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心理教育网 作者: 罗宽
这是发生在女儿八岁的事情。
总是一回家就把钱包随手扔在玄关柜上的丈夫,发现钱包里少了一千元。
“是你拿了我的钱吗?”
他分别问了家里的三个“嫌疑犯”:
我、十一岁的儿子与八岁的女儿,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但我留意到女儿在回答“没有”时,眼睛不敢望着他爸爸,我心里就有了猜测了,但如何让女儿能认罪且悔改?我却一点谱都没有,于是打电话给向一位相熟的亲子教育专家朋友请教。
朋友在听到我的述说后,第一句话居然是:
“你女儿会偷钱,错在你丈夫把钱包任意放置,这在法律上称做“引诱犯罪!”
“我丈夫一直都有这种乱放钱包的习惯啊,但为什么却只女儿受引诱,他的哥哥却能不受到引诱偷钱呢?”
“这跟每个孩子天生的个性与年龄大小有关,孩子的物质欲较强,或年龄较小还不太分得清你物与我物的界限,就容易犯错了。”
朋友并提出两个与孩子沟通的原则给我做参考:
1.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女儿,强逼她认错,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她,让她知道父母清楚她犯错误了。
2.一定要弄清楚她偷钱的原因,才能谋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
“至于用什么方式去跟妳女儿谈,妳是她母亲,应该会比我这个外人更了解适用的对策。”
专家朋友的这番话,安定了我这做妈的在初知道女儿偷钱时,涌上心头的一些纷杂想法:真丢人,自己竟然会教育出一个会偷钱的孩子!
年纪小小就有偷钱这恶习,长大了还不犯更大错误?
静下心来的我决定跟女儿做一个“母女单独约会”,请她去西餐厅吃她最爱的牛排大餐。
我耐心的等待女儿享用了一顿丰盛餐点,显出心满意足的放松模样后,才以不经意的口吻说:
“爸爸前两天皮包里不是少了一千块钱吗?他怀疑是不是我们家的小朋友拿了,我跟爸爸说-我相信我们家小朋友一定不会随便拿人家钱的……”
我注意在言谈中,绝对不用“偷”这个字眼,以免造成女儿心理上的阴影。我发现女儿在听我提起爸爸少钱这事时,眼睛就低垂下去不敢看我,我进一步的确定这钱肯定是女儿拿的,我决定给她保留面子不去要求她向我承认错误,于是便将话锋一转:
“你的零用钱够用吗?”
女儿哭起来,抽抽搭搭的说:
“就是不够用啊!”
“怎么会不够用呢?我给哥哥的零用钱跟你一样,怎么哥哥都没有说不够用呢?”
“因为我想要买一个手提音响,还有一块表!”
“家里已经有一台音响,可以让你听故事和音乐,你为什么还想要买一个手提音响呢?手表你也已经有两块了,也不见你戴它,为什么还要花钱再去买手表?”
“那个音响总是被哥哥霸占着,听他喜欢听的故事和音乐,我如果能有自己的手提音响,就可以高兴听什么就听什么了;那两块表是你和小阿姨选你们自己喜欢的样式送我的,都不是我喜欢的,我想去买一块自己喜欢的表!”
“这两样东西真有这么的想要吗?”
女儿点点头。
“好,那你先选择一样你最想要的,妈妈带你去买。
”女儿惊讶的看着我问:
“真的可以买吗?”
“真的可以,不过由于这两样东西家里都有了,所以在妈妈的预算中都不是非买不可的“必需品”,因此买这东西的钱,妈妈可以先借给你,你每个月来摊还这笔借款,你愿意吗?”
女儿点头应允,选择先买手提音响,我便领着她去百货商城选购。大概是考量到这笔费用需要事后摊还,女儿选择了一个中价位的商品。
回到家后,我拿出一张纸,要女儿写下欠条,与每个月预备归还的金额,并让她签下姓名摁上手印。
女儿这笔欠债在六个月后还清,在还清最后一笔款项时,我把欠条还给她,并且愿意再借一笔钱给她买手表,女儿却婉拒了我的好意。
“我不要买手表了,因为每个月要还钱实在很痛苦。”
“可是你不是很想要一块自己喜欢的手表吗?”
“也没那么想啦,而且我也不是那么爱戴手表,就算买来了,我最多也只会戴上几天就不戴了。”
女儿再也没犯下任何不告而取的行为,并且养成了购物先停下想一想是否是一定需要,还有观察物品质量差别与比价的习惯。
我们家的那个老爷,也为了避免成为“引诱犯罪”的祸首,而改变了说了我几百遍他都不肯更改,乱放钱包的毛病。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