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人得到丰厚的俸禄却不心生憍慢,很少有人不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很少有人不因嫉妒而恼害他人;大部分的人功成名就后总是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总是贪爱不舍,凡事只想到自己而经常触恼众生。’想到这里,他忧心忡忡地起身,来到只园精舍,至诚顶礼后恭敬地向佛请法。
‘为什么世间人如此执迷不悟呢?’波斯匿王不解地问。
佛陀慈悲开示:‘譬如猎人捕鹿,会先挖好一处深阱,接着驱赶鹿群往陷阱的方向去。鹿群在惊惶失措、四处逃窜中,若不小心误入陷阱,就只能任人宰割。那些因事业成功就骄傲自满,对于五欲之乐贪爱不舍,乃至于自以为是而恼害众生的愚人,就像那些被驱赶的鹿,看不清楚无常的真相,莾莾撞撞落入魔阱,只能任由魔王处置,在长夜漫漫、无止尽的牢狱中受苦。’佛陀接着说了一首偈子:
‘纵意着事业,荒迷于五欲,
不知后恶果,如鹿入深阱。
极受诸苦恼,行此恶业者,
悲苦更苦报,悔恨何所及。
修于善业者,后获妙果报,
临终情欢豫,后则无悔恨。’
佛陀表示:‘恣意追逐世间上的功名利禄,乃至于纵情耽乐于五欲者,不知乐极生悲,尽未来际则苦患无穷。就像被驱赶的鹿群,落入看不见的陷阱里,永无出期。三界如火宅,看不清楚五欲逼迫苦者,往往随顺贪、嗔、痴三毒,更造作种种恶业,以苦为乐,则苦上加苦,自作自受,再想后悔也来不及了。若于无常、苦、空有所警惕者,必能觉察自己的习气,断恶修善,则此生可得善终,未来必有殊妙胜果,不致有所追悔。’
国王及比丘们听闻佛陀的开示后,都很欢喜地奉行善法。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
省思
《圆觉经》云:‘若能断憎爱,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我们若能看清万事万物万法的真相犹如虚空之花,并非实有,就能断除贪嗔痴三毒,不但能免于六道轮回之苦,更进一步能普利有情,成就佛道。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