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习近平会见蒙古总统 佛教为两国交往贡献力量

发布时间:2023-11-20 05:02:38作者:心经入门网
习近平会见蒙古总统 佛教为两国交往贡献力量

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原标题:[藏传佛教在蒙古国]现代友好交往

今年距1994年中蒙双方签订《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已有20年。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会见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习近平表示,中蒙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2014年是两国建交65周年,也是友好交流年。中蒙两国要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上相互支持。

额勒贝格道尔吉则表示,蒙古国感谢中国充分照顾蒙方的利益,并一如既往的在涉台、涉藏等问题上继续坚定支持中方。

中国与蒙古的合作与交流势头如此良好,除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发展外,佛教界的频繁往来更为山水相依的两国人民提供思想与文化上的共鸣和鼓舞。

蒙古国全国人口约两百多万人,首都乌兰巴托有人口一百多万人,以游牧生活为主的人口有二十多万人。其中,佛教徒(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占总人口的90%。

蒙古佛教是以西藏佛教为典范,大部份的蒙古佛典皆系译自西藏佛典,仅有少数为蒙人自己的著作和注释书。《蒙古大藏经》采自《西藏大藏经》的《甘珠尔》为底本。尤其是呼图克图制度亦沿自西藏的转世思想。

因藏传佛教在西藏和蒙古地区流传与延续的历史文化交织盘结,使得中国和蒙古国的佛教界也往来频繁。

2007年,著名雕刻家N.Orgil应邀成为蒙古国画家协会的会员,他依据乌兰巴托的朝金喇嘛寺院博物馆所藏的,由弥勒佛的化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扎纳巴扎尔活佛建造的弥勒佛像为蓝本,设计制造16米高的弥勒佛像。其特点有别于藏传、中国汉传和其他地区制造的弥勒佛像,继承和体现了扎纳巴扎尔活佛以来蒙古佛教造像艺术的特征。

2010年,以北京雍和宫做功德善款并介绍委托四川成都市的雕刻家,按照雕刻家N.Orgil先生设计的图案,用黄铜塑造弥勒佛像。该佛像现供奉于蒙古国达希乔依伦寺。

2011年7月28日至31日,时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维群,率团访问蒙古国门巴达仓寺、达希乔依伦寺、甘登寺。朱维群在同寺庙负责人交谈时表示,希望蒙古国佛教界在促进中蒙两国关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012年9月11日,蒙古国佛教协会主席拉桑多吉堪布一行首次到中国广东进行佛教文化交流访问,并到四会六祖寺进行参观访问,受到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的热情接待。双方共同签署 中国广东六祖寺与蒙古国佛教协会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书 ,为中国与蒙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2013年7月23至28日,时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吴宏武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嘉木扬 凯朝和北京青年旅行社高福来先生一行三人,赴蒙古国考察和了解蒙古国佛教现状。三人先后来到蒙古国乌兰巴托的甘丹寺、达希乔依伦寺、满巴扎仓寺、乌兰巴图郊外的丹巴达杰楞寺以及在蒙古国哈拉和林古都最早的寺院额德尼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给自己的上师修建的额尔德尼堪布寺等寺院,并得到当地僧人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

蒙古国佛教现状简介:

蒙古佛教联盟成立于1961年,并于当年作为地区佛教中心,加入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下设主席、副主席,目前与30多个国家及宗教组织建立了联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蒙古国国家投资修建成立图书馆,开展保护佛教寺院和研究佛教文化工作。

首都乌兰巴托甘丹寺等寺院现有常住僧侣120人左右,他们主要靠信徒捐赠和国家津贴维持生活。每年2月举行大法会,人山人海,呈现出节日盛况,吸引着蒙古草原佛教僧俗前来礼佛随喜,可谓佛缘殊胜;在蒙古佛教僧俗的意识中,他们认为在节日殊胜日,做功德乐善好施,是平常功德的千倍以上;随之形成了一年一度举行法会的惯例。

现在蒙古国仍然规定必须保持政教分离的原则。政府和宗教团体皆不干涉对方的事务,并成立专门机构协调政府和寺院领袖之间的关系,指示行政官员,协助部分寺院的重建工作。

蒙古佛学院创办于1970年,设在乌兰巴托,主要培养蒙古和俄罗斯(原苏联)的佛教僧侣骨干,一些年轻学僧还派往日本、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等国见习。学院现有60多名学员,蒙古和俄罗斯各占一半。

蒙古佛教徒的主要佛教活动有:

白月节 (Cagansar 春节)。

蒙古人崇尚白色,使用蒙古古历法 霍尔 ,正月为白月,从初一至十五。当地信众会到寺院里过节。

4月7日、8日和15日,纪念释迦牟尼佛 诞辰、成道、涅槃 的法会。

6月4日或6月15日举行绕寺节,俗称转弥勒节,历时两天,诵经和转经,热闹非常。

藏历10月25日举行燃灯节,是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涅槃纪念日,寺内外燃灯供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