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舍利塔位于桂林市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原塔建于唐显庆二年(657),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的喇嘛式砖塔。1972年整修时,于内壁发现墨书《金刚经》全文。现塔由塔座、塔身、顶盖组成,通高13.22米。塔基底座为正方形,各边长7米,四面有门互通。塔身为宝瓶式,立于八角形须弥座上,每面有一佛龛,南面有一舍利入口,内置有明、清时期盛舍利的陶罐10余件。塔刹似伞盖,相轮5重,上置铜质宝珠刹顶,铸60字铭文,款为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七日题。该塔原为白色,抗战时因防空袭而一度改为灰黑色,现为浅灰色。 简介 位于洋县县城中心开明广场。建于唐代开元盛世,宋曾修葺过一次,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1957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塔的所在地原来有座很大的寺院叫开明寺。因而此塔亦称开明寺塔。 舍利塔呈荸荠状,玲珑典雅.亭亭玉立。塔高约30米,13层。民谣说:洋县有座荸荠塔,离天只有二尺八。其塔结构精巧别致,中空,须弥座,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渐次缩小。第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均有佛龛和小塔,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50个,小塔100个。各层四面皆垂有风铃。月夜,宝塔披银,晚风拂来,风铃叮当,宛临月宫仙境。古文人描述它:玉立便高尘土世,龙昂先镇梵王台。是陕南屈指可数的青砖浮屠。 风格 开元寺的舍利塔始建于唐代,原为七级砖塔。塔内藏舍利石函一个,上刻《舍利函记》云: 维大唐显庆二年,岁次丁巳十一月乙酉朔十三日丁酉,于桂州城南善兴寺开发建立此妙塔七级,耸高十丈。显庆四年,岁次己未四月了未朔/\日甲寅,葬佛舍利一十粒、东去大。三十步,舍利镇寺普共法界一切,含识永充供养,故立铭记。 这篇记确切记载了原塔建于显庆二年,即公元657年,并说明了塔的最初形制。现存之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35)重建。塔分三级,高13米,基层为四方形,边长约7米,四面以券门贯通。南面刻舍利宝塔,其余三面用汉、藏文刻南无阿弥陀佛,门上额两旁分刻八大金刚之名。中层为八角形,每面一个佛龛。上层呈圆柱体,设孔放置舍利函。顶端有相轮五层,冠以宝珠形铜宝顶。塔的整体造形很独特,古朴端庄,具有西藏建筑风格。 历史 鉴真 桂林开元寺有过辉煌的历史。唐代著名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大约于天宝九年(750)辗转来到桂林,受到数万名僧徒百姓的隆重欢迎,下榻之所便是开元寺。他在这里住了一年的时间,不少官员显贵和平民都来向鉴真法师学佛受戒,香火集一时之盛。宋代诗人张釜在登寺内慈氏阁时作诗赞曰:千年佛阁与云齐,足力穷时目力移。堪笑痴儿夸壮丽,那知芥子纳须弥。宋代另一诗人刘克庄亦云:吾行半区中,巨丽莫能比、明清数百年间,凡遇节令,地方大小官员都来开元寺告天祝福,演习礼仪。据明徐淮《重修宁寿寺碑》载,经过三年修葺后,赭垣四立,金碧交辉,殿宇廊庑,晔然焕然,凡有事于庆祝,鸣者如鸿胪,奏者如仙乐,真可谓热闹非常。 经开元寺废址 巨赞 空王原不计行藏,种福元田实可伤。 舍利幽空秋露冷,金刚碑仆月华凉。 难凭胜侣穷生死,孰认残灰体断常! 极目神州无限泪,枝江日夜泻汪浪。 巨赞 巨赞(19081984)是中国当代著名法师,俗姓潘,名楚桐,江苏江阴人。 1931年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对佛学很有研究,曾任杭州武林佛教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曾来桂林,主持超度阵亡将士祭典,宣传抗日救亡。他目睹了开元寺在日寇轰炸下的毁灭,愤然写下了这首七律。 首联是说对佛教的研究并不计较寺庙的有无,但这样一座可利用的名刹被战火焚烧了,毕竟是件可悲伤的事。作者采用了退一步的说法,对日寇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谴责。颔联紧扣开元寺本身的事物,那个盛佛骨舍利的石函在战乱中遗失了,寺中石碑也遭破坏,战争不仅给寺宇带来创伤,也给中国人民的心灵带来创伤,秋露冷、月华凉便是这种内心伤痛的流泻。 金刚经碑 舍利塔前原有《金刚经碑》,相传为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可惜于清乾隆年间毁坏了。现存经碑为五代时马宾所书,虽字迹模糊,碑石断裂,仍为难得的历史文物。颈联很富哲理,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生死、断常本是客观规律,但问题是要认识到其原因,不该死而死,不该断而断,则是不正常了。所以这两句中饱含着悲愤,抒发了诗人对侵略者的仇视。最后一联极悲痛,表达了一位爱国僧人赤忱之情,他眷恋的不止是一座开元寺,而是整个神州。 建造说法 法苑珠林 桂林开元寺舍利塔的建造时间,也有两种说法:唐代总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僧道世编纂的《法苑珠林舍利篇》记载:隋文帝仁寿元年六月,决定于海内诸州选高爽清静三十处,各起舍利塔。取金瓶、琉璃瓶各三十,以琉璃瓶盛金瓶、置舍利于其内,熏陆香为坭,涂其盖而印之。是年十月十五日,全国三十州同时起造舍利塔。其《法苑珠林》收录的隋著郎王邵《舍利感应记》中,还记载了桂林建塔的奇怪感应,时桂州缘化寺立塔,未至十里,鸟有千许,夹与行飞,入城乃散。但是,这座隋朝建立的舍利塔,并未在地方史籍中有所记载。 舍利乃修炼日久、德行较高的和尚圆寂经火焚后的骨殖,多为结晶体,并有白、黑、红三色。将其安置在塔内,是表示郑重和敬意。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