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心经》讲“五蕴皆空”学佛一定要了解“五蕴”真正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3-09-07 05:07:17作者:心经入门网
《心经》讲“五蕴皆空”学佛一定要了解“五蕴”真正的含义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指的是什么意思,一般讲五蕴是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心经中的五蕴皆空所表达的意思。

首先《心经》经文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就是所谓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就是物质,物质的世界,包括一切有情众生和一切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属于是无情众生。经上讲所有的这些有情和无情众生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所形成。

“地”是代表坚固的东西。

“水”是代表液体。

“火”是代表温度。

“风”是代表呼吸。

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之说以能生存,就是这个四大要素和合而成的一个假象,我们把这个假象安上一个假名,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一样,实际上自己有没有呢,按照五蕴皆空来讲是没有的,当体就是空,所以色不异空。

“受蕴”在色蕴的境界当中所领受苦乐感受就叫受蕴,这些受用就是因为分别产生的,比如有人看到月亮非常高兴,有人看到月亮就非常的哀伤,月亮自己本身没有发出信息说我今天很高兴,让大家都高兴一下,或者我今天哀伤,就让大家哀伤,这些都没有。月亮是无记的,但不同的人看到月亮就有不同的感受,有苦有乐,有喜有忧,这就是因为人在分别。

一切境界当中,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事环境都是没有苦乐没有善恶的,是因为自己有分别,所以在境界中虚妄的起了这些分别心,所以就产生的虚妄的感受,而这个感受当体也是空,所以不仅是色不异空,受也不异空。

“想蕴”就是自己的思维,在一切境界相当中会给每个物体设立一个名相,比如说这是电视,那是轿车,就是虚妄的在这些境界相中安立名字,其实想都是名字在这里做主,如果没有名字就想不出来了,想就是依照色的境界和依照受的境界而产生的,那既然色和受皆空,所以想亦是空。

“行蕴”行蕴就是讲我们心念,我们的心念生灭迁流而不停息,行蕴带给我们的也是苦受,不过我们欲界的众生心太粗了没有那么细,所以感受不了这个“行蕴”的苦。无色界众生就能感受到行的苦,他们在深深禅定中就能感受到念头停不住,念头停不住境界相就会不断的生灭也停不下来,什么时候把念头忽然斩断,不在迁流生灭这个境界相也就没有了,这个人就开悟了,就能看到不不生不灭,本自清净的自性。禅宗永嘉大师开悟的时候就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识蕴”识蕴就事一般小乘讲的意识,意识就是分别,在这个境界上去分别一切的法相这个就是识。如果讲八识就是自己所想的和所做的都会留下种子存在自己的八识田中,这个念头之所以能够生起来就是因为有这个念头的种子在,有种子就会产生意,遇到缘就会现形。所以说色、受、想、行、识全是从我们的心性中产生的。

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