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唐以后的净土弘传
中唐以后,在上层人士中仍主修念佛三昧,而称名念佛已逐渐风行于中下层民众。
比如江浙丹丘怀玉,持戒精严,每日口诵称名念佛五万,共诵《阿弥陀经》三十万卷,临终感佛来迎,佛光充室,遂说偈往生。吴兴齐翰,东虎丘寺主,亲见西方净土而往生。称名念佛有瑞相往生者,日趋增胜。
承远大师(712—802)四川绵竹县人。谒见慧日慈愍法师(680—748),教他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众生,从此专修净土。到衡山弥陀台精进念佛,常感圣境现前。大师教化众生,劝告勉励念佛求生净土,并将经教法语、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承远大师九十一岁在般舟道场弥陀寺安详往生,被尊为净土宗三祖。
法照大师(717—821)一日入定往极乐净土,见承远大师侍于佛侧而大惊悟。遂登南岳衡山从承远大师学净土教法,从此专修净土。676年在钵中见“大圣竹林寺”胜景,并见文殊菩萨讲经。678年到五台山亲聆文殊菩萨开示:“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愿力难思,汝当系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文殊菩萨为他摩顶,并授记:“你因念佛,不久当证得无上道果。世间善男子善女人,如欲快速成就佛道,应当修持念佛法门。”法照大师创立五会念佛法,民众称念佛号声,遍及宫廷内外。法照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四祖。
少康大师(?—805)浙江缙云县人。到洛阳白马寺读到善导大师的《西方劝导文》产生对净土的信仰,便到长安善导影堂礼拜善导为师,从此专弘净土。他到浙江建德县,乞得之钱,令小孩念一声、十声“阿弥陀佛”,给一个小钱。一年后满城男女老少人人念佛,“盈于道路”。他登座高唱阿弥陀佛,每念一声佛号,口中随出一佛,人称后善导。少康被尊为净土宗五祖。
怀感著有《净土辟疑论》七卷,怀憬(640—701)作《释净土辟疑论》,都是重要的净土著作。
这一时期,称名念佛迅速向民众普及。长安地区李知遥最善五会念佛,被民众视为教师。潜真,临终枕手称念弥陀往生。知玄,曾代表佛教在金殿与道士辩论,是四川眉山人。宣宗复尊佛教,他为三教首座,曾奏请重兴天下佛寺。后来到彭州丹景山,常望西方净土,念佛往生。山西以并州地区净土信仰最盛。四川成都大慈寺无相禅师,提倡念佛禅。居士中白居易等,归心净土者甚多。
慧日大师是山东莱州人,经海路去印度十三年,拜圣迹,求梵本,由陆路于719年返国到长安。唐玄宗赐号慈愍三藏。著有《往生净土集》三卷、《般舟三昧赞》、《愿生净土赞》、《西方赞》等。慈愍三藏劝告人称名念佛,认为念佛者必生净土。他主张禅净双修,禅净戒并修,特重般舟三昧。
天台宗三祖智者大师(538—597)是天台宗的创始人。他主张依《般舟三昧经》唱念弥陀,求生西方净土。从此天台宗行人多“教学天台,行归净土。”其中荆溪湛然,四明知礼等均极力弘扬净土法门。飞惕法师著《念佛三昧宝王论》说明念佛是“无上深妙禅”。
华严宗法藏法师,李通玄、澄观、宗密等都极力弘扬净土。
法相唯识宗的玄奘大师(600—664)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窥基大师(632—682)著《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等弘扬弥陀西方净土。
总之自唐朝起,净土法门不但在佛教信仰者中广泛传播,并普及于上、中、下各阶层民众之中,而且大乘各宗各派都在重视和弘扬净土宗。
(五)宋朝时期的净土弘传
由于845年唐武宗灭佛,以及881年黄巢起义,佛教遭受到空前破坏。885年又发生周世宗毁佛之难,寺院破坏,经典章疏,多已散失。隋唐数百年鼎盛的佛教,元气大伤,各宗各派,一蹶不整,只有禅宗尚能独存。净土宗由于其三根普被,利饨全收,执持名号,方便易行,且能乘佛愿力,带业往生,更由于净土念佛法门,早已深入民间,为一般民众接受,所以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广泛弘传,信仰者日益增多,恢复发展得更快。宋朝专修净业的大师很多,最著名的有永明延寿大师、省常大师和元照大师。
延寿大师(904—975)原依止禅宗法眼宗二祖德韶禅师学禅,961年住永明寺,故后人称永明延寿。他综合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提出“心宗”,编出《宗镜录》一百卷,开创了禅教合一的新局面。他以儒家“尽忠立孝”、“济国治家”善行为“第一福田”,提倡以孝治天下,将孝放在忠之前。他著有《万善同归》三卷。他要求佛教徒要入世,加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他还著有《神栖安养赋》一卷,极力弘扬弥陀净土信仰。他的《四料简》对当时禅者不敬净土的流弊大声喝斥,提出净土圆超禅宗等诸宗的思想,致使不少禅者不敢轻视净土。从此禅净双修在禅宗中普遍流行。《四料简偈》是: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印光大师对《四料简偈》倍加赞叹:“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永明延寿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六祖。
省常大师(959—1020)钱塘人,于992年在杭州西湖昭庆寺专修净业。仰慕庐山慧远结社念佛,因大师特别重视《华严经·净行品》特组织123人的“净行社”。宰相王旦为社首,翰林学士苏易简等士大夫参加,自称净行社弟子。还有其他信众一千多人参加念佛,盛况超过庐山东林莲社。临终时他高唱:“佛来也!”随之坐化。省常大师被尊为净土宗七祖。
元照大师(1048—1116)号湛然,杭州人,先学律宗,后研学天台教观,是著名的律师,著有《资持记》、《行宗记》、《报恩记》等著作。元照大师笃信净土,他说:“生弘律苑,、死归安养。”临终时命弟子诵《观经》和《普贤行愿品》,“趺坐即化,徽宗谥号大智律师。”
宋代兼弘净土的禅师有义怀(989—1060),他继承延寿之教,一生兼弘净土。义怀的俗家弟子杨述,至寿终时,感佛来迎,端坐而化。宗晓为义怀徒孙,以弘扬净土而闻名,著有《乐邦文类》、《禅苑清规》、《念佛回向发愿文》、《观无量寿经序》、《西方净土颂》等。义怀的第四代法孙怀深,苦口常劝人修净土,常建西方道场,集众念佛,著有《劝告念佛颂》。四川人清了(1089—1151)著有《净土宗要》,以念佛为公案,禅净双修,以“阿弥陀佛”四字为话头参究,以求开悟和往生。
天台宗四明知礼(960—1028)建念佛施戒会,结万人每年仲春念佛。临终时大声念“阿弥陀佛”数百声,安然坐化。遵式(964—1032)召集僧俗专修净土,写了很多净土念佛忏仪的著作,世称慈云忏主。他行归净土,也集众念佛。他主张“十念”为十口气念,每晨坚持。他在《晨朝十念法》中说:“修净业者,须每日称阿弥陀佛,尽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号数,惟长惟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遵式的《往生净土忏愿仪》,是善导净土忏仪的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净土忏法仪规的大成。著名居士王日休(?—1173)著有《龙舒净土文》并会集《无量寿经》为《大阿弥陀经》,影响很大。另外戒珠(985—1077)编有《净土往生论》也很有名。
(六)元明时期的净土弘传
元明时代,禅宗仍发达,出了多位禅宗大德。净土宗因进一步深人民间,“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的景象更加壮观。禅宗大德及有识之士提倡禅净一致论,以净土为归宿。弘传净土的主要有云栖袜宏、憨山德清和灵峰智旭。
袜宏大师(1535—1615)字佛慧,别号莲池,人称莲池大师,因住杭州云栖山,故称云栖袜宏。因见一老太婆每日称名念佛一万,了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心栖净土。3l岁出家,参“念佛是谁”开悟。莲池大师著作等身,均收在《云栖法汇》中,虽是禅宗大德,却精修念佛三昧,专弘净土法门。著有《阿弥陀经疏钞》,是净土宗重要著作。临终向西称念佛名往生,寿81岁。他认为禅净一致,在《净土疑辩》中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他引用中峰大师语:“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贵一门深入。”他强调念佛统摄诸行,在《普劝告念佛往生净土文》中说:“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悟道,道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他主张万行归于念佛一行,念佛一行具足万行。他指出:“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密;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密;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波罗密;一心念佛,一念分明,即般若波罗密。仰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他提倡的是称名念佛,“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之要。”莲池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八祖。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号西有,17岁读莲池大师《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后皈信佛教,24岁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出家,禅净双修,求生净土,多次闭关念佛。大师专弘净土,扭转了当时轻视净土的潮流,使莲风一时大振。大师著述甚丰,《弥陀要解》成为净土宗最重要的注疏之一。其他著作遍涉禅、教、律乃至儒道。他认为心心在佛念念在佛就是广义念佛,所以教禅二宗都是广义的念佛法门。一心念佛者必止恶防非,精进持戒,精进律仪者亦必须发愿决定往生,以一心念佛为事。大师主张持戒是因,净土是果,念佛必须持戒。蕅益大师指出持名念佛最为简易奇特,普被上中下三根,又摄事理圆融不思议的方便。所以他劝人应该依莲池大师提出的信愿行三资粮具足而期生西方净土。蒲益大师明确提出“大智慧人”,“必须勤念佛”,打破了过去人们认为念佛法门是为中下根者设的方便法门的错误观念,打破了“大智慧人”的优越感,也打破了有的人试图将净土法门,人为分裂为所谓“净土三流”即重理性解悟的慧远流,禅净双修的慈愍流及一心称名念佛的少康流。他认为净土宗只有一流,都是净土念佛流。他说:律教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还归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统摄禅教律,是圆包圆超一切法门的无上妙法。他在《灵峰宗论》卷六中说:“从此谛信念佛法门,至圆至顿,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他主张摄禅归净,说:“然了义中最了义,圆顿中极圆顿,方便中第一方便,无如净土一门……古人本意,原欲摄禅归净。”蕅益大师被尊为净土宗九祖。
德清大师(1546—1623)学澄印,号憨山老人,1617年返庐山建法云寺,专心净业是著名的归心净土的禅师。
到明代,居士持戒念佛思潮兴起。与苏轼“三苏”并提的“三袁”中的袁宏道(1568一1610)作有《西方合论》被蒲益大师收入《净土十要》。激进的思想家李贽(1527—1603)也归心净土,著有《净土诀》一卷,劝修净土。协助明成祖取天下的姚广孝撰《净土简要录》,劝说除疑生信,求生西方,作《诸上善人咏》,记122人往生西方事迹。庄广还居士日课佛号五万声,编《净土资粮全集》六卷,述往生净土行法。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