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自近代以来,虽然对《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但它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它对各宗派的巨大影响则不容怀疑。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大乘起信论》自古至今一直被看作是大乘佛学入门必读之经典,其思想深刻影响着广大佛教修习者,由传习此论而起信佛者不计其数。正如明德清所说:
“起信论者,乃马鸣大师为破小乘外道邪见,宗百部大乘经典所作,以为发起正信也。故立论宗法界一心,开真妄二门,彻生灭之本,穷迷悟之源,指修行之正路,示止观之妙门。总括一万一千余言,理无不尽,事无不赅,可谓大教之关钥,禅宗司南也。”①
“发明唯心唯识之旨,统归一心,为性相二宗之纲要,深穷迷悟之根源,指示修行之捷要。所谓总摄如来所说深广之义,实大教之纲宗,禅门之的旨也。”②
从德清的评述中可以看出《大乘起信论》是在综合了百余部的大乘经典的基础上,基于印度佛教的如来藏系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即所谓一心(“众生心”,亦即“真如”、“如来藏”)、二门(“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三大(“众生心”或“真如”的“体大”、“相大”、“用大”)、四信(“信根本真如”、“信佛”、“信法”、“信僧”)、五行(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五种德行)③。其思想对中国各个佛教宗派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华严宗的真如不变随缘、法界一相的思想;天台宗的性具说及止观双运的方法;禅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自心具足真如本性不假外求的思想,以及中国佛教后期的“禅净合一”的思想等。
笔者试从佛法修持的角度,基于个人对《大乘起信论》的理解及其大乘佛法修行的次第的理解,对《大乘起信论》有关思想作一梳理,并利用论中的代表性语言分六个方面加以论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起信论》对大乘佛法修行的巨大指导作用以及《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修行之所依: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本论为众生修学佛法而说,特别揭示“众生心”为佛法修行之本,所谓“众生心”,即心真如。
“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④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⑤“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