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99%的人不知《金刚经》开篇“乞食”和“还至本处”之义!

发布时间:2023-08-22 05:06:20作者:心经入门网
99%的人不知《金刚经》开篇“乞食”和“还至本处”之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由姚秦时期译经大师鸠摩罗什所译,此经便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传世久远非常著名的一部经书。

《金刚经》是佛祖悟道之后所宣讲的第一部正经,此经内容朴实平和,没有渲染道场雄伟,佛法庄严的辞藻,只是以最为普通的对话形式记录着修习般若智慧的妙法和修持之道。

经文的开篇便讲了佛祖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此段落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祖率一众法众进入舍卫大城化缘乞食,而后化得斋饭,回归道场,用完斋饭,收拾钵盂整理衣着,清洗脚上尘土污秽,之后相继入座才开始了《金刚经》后续的一系列宣法。这一段落很容易理解,在经文中也不甚关键,并且当我们读到此段之时甚至感觉可有可无,但是既然经文交代如此详细,此中便有其深意。那这里面藏着什么深意呢?下面我们便一同将其分析。

一,佛祖“乞食”的深意。

很多人认为僧众乞食还可理解,而佛祖既然已成道为何还需乞讨饭食呢?关键点便在此处,在佛家也将“乞食”称作“化缘”,我们通过许多著作及影视作品或多或少对化缘二字都有了解,其实“化缘”便很形象的将这二字的意思阐明。

修习佛法之人都知道,佛家讲究“因缘”之道,而之所以乞食便是一种结善缘,看似僧众是为果腹而乞食,实则是与尘世结缘,佛家化缘与乞讨是有分别的,乞讨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为之,乞讨之人在乞讨之时往往会有所选择,着重挑选家境殷实的门第进行乞讨,而佛家化缘则无此分别,而是挨家挨户不分富贵贫贱一视同仁,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普渡的一种形式,佛家云“结善缘得善果”,此中的“善缘”便是布施。

布施是佛家六度之一,并且是六度之首,可见布施功德之高,被乞食之人能够布施便与佛法结下因缘,对自己的果报是有莫大帮助的,所以看似是僧众乞食,其实是益在对方。而佛祖之所以也与众僧同乞,实则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度化他人。

二,“还至本处”之深意。

还至本处从字面意思很好明白,那便是重回驻地,在经文中所表达的浅意便是重归道场之中,从而准备听佛祖布道。而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是此句的另一层深意,那便是回归初心,回归修行正道的初心。

尘世之人大多是为生活疲于奔波碌碌一生,如今更是很多人远离故土去追求梦想,然则不过是为了功名利禄四字,更为确切的理解那便是为了欲望,我们中国自古便有句古话叫“欲壑难平”便形象的说明了人的贪婪,事实上只要生起欲望,欲望便始终无法得到满足,当人达到一定所谓的层次和高度便会放眼于更高的追求,所以终其一生也只是在纷繁忙碌中度过,如今流行一句话,“绝大多数人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说的便是无意义的人生,也有很多人当老去之时才发现一生不知为何而活,看开的回归田园返回乡里安度晚年,对自己此生找个归宿聊以交代,而经中所说的还至本处便是说要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清醒,能够保持自性和对人生的透彻。正因此句才一步步引申出此经的中心思想,那便是须菩提所提的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