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僧眼看台湾》台湾佛教的几个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20 16:32:59作者:心经入门网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从二○○二年到二○○七年,我曾先后两次到台湾,前后加起来,时间将近一百天。这近百天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思考,感觉台湾佛教有如下几个基本的特征。

  一、台湾佛教的教育特别发达

  台湾佛教教育发达具体指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佛教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佛教既参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又参与佛教教育。出家僧众可以自由在社会大学读书,社会人士也可以到佛教的教育机构就读。

  第二,普及性教育和高端的学术研究相结合——不少法师从事一般性的社会弘化工作,也有法师从事艰深的佛教学术研究工作。流通于世的佛教著作既有普及性的,也有研究性的。佛教教育机构既有专宗研究的,也有各宗并弘的,既有初中级别,也有高等研究。佛教开办了很多非常好的大学,较有名的有玄奘大学、华梵大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慈济医学院、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前身为中华佛学研究所)等。佛教创办的大学,已经能够和基督教的大学平分秋色。基督教创办的大学,知名的有东吴大学、浸会大学、东海大学、 辅仁大学、真理大学等。可以说,佛教教育涉及到了各个阶段,包括了各个阶层,具有完整性、普适性。

  第三,佛法典籍的内部印刷与社会印行相结合——在台湾寻找佛法书籍非常容易,不仅各寺院、佛学院大量印行,书店里也有许多公开出版、出售的。有些出版社就是佛教界自己组织的。

  二、台湾佛教的弘法特别发达

  台湾佛教弘法形式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台湾佛教在弘法的事业上非常用心,不恰当地说,是用尽了一切手段,而且无孔不入,类似于基督教的行为。除了传统的讲经、说法、开办法会之外,他们还活跃于出版、影视等现代社会传媒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弘法新成果。弘法对象涵盖社会所有年龄阶段,对于老年人,有敬老院、安养院、老年学佛会等组织;对于中青年,这是佛教的主体,相对应的学佛组织最多;对于少年儿童,有少年佛学班、少年学佛营、少年学佛团等组织。就连监狱里,也有很多人在弘法,政府也很支持。总体来说,台湾佛教弘法无处不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信仰关怀行为。台湾很多寺院与组织都有自己的信仰关怀机构,定期派人拜访自己门下的信众,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困难,解决他们的烦恼。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感动不少人矢志不移心向佛教。

  三、台湾佛教的素食业特别发达

  在台湾,任何一个城市,哪怕是十分偏僻的乡下小镇,都能找到一个非常专业的素餐馆。素餐馆不但在台湾分布广,而且经营状况好,顾客盈门,有些甚至人满为患。素食在台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不管是不是学佛的,都以吃素为快乐、光荣。所以台湾的出家人很幸福,走到哪里,都能吃素。素食业的发达,已使台湾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素食产业,有些素食的经营者资产多达几十亿台币。

  四、台湾佛教的国际化程度很高

  台湾佛教不管大山头,还是一般的寺院,只要有一点儿规模,都尽可能与国际联系,让世界走进来,使自己走出去。台湾有非常多的佛学院都接受外国留学生,也派出不少的人出外留学。一般社会上的国际化,更不用说了。因此,台湾的寺院里,什么肤色的人都有,什么国家的人都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不少寺院,经常举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国际性的弘法活动。我们到法鼓山两个月时间,竟然参与了近十次国际性活动。发达的国际化使台湾佛教保持了畅通的信息来源与高度的战略眼光,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五、台湾佛教的道风十分严整

  由于台湾佛教界慷慨、热情的作风,使很多人误以为台湾的出家人都很富裕,其实不是。大多数出家人生活非常简单、俭朴,甚至是清贫的!举例来说,绝大多数台湾寺院的出家人,每月的单资只有500-1000台币(合人民币约125-250元)。这在物价奇高的台湾形同完全没有钱。

\

  多数寺院、僧团的戒律、组织规定,都非常严格。普通僧众几乎没有个人的生活空间,几乎没有个人支配的时间。他们的佛事,像早晚课、法会等,无论是场面还是唱念,都特别地庄严、认真、整齐。他们组织的任何活动,都是反复演练,整齐有序,有条不紊。

  出家僧众非常注重威仪,言行举止端庄有礼,看不到粗野与放逸的表现。

  正是因为出家人起到了社会的表率作用,所以台湾的出家人,社会地位非常高,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社会上的人,会尽一切可能为出家人提供便利。他们真可谓人天师表,醒世明灯。

  六、台湾佛教的社会化程度非常高

  在不失自己根本特色的前提下,台湾佛教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比如:佛教经营的有图书、杂志、出版等文化事业,电台、电视台等传媒事业,茶馆、咖啡馆、素食的制作与经营等服务事业、佛教用品的制造与经营等工商事业。

  一些寺院专门生产的禅椅、禅凳、茶叶、素食、香烛、书籍等用品,很受社会欢迎!一些寺院创办的养老院很成功,有瘫痪的老人,在这里受到悉心照料,又能站起来,于是吸引更多的老人前来。

  寺院开办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开办有医院、诊所、流浪动物收养所等慈善机构,甚至还有出家人直接做生意或经营种植业的,例如买卖商品、种植果园、菜园、农场等。这些社会事业的利润,一部分补贴弘法工作,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大大减轻了寺院募捐的压力。

  台湾佛教的发达,不纯粹是信众捐献的力量,也与佛教自身努力地发展经济有关,这应该也是汉传佛教“农禅并重”传统的继承。不过,在当代社会,“禅”没有变,而“农”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涉及到农业、制造业,还包括了文化传媒业、信息产业等,只要是合法的、符合佛法精神的,都有参与。对此现象,台湾“政府”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但也绝不反对,任其自由发展。

  七、台湾佛教多元并存、兼相发展

  所谓“多元并存”,就佛教而言,三大语系佛教,都可以在台湾找到它们的踪迹。也就是说,不单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在台湾都有一定的市场,都有不少人去传播、发扬,而且展现出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势态。

  就汉传佛教而言,除了传统的禅宗、净土宗两大宗派,其他各宗派,也有人去弘扬、传承,既有人专门去发扬某一宗派,也有人融合各个学派,兼容并蓄地来修持、发展。

  台湾除了佛教、基督教等世界性的大宗教信仰之外,各种民间信仰也很发达,比如:中国本土的道教、一贯道、妈祖、土地公、城隍、王爷等,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而且在一些中小寺庙,民间信仰和佛教信仰,在保持各自独立的情况下,竟然还可以并存共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早期佛教传到台湾时,曾依附于民间信仰,方便传播;后期佛教壮大后,大树底下好乘凉,反哺了民间信仰的延续。

  可以说,信仰的多元并存、兼容并蓄,是台湾宗教信仰的一大特色。同时,佛教的巨大包容性特征也于此现象中展露无遗。

  八、台湾佛教的信众素质非常高

  台湾现在的佛教,不但出家人文化高、学历高,能够参与社会的文化、教育、慈善等各项事业,而且就在家的居士而言,大多数素质也非常高!他(她)们在各项法会活动中,组织有序、文明礼貌,也能参与佛教弘法利生、社会救助、社会关怀等活动,乃至社会教化活动。在家信众成为佛教一支极其重要的有生力量。

  之所以如此,与台湾各个佛教寺院、组织、机构,重视居士的培训、教育、引导,有很大关系。正是由于他们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了现在在家信众的这种精神面貌。

  总体来讲,台湾的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社会的一个教育中心、文化中心、慈善中心,是人文的象征、是文明的标志。佛教已然成为台湾社会和谐稳定、文明有序的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