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无戒
《三字经》谓:「人之初,性本善…久不教,性乃迁。」古人如是云,而事实亦证明,人的性格是随着环境而变迁。故自我戒律是十分重要。
《论语》亦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说,有三件事,我们应当警惕防备。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未完全,应戒色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戒好勇斗狠;年纪老了,虽然血气已经逐渐衰颓,但一定要得到的顽强心更大,故要戒贪求。孔夫子也要求人生要不断地持戒。
众生根性顽劣,常被外在环境引诱,故佛授三皈给在家居士时,必同时授五戒,方名为优婆塞、优婆夷。主要是要居士们自持戒律,做个好人。五戒终身受持,命终可以再投生为人;修十善殁后则可生天上,修十善比五戒更难,但破五戒则人身难保。
犯五戒,犯天下大禁
佛制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实乃儒家之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
《法界次第初门》卷二称,若犯五戒,则犯天下大禁。在天则违五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今之日月星宿,即诸天宫殿),在地则违五岳,(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有人认为,五岳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山岳、以及对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在方则违五帝(三皇后之首领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三皇为发明钻木取火之燧人氏;教民渔、猎、畜牧,创造八卦文字之伏羲氏;开创农业及医药之神农氏。)在身则违五脏(心、肝、脾、肺、臂)。违犯五戒则违背天地人三才法则,在身则令五脏受损,于出世法更能破五分法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种功德)五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罗之根本,若犯五戒,则不得更受大小乘戒。若能坚持五戒,即能做到五种大布施。即:(一)施远来者,(二)施远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饥饿者,(五)施智法人。
五戒能防恶律仪,止三业所起之恶。持五戒,断五业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云,佛制戒各有限齐,五戒终身受持,而八戒则一日一夜受即可。五戒是下品戒,十戒是中品戒,具足戒是上品戒。五戒中亦分为三品,若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受持五戒的居士,可以贩卖干活,但不得做五种行业。一不得贩卖畜生,二不得贩卖刀枪,三不得沽酒,四不得压油(压油杀虫),五不得作五大色染业(色染亦会杀虫)。
得戒惟人道
五戒终身受持,但时进时退,难于终身不毁犯,故佛又设六斋日,即每月六天的八戒法,八戒是五戒再加不华鬘歌舞,不睡广大床,不非时食,受持一日一夜即可。一天的精进,便如勇猛大将,能破敌立大功,胜懦夫为将,终身无功名。
佛制于每月六斋日持八戒是智慧之举,盖因每斋日持戒一日一夜后,要相隔约一星期再受,故比较容易行持,倘能持之以恒,令习以为常,自我警惕、防非止恶之心便自然而生了。
既受八戒,身口不能作不威仪事,否则虽不破斋,无清净法,更要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天),不修六念亦名斋不清净。净宗门人,持名念佛即可。
五道中,持戒惟以人道能成就,天人因受福乐,心虽善但力弱,故不得戒;饿鬼长期受饥渴苦,身心燃烧,无从得戒;地狱长期受种种楚毒,心意痛苦,无缘得戒;畜生以业障重故,无法知晓,更不知戒法;诸经中虽常说龙受斋法,以善心而受八戒,但以业障故,只得一日一夜之功德,亦不得戒。以人而言,三天下之南赡部洲,西牛货洲,东胜身洲,一切得戒,惟有北俱卢洲人,以愚痴及福报障碍,没有佛法,故不得戒。南赡部洲阎浮人亦有四种,一男人,二女人,三黄门(不能男或阉人),四二根(具有男女二根的人),四种人中,唯有男女二种人得戒,其余二种人不得戒。而男女中,若杀父母阿罗汉,出佛身血,坏佛*轮,污比丘尼,贼人或断人善根之人等,都不得戒。而男女二人中,作十二种恶事业的人,在受三归依或律仪戒时,都可得善戒而舍恶戒。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