起诸烦恼。
疑者。于谛犹豫为体。善品不生依止为业。于谛犹豫者。亦摄于实犹豫。如其所应灭道谛摄故。善品不生者。谓由不决不造修故。
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及我所。诸忍欲觉观见为体。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边执见者。于五取蕴等随观执。若常若断。诸忍欲觉观见为体。障处中行出离为业。处中行者。谓离断常缘起正智。
见取者。谓于诸见及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为胜为上为妙。诸忍欲觉观见为体。执不正见所依为业。戒禁取者。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劳而无果所依为业。戒禁者。谓恶见为先。劳无果者。由此不能得出离故。
邪见者。谤因谤果。或谤作用。或坏实事。或邪分别。诸忍欲觉观见为体。断善根为业。及不善根坚固所依为业。不善生起为业。善不生起为业。谤因者。谓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等。谤果者。谓无妙行及恶行业所招异熟等。谤作用者。谓无此世间无彼世间。无母无父无化生有情等。诽谤异世往来作用故。诽谤任持种子作用故。诽谤相续作用故。坏实事者。谓无世间阿罗汉等。邪分别者。谓余一切分别倒见。断善根者。谓由增上邪见非一切种。
问如是五见几增益见几损减见。答四是增益见。于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别故。于诸见中增益第一及清净故。谓于五取蕴所知无我境。增益我我所自性。是萨迦耶见。增益我常无常差别。是边执见。于诸恶见增益第一。是见取。即于此见增益清净。是戒禁取。一多分是损减见。一多分者。由邪分别不必损减故。
问计前后际所有诸见。彼于此五几见所摄。答或二或一切。问于不可记事所有诸见。彼于此五几见所摄。答或二或一切。二者。谓边执见及邪见自相故。一切者谓五见眷属故。
问薄伽梵观何过失故。于蕴界处以五种相诽毁计我。答观彼摄受萨迦耶见者。有五种过失故。谓异相过失。无常过失。不自在过失。无身过失。不由功用解脱过失。异相过失者。谓色蕴等非我体性。异我相故。无常过失者。谓非我处色蕴等中。我应无常故。所以者何。非所依无能依有故不自在过失者。谓不应观我有色等。我应不自在故所以者何。我于色等不能自在转故。无身过失者。谓非离色等异处有我。我应无身故。所以者何。离身计我不可得故。不由功用解脱过失者。设有如是分别我相亦不应理。无色等我不由功用应解脱故。所以者何。身缚若无我应任运解脱。
问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我在色中。如是计受想行识是我我有识等识等属我我在识等中。于此诸见几是我见几我所见。答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谓计色是我。计受想行识是我。此五是我见。余十五是我所见。何因十五是我所见。相应我所故。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相应我所者。谓我有色乃至我有识。所以者何。由我与彼相应说有彼故。随转我所者。谓色属我乃至识属我所以者何。若彼由此自在力转。或舍或役。世间说彼是我所故。不离我所者。谓我在色中乃至我在识中。所以者何。彼计实我处在蕴中遍体随行故。
问萨迦耶见当言于事了不了耶。答当言于事不得决了。如于绳上妄起蛇解。于事不决了者。若能决了色等实相。必不应起虚妄我见。譬如有人欻尔见绳遂执为蛇。不了绳相而起蛇执。
忿者。依止现前不饶益相嗔之一分。心怒为体。执仗愤发所依为业。当知忿等是假建立。离嗔等外无别性故。恨者。自此已后即嗔一分。怀怨不舍为体。不忍所依为业自此后者。谓从忿后。不忍者。谓不堪忍不饶益事。
覆者。于所作罪他正举时。痴之一分隐藏为体。悔不安住所依为业。法尔覆藏所作罪者心必忧悔。由此不得安隐而住。
恼者。忿恨居先嗔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粗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隐住为业。高暴粗言者。谓语现凶疏切人心腑。
嫉者。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嗔之一分心妒为体。令心忧戚不安隐住为业。悭者。耽着利养。于资生具贪之一分心吝为体。不舍所依为业。不舍者。由悭吝故。非所用具亦恒聚积。
诳者。耽着利养贪痴一分。诈现不实功德为体。邪命所依为业。
谄者。耽着利养贪痴一分。矫设方便隐实过恶为体。障正教授为业。矫设方便隐实过恶者。谓托余事以避余事。障正教授者。由不如实发露所犯。不任教授故。
憍者。或依少年无病长寿之相。或得随一有漏荣利之事。贪之一分令心悦豫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长寿相者。谓不死觉为先分别此相。由此能生寿命憍逸。随一有漏荣利事者。谓族姓色力聪睿财富自在等事。悦豫者。谓染喜差别。
害者。嗔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
无惭者。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自耻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无愧者。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羞他为体。业如无惭说。
惛沈者。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
掉举者。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随念净相者。谓追忆往昔随顺贪欲戏笑等故心不寂静。
不信者。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悕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懈怠所依者。由不信故无有方便加行乐欲。
懈怠者。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
放逸者。依止懈怠及贪嗔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忘念者。烦恼相应念为体。散乱所依为业。不正知者。烦恼相应慧为体。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语心行。毁犯所依为业。不正知身语心行者。谓于往来等事不正观察。以不了知应作不应作故多所毁犯。
散乱者。谓贪嗔痴分心流散为体。此复六种。谓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乱。粗重散乱。作意散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身由彼自性于内静定无功能故。外散乱者。正修善时于五妙欲其心驰散。谓方便修闻等善法。舍彼所缘心外驰散处妙欲中。内散乱者。正修善时沉掉味着。谓修定者发起沉掉及味着故退失静定。相散乱者。为他归信矫示修善。谓欲令他信己有德故现此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渐更退失。粗重散乱者。依我我所执及我慢品粗重力故。修善法时于已生起所有诸受。起我我所及与我慢。执受间杂取相。谓由我执等粗重力故于已生起乐等受中。或执为我。或执我所。或起我慢。由此所修善品永不清净。执受者。谓初执着。间杂者。从此已后由此间杂诸心相续。取相者。谓即于此受数执异相。作意散乱者。谓于余乘余定若依若入所有流散。谓依余乘或入余定。舍先所习发起散乱。当知能障离欲为业。谓依随烦恼性散乱说。
睡眠者。依睡因缘。是愚痴分心略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越失所作依止为业。睡因缘者。谓羸瘦疲倦身分沉重。思惟闇相舍诸所作曾数此时串习睡眠。或他咒术神力所引。或因动扇凉风吹等。愚痴分言为别于定。又善等言为显此睡非定痴分。时者。谓夜中分。非时者。谓所余分。应尔者。谓所许时设复非时。或因病患或为调适。不应尔者。谓所余分。越失所作依止为业者。谓依随烦恼性睡眠说。
恶作者。依乐作不乐作应作不应作。是愚痴分心追悔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能障心住为业乐作者。乐欲为先造善恶行。不乐作者。由他势力及诸烦恼之所驱逼。令有所作如其所应。愚痴分者随烦恼所摄。时者。乃至未出离。非时者。出离已后。应尔者。于是处。不应尔者。于非处。
寻者。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粗为体。依思依慧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依第追求行相意言分别。
伺者。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细为体。依思依慧者。于推度不推度位。如其次第伺察行相意言分别。如是二种安不安住所依为业。寻伺二种行相相类故。以粗细建立差别。
复次诸善心法断自所治为业。烦恼随烦恼障自能治为业。如信惭等能断不信及无惭等贪等烦恼能障无贪对治等法。谓障碍彼令不生故。当知忿等诸随烦恼能障慈等。各别对治亦尔。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