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无不在有限的人生中不停的追求着幸福。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在哪里?世俗中有许多人认为金钱能给人带来幸福,所以穷其一生都在拼命的追求金钱。俗话说: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有些人虽然贪欲心很强,在生活中使尽了损人利己的手段,却由于命中无德,始终都与金钱无缘,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挣扎;也有许多人通过投机取巧、欺诈隐瞒等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金钱,但是却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折磨与因果报应的天理,金钱在给人带来了短暂的快乐之后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是非与烦恼,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由此看来,即使拥有了物质财富,也并不意味着就拥有快乐与幸福。
其实,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的时候通常不是得到物质财富的时候,而是在精神上超脱一切物质的束缚与烦恼的时候,或能抑制自己的七情六欲,而不被其奴役的时候;这时,即使他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也仍然可以得到长久永恒的幸福与快乐。因此,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有信仰的修炼人不以追求物质财富为人生的目标,而是以庙宇或道观为家,积德行善,以苦为乐,最后功成圆满,修成正果。
人的幸福与物质财富无关,却与人的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都与道德有关,中华文化就是道德文化,道德修养才是做人的根本。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其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道德之上。 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他和 道 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 德润身 , 大德必得其寿 , 仁者寿 , 修以道,修道以仁 等观点。所言 仁者 ,意即道德高尚之士。 寿 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 死而不亡谓之寿 。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远超过常人。道家的老子则主张 少私念,去贪心 ,认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一个在物欲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损害健康而与幸福和快乐无缘。老子的经典著作以《道德经》命名,可见道德也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人世间的大善莫过于修德。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