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大师聚焦】李春珂:50年传承传统文脉 用心造就牙雕之美

发布时间:2023-09-19 05:06:40作者:心经入门网
【大师聚焦】李春珂:50年传承传统文脉 用心造就牙雕之美

删繁就简+含而不露 造就牙雕艺术

初见李春珂,给人的感觉没有想象中大师的张扬、个性鲜明。他朴素简单且平易近人,这是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今年是李春珂从事牙雕艺术第53年,回忆自己的从业经历,他说:“没有特别的,就是保持一颗简单的心,一心一意做牙雕”。

从15岁进入北京象牙雕刻厂,每天坚持6个小时的工作和2个小时的画画,几年下来,李春珂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工。22岁时,就当上了师傅带徒弟,成为厂里最小的老师。

1983年,李春珂进入西北大学“汉唐艺术研究班”学习,对李春珂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让他发现了除牙雕外还有更美的东西,也开始对象牙雕刻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如果说之前他是工匠,做的是工艺品,此后,他从一味地追求表现技巧、注重形式进而转向注重简洁和意境,应该说是一次技与艺的蜕变。

李春珂牙雕艺术的特点是:简练+神韵。擅长人物雕刻的他,一直将刻画人物作为创作的主题。尤其是进行仕女的创作,更是一改过去雕工精细、繁密的表现手法,尽量用简洁而概括的艺术语言,少修饰,重韵味。仕女身上的衣纹虽然少了、简单了,但也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结构,传递着一种既写实又含而不露的韵味。他向记者解释道:“中国的艺术不是写实的艺术,而是写意的艺术,只有把中国艺术的根和魂抓到,沿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才是正道。”

“以小见大”展现牙雕温润之美

温润是李春珂形容象牙最常用的词语。在他看来,象牙是所有材料中最适合雕刻的。

他说:“象牙这种材料十分细腻、柔韧,可以雕刻到每一个细节,比如编织花篮的细条纹、人物的发丝、昆虫的触角等等,都能很写实地表现出来;象牙还可以着色,这是很多材料都不具备的。但是,由于受象牙材料特有形态的限制,有些题材还是很难用牙雕的形式展现,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上表现作品,如何让象牙材料不受内容限制,是李春珂一直研究的课题。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是李春珂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尝试,并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获得了多个奖项。当谈到为什么要把这幅名画用象牙雕刻的形式来表现时,他介绍说,《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再现了唐末宋初官宦生活的场景,包括家具、娱乐、服饰等等内容。以象牙为载体,将这些内容由平面变成立体,是一种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挑战。尤其画面中人物众多,有主有仆、有大有小、有前有后,是牙雕创作中的一个难点。象牙材料窄而弯,较直的很少,而且两端大、小不同,如何控制这个比例?需要合理的布局与设计,即不能按原作进行一比一的照搬,也不能按比例缩小。其做法是要根据原作,将画面里的人物等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进行逐个的放大或放小,进而达到作品整体的协调统一。

一只象牙的体积就这么大,尺寸外延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而且要做好很不容易。因此,一件好的作品,一定要认真构思、巧妙设计,掌握寸毫之间的拿捏非常重要。

创新与危机

文化的积淀,经验的积累是创新与发展的基础。象牙雕刻如何创新、怎么创新?是李春珂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创新要从内心出发,哪怕有一点点的提高也是一种创新,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创新,而是一个新面貌的展现。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经验的累积,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脱颖而出。

“象牙雕刻的创新和传承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李春珂告诉记者说:“对于象牙雕刻的理解,我认为应看重其内在的感染力,而不是‘表皮’与形式。人物雕刻其实就是刻画内心世界,这样的作品才耐品、耐看、耐回味。”

但是,李春珂同样感受到了象牙雕刻的危机。据了解,今年象牙雕刻专业招生形势不容乐观,让他忧虑的是象牙雕刻行业未来发展等现实问题。他说:“象牙雕刻是个非常好的艺术门类,虽然有些绝技己经失传,但仅现有的技艺也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而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同时,更需要靠个人的勤奋努力及悟性,去体会这种艺术美,享受牙雕艺术带来的乐趣。”目前,因受到一些政策和社会误解的影响,对于象牙雕刻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李春珂感到有些茫然。

END

编 辑:王 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