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寺庙禅修半月感悟:不玩手机的日子很清静
如今,手机和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沟通工具,还是获取信息的来源。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一天不用手机或上网,就已经是噩梦般的折磨;如果连续半个月不用手机不刷微博不看朋友圈,又是怎样的感受?
西南大学植物学研究生伍泓坤就做了这样一次尝试——今年暑假,他独自来到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九莲寺,上交手机,不玩微博,不聊微信,进行了一次为期15天的无网络挑战。
没有WiFi没有空调手机信号不到两格
昨日中午,重庆晚报记者在北滨路见到伍泓坤。他家住江北区鲤鱼池片区,今年27岁,长相清秀斯文。谈起这次15天的无网络挑战,伍泓坤感叹是一次难得的生活体验。
“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九莲寺要举办一个禅修训练营,参加的人可以远离城市,沉下心来思考,而且15天不准用手机,全程和僧人同吃同住。”伍泓坤说,自己对此很感兴趣,立即报名并幸运地被选中。
上月27日,伍泓坤乘火车到达大理市,又坐上旅游大巴,顺着颠簸的山路,来到距离大理市区80多公里的鸡足山九莲寺。
九莲寺古色古香,青灯古佛,游人罕至。一踏入寺庙大门,一股强烈的陌生感向伍泓坤扑来——这里没有Wi-Fi,没有空调,甚至连手机信号都不到两格,这让伍泓坤心中忍不住一阵紧张。
办理入住手续后,伍泓坤主动上交了手机,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进入宿舍。如果家人有急事找他,只能拨打寺庙的座机,再由僧人转达。
伍泓坤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与其他年轻人一样,自己以前天天不离手机,随时上网关注各类信息,以免与朋友聊天时落伍,“老实说,刚到寺庙参加禅修训练营时,对于能不能顺利挑战成功,自己心里也打了无数个问号。”
钟鼓代替手机闹铃
想用手机拼命忍住
俗语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寺庙半个月的生活中,这就是伍泓坤的真实写照——与僧人们同吃同住,每天做着相同的事。
“每天4时30分起床,和僧人们一起做早课。6时吃早饭,饭后在寺庙中打扫清洁,给庙里的植物除草,帮厨房师傅洗菜。下午放课后,9时许就要回到宿舍准备就寝,10时前睡觉。”伍泓坤说,在寺庙的作息与他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天壤之别。
挑战头三天是伍泓坤最痛苦的时间。“主食有米饭、馒头和花卷,菜全是清淡的素菜,不见半点荤腥。吃饭时,旁边还会站着一个主管戒律、拿着木板的僧人,如果有剩饭,他会立刻给你一板子。”
伍泓坤说,挑战期间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有手机相伴。以前每天叫醒他的是手机闹钟铃声,挑战期间只有寺庙悠远的钟声。早上起床习惯性地去枕边摸手机,却什么也没有。
“上午上早课时,是我最想玩手机的时候。”伍泓坤说,法师在上面讲《心经》、《金刚经》,自己却想用手机。“家里正在搬迁,新家还在装修,我担心爸妈拿不定主意时会找我商量。”伍泓坤说,自己好几次想找僧人拿回手机,最后还是拼命忍住了。
“除了担心爸妈,我想肯定还有很多朋友找我,怕他们等我的回复,心痒手也痒。”伍泓坤说,为了暂时戒掉手机瘾完成挑战,自己只好在想玩手机时去外面打坐、冥想,直到自己不再想手机或网络。
忍住了前3天随时冒出来的玩手机冲动后,接下来的日子,伍泓坤开始慢慢习惯暮鼓晨钟的日子。“那些日子里,对一个过惯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一场度日如年的煎熬。但当自己沉下心来后,这些煎熬反而成了人生一段可贵的体验。”8月10日,伍泓坤挑战成功,他在微信朋友圈总结了自己半个月来的点点滴滴。
他的感悟
大量碎片化信息无用
“最大的感悟之一,是我们并不需要接受大量碎片化信息。”伍泓坤说,自己平时有刷微博、刷朋友圈的习惯,但九成以上信息对自己没用。在寺庙的日子里,自己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对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人生进行规划思考,这远比平时在家和学校刷微博、看朋友圈有用得多。
没有自己世界照样转
“在学校时,经常参加各种晚会当主持人,感觉事儿挺多的,存在感很强。这次消失了半个月,也没什么人找我。”伍泓坤对重庆晚报记者说,“这个世界缺了任何一个人都会照样转,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才是最重要的。”
珍惜陪伴家人的时光
这次在外半个月,伍泓坤感受最深的就是对父母的思念。“以前总觉得,给他们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算是关心了。”伍泓坤说,在没有手机的半个月里,他对父母的思念日益增长,“真正领悟到了古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感受。”
伍泓坤说,经过这次挑战,他会更加珍惜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多抽时间回家陪伴父母,绝不再用手机代替对父母的关心。(记者郝树静实习生徐一琪受访者供图)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