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依
转依,佛教专有名词,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教义体系中的重要观念,意指断除烦...
-
因缘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佛法讲因缘,其中有疏的因缘,也有亲的因缘...
-
比丘戒
比丘戒,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
-
佛子
佛子,是阿罗汉(arhat)的通称。佛赞五百阿罗汉说︰汝等为子,从我口生,从法化...
-
佛诞日
佛诞日,又称浴佛节、佛诞节等,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
-
相由心生
在佛教之中,一切存在都可以称为相,也就是说,相包含有一切存在,而这些存在,...
-
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
-
五智
五智即代表五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竭磨部、佛部。第九庵摩罗识转化为法界体...
-
佛龛
佛龛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一般为木制。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一一...
-
破瓦法
破瓦二字是藏语,它的意思是藏文中的颇瓦(phowa),意思是意识的转换,也作迁移讲。...
-
修行
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
-
觉行圆满
‘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
-
地藏七
地藏七属于大乘佛法中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以念佛为正行,以吃素、诵《地藏经》、...
-
七供
七供是来源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
-
律仪
律仪是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大乘义章》卷十: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
-
戒嗔
戒嗔中的嗔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
-
胜义僧
胜义僧,指佛、十地菩萨、独觉、声闻四向四果圣者,因证得胜义(真如),并能指...
-
羯磨
羯磨意译作业。业;行动;命运。一个人生命中的自然与必然事件,由前世的作为所...
-
离相
离相是一个分水岭,做到了离相就能修到真实功德。不离相,修的都是福德。《金刚...
-
禅坐
禅坐中的『禅』是宇宙中一切万物的真理、生命和智慧。包括大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
-
斋戒
斋戒包含斋、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
-
袈裟
袈裟,梵语Kasāka,巴利语Kasāya,汉译作坏色、不正色、染色、秽色、赤色,指缠缚...
-
烟供
修桑或束的烟供,皆可帮助地狱道的众生远离热、冷等诸苦;可帮助饿鬼道的众生、...
-
法执
法执佛教语。两种我执之一。对于人我执而言。也称为法我执。谓不知诸法由因缘而...
-
法门
法门佛教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两宗未有...
-
戒善
戒善有三种,具戒戒善、五八十戒戒善、菩萨戒戒善(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具...
-
慧命
慧命,就是有智慧的生命,若是没有智慧,就叫做没有慧命,佛家一般把错误影响他...
-
禅那
禅那这个层次,就是以清净圆觉之心,永远超越一切幻化之境(一切存在与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