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佛说,学会这六条规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发布时间:2024-02-15 01:51:58作者:心经入门网
佛说,学会这六条规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如果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学、定学、慧学这三学。佛家常说的三藏经典(经、律、论)分别对应就是戒、定、慧三学。

后来,古人把《大藏经》所有经典分成三类,其中每一部经里有涵盖有三学,他们用三学作为依据,去分析一部经书,看主要占什么成分重,就把这部经归为哪一类。

比如《无量寿经》里戒、定、慧三学都有,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讲的是戒律、戒学。但仔细分析之后,这部经讲“定”的成分比较多,因此就把它归类“经”藏里。

如果一部经讲戒律的分量比较多、而定慧的分量比较少,那就归类到律藏里。因此,任何一部经典里都有三学,这也是修学佛法的总纲领。

学佛之人把三学的纲领落实到生活修学之中,这就称之为菩萨六度。其中六度里第一个条规则就是布施。布施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不仅能放下所有烦恼,放下愚痴,甚至把身体(生死)也放下,才能得到真正自在身,我们的智身、法身、菩提身、意生身,才能现前。

持戒

正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平时我们画一个圆圈要用到圆规,画一个方形也要用到矩尺,所以,持戒就是要修行之人守法、守规矩。如果不遵守法度、不遵守规矩,不但佛法难以成就,世间一些小事,都无法能成就。

所以,如今很多学佛之人,看似很努力、很勤奋修学,看似勇猛精进,但始终无法达到效果,原因就在于不懂得规矩,修行不如法。如果抓不到重点修行,纵然再修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于一生,还是不会有成就。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其实理论、方法都在经典之中。每天读诵、研究,甚至讲解,要能够体会其中的奥妙,然后学会逐渐契入,才能有成就。

忍辱

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定律,那就是「好事多磨」,可见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越大的好事魔障越多,如果不能够忍耐,面临的就是被折毁,打退堂鼓。要想做到成功,就要有极大的耐心。

佛在经上把人的事相归纳为三大类:

一、人为的加害要能忍。

修行之人要克服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人为的加害、嫉妒、毁谤、侮辱、陷害,都要能够忍受,能够做到若无其事、心平气和,对待这些障难。

二、自然灾害要忍耐。

比如大寒、大暑,对于气候的变化要能够忍耐。很多人就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比如太冷了、太热了,因此产生懈怠:要么功课不做了,要么停止一下,总是给自己找理由减缓自己的修学。所以,学佛一定要勇猛精进,不仅要忍耐住气候的变化,其他各种自然灾害,都要能够忍受。

三、长时间修行要忍耐。

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它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不是短时间所能够修习成就的,学佛之人除了长时间的修学,还要去亲近善知识(老师)。

古时候的人很难亲近善知识,当时称为「行脚」,现在人叫「朝山」,误认为是观光游览,完全把朝山的意思弄错了。从前朝山是参访善知识,去求学、去请教,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精进

“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的意思。只要成就道业,世间上的事业也都能圆满成就。菩萨经营世间的事业,统统是道业,他们成就自己的菩提涅盘,成就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自他两利。

菩萨示现在家,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是道业。所以,修行之人把念头转过来后,就超凡入圣,凡夫每天穿衣吃饭皆是烦恼,而菩萨每天穿衣吃饭是修道。

禅定

精进之后才有禅定。现在有许多人每天也学打坐,而且打坐的时间也很长,但最后也未见他们能得定。原因就在于没有忍辱,别人赞叹他几句就心生欢喜;而骂他几句后,好多天都消不了气。虽然盘腿面壁,但还在打妄想,这不是真的入定。

甚至有些人起心动念还有名闻利养、还有是非人我,都落在烦恼边上,与真正修行、修道不相干,所以怎么能得定呢。真正得定的人心地清凉自在,没有烦恼,贪、瞋、痴、慢的念头,没有是非人我,所以才得禅定的功夫。

智慧 

一个人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能开智慧,能觉悟了。“觉”就是般若智慧,般若现前就能把烦恼、妄想、执着转变成功德了。

由此可见,妄想、执着、分别也不是坏事。就算妄想、分别、执著心很重,待禅定功夫深了以后,很快就能将烦恼转成菩提。

相宗里讲「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可见,甚深的禅定生智慧,烦恼越多菩提越大。

所以,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三学相应。起心动念与智慧相应、与定学相应;我们的言语造作与戒学相应,这才是真正的学佛,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身。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