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有真实走过!
心的道路只有自己走上去! 不要停住!要有更高的警觉性,要求自己再超越!疑情应继续提起!! 话头继续深参!!!─────────────────
禅堂里,行住坐卧只差一个卧。一大早起来,等于是从卧如弓,转变为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那么一站,顶天立地。那么一行,行遍虚空。跑起来时,如风一般。
另一方面,我们的觉知、感受又是如何?一个行者,应该对自己的一举一动要了如指掌。进入意中玄,一个行者对于话头,很本然的会抱住它,随时随地都会提起疑情,紧紧的守着。
这时,有几个特色:经常会站在那里,好像在沉思什么,事实上,它不是在想,而是「抱住疑情,提起话头」,这一相随时随地都会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心会比较平静。然而,你只是适应,或者是已进入状况?这是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只是「适应」也会很平静,但是,我们所要的是「进入状况」。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内心会有一股力量,一直在求证,也会发现没办法与人说一碰到人就想论道,拼命要讲,却常有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内心里火辣辣的一股热忱一直要求证……
就是这样!这是你已经走出自己的新天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已经清楚心的作用不宜再受心王的影响,可是,「心念的产生怎么来的?」还并不太了解,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知道有一条路,很想上去,可是,那条路很陌生,所以,经常在尝试。这时具有冒险犯难的精神,要去开辟那个新天地。此时的心境,以「迈向未知」来形容是最恰当的。
那正确的、所肯定的是如此,但是,你还没有真实走过。与人论道也常常有误,可是很坚持自己的看法;对于别人善意的建议,也不太能接受。这也就是一般有成就者会有慢心与自负,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他的自负与慢心,是来自于他内心的一种建设与认知。基本上,他已经知道一般人的心理作用是如此。透过这样的蓝图:心王为背景,心所与尘境基本上是受心王的影响。所有的凡夫都认为本来如此,凡夫就停在这里。
当然,凡夫也讲不清楚,所以就接纳了这个事实,因此就活在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中,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
现在,行者已经彻底弄清楚,而且开始走出来,这是正行的第一步;对于寂静涅槃已经非常肯定,不但肯定,也开始在冲刺,上路了,展开神圣的菩提大道。自己在摸索,自己知道──心的道路只有自己走上去!!!
全世界所有的宗教讲「如何走上这条路」的,只有禅宗透露得最清楚、最明白,但是,也很难把它具体的表现出来。所以,行者在这个时候,都有一种「难言之隐」,自己内心很清楚,可是在表达上确实有障碍,因此会很喜欢「内守幽闲」因为他已经尝到真正的法味。
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行者:只要心里有进境,就会欢喜的莫名笑起来,这是点滴在心头,内心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那种内心的感受是真的,可是在表达上面,往往也会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现象,但这是实际成就的一种象征。
从心灵成长的过程来看,犹如正在走上坡路的自行车,他在正确的道路,一个劲儿的往上爬,虽然很累、很喘,但就是很高兴,因为他还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他没有完整的经验与知识,所以容易表达有误,经常把最究竟的果地拿来形容现在的境界,讲得比佛陀还了不起!……他语言用得不当,但是他就这样用,也这样肯定。
如果在这里自满了,就会变成僵化,因为他的法喜会造成他的傲慢,傲慢又造成执着,而上不去。因此,这个时候,应该要更谦虚,再去尝试更进一步的喜悦,所以我们经常提醒各位,要作「无尽的超越」,菩提大道还很长,还要继续前进。
这个时候他喜欢坐,看到人也只喜欢论道,而且只有他的对,这是意中玄初要的善根发相。
境界到那里,相上可以看得出来!体上的部分,行者不见得都说得清楚,而我们也已经讲得最明白了。内心的运作状况,凡夫为何如此,行者该如何走,都已经清清楚楚。人生,在这个时候,可说是最大的喜悦,也最感到自豪,这时不太能谦虚。这是他的善根发相,这是对的。
但是要注意,不要停住!要有更高的警觉性,要求自己再超越!疑情应继续提起!! 话头继续深参!!!要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境界里?脚站在那里?头顶着什么天?心境到达什么程度?」
一定要继续鼓浪前进!疑情虽然在一个话头之下而已,但还是一连串的。在「华严」的领域里,这叫甚微细智,或者叫极微细智。
假如,参「念佛是谁?」只是提着一句口号,那就错了。在这样的一个前题之下,这里的心思缜密。行者在这样的历练过程中,那种心灵工程是非常微细与精密的,绝不是含糊笼统就可以带过去的。
现在,提起精神,参!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