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今天下午四点钟,圣严长老在法鼓山男寮四楼的会客厅里带疾接见了我们研修团的四名成员,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与长老的殊胜因缘。
我与长老加上这次一共才见过两面。
关于圣严长老,大陆佛教界了解最多的可能就要算他的著述了,大陆僧青年与长老的因缘,一如宏度法师所言:是看着《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入佛门的,是读着《印度佛教史》、《戒律学纲要》成长起来的。我亦不例外,从一入佛门就开始接触长老的书籍,老人家的声名早已如雷贯耳。不过,第一次得睹长老法相却是在五年前。
首次见圣严长老,是2002年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期间,我作为护法一团的二十名成员之一,随团至法鼓山参访。那时的法鼓山金山道场才只有一座行政大楼建成,大雄宝殿还在建设中,到处一片黄土飞扬,远想不到五年后会这般地雄伟。
当时长老披着一件风衣,脸色有点儿苍白,瘦瘦弱弱的样子,可是精神挺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乎看人一眼就能洞穿人的心底一样。我们要顶礼长老,他幽默地说:“不要啦,不要啦,台湾现在不流行这个!”我们忍不住笑了。长老幽默的话语中蕴藏着谦逊的为人,这种平易的风格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他的距离,最初的拘谨与紧张一下子烟消云散。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那次没有能聆听长老更多的开示,这一直让我引为憾事。没有想到,因缘不可思议,这次我再次赴台,竟然是专门来他的门下研修,而且长老还要亲自接见,让我欣喜不已!
约好四点钟,可是才下午三点半,我们就都搭好了衣,在房间等待消息。约三点五十分的时候,果晖法师如约而至,请我们到男寮的四楼与长老见面。我们刚到四楼会客厅,长老就从后面的电梯里走了出来,我们赶忙肃立两旁,请长老进屋。
长老一袭青灰色的长褂,头戴一顶黑色圆帽,眼镜下面戴了一只大口罩,脖子上围着围巾,脚上还穿着一双棉鞋,依然很瘦,但却显得极高,儒雅中透出禅者的风范。只是,他的脸色有点儿苍白,走路有些不太稳,两个侍者左右搀扶着,显然是大病初愈的样子。我们已经听说,长老最近身体欠佳,每两三天要透析一次,还在住医院。这种情况下还惦记着接见我们,让我在感动中带着深深的愧疚!
长老一进来,环视了一圈,说:“呵!全见过啊,都是老熟人。”长老所言不虚。的确,虽然次数多少不同,时间长短有异,我们都曾见过长老的。我们顶礼问讯之后,找位置坐了下来。
长老看我们坐下来,立刻道:“这次你们来到法鼓山,是台湾大陆委员会的邀请,虽然时间只有两个月,也是首创了!”
“听说你们在大陆都是法师级的人物,水平都很高啊。到这里名为学习,实际上是请你们来指教的,要多提宝贵意见哟!”
接着,长老就给我们谈起了他多次的大陆之行,还谈到了法鼓山、法鼓山佛教研修学院与法鼓僧伽大学的建设,以及对我们研修生活的期许。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
谈到法鼓山的建设,长老说台湾不像大陆有气势雄伟的四大名山,他一直希望能够建立这样的一座道场。为了修建法鼓山,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遍全世界,能看的都看,能借鉴的都借鉴。比如说,看到日本奈良唐代古建筑的外部色彩很好,就用在了法鼓山;看到日本九州教堂的内部设施很实用,就作为大殿内部装修参考;看到九华山仁德老和尚住的院子里铺着石头很美观,就把法鼓山的院子也铺上石头;看到普陀山的朝山路都是石块结实耐用,就把山上的人行道也都铺上石块。随处留心,随处学习,设计好的图纸,一遍遍地修改,无数次返工。屋顶的铜瓦,屋子里的地板砖,僧寮里的床、柜子、椅子等,都是他与弟子们从外国联系并定制的。建筑主体所用心思最多,考虑的都是百年基业,希望五百年后,它们还能存在。
谈到了办学,长老说办佛教教育很不容易。他办法鼓大学,费了很大力气。台湾不像大陆,打个申请政府就把土地批下来,这里的土地都是私人的,要一家一家地谈,很是费心!政府的审批手续非常繁多,办事又非常慢,还要送呈立法委员会核准。
长老说明年的这个时候,法鼓大学的建筑就能完成。后年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第一批招生了。
我们向长老汇报说大陆学僧很喜欢他的书,他的很多书都是大陆佛教院校的教材。长老说其实连北大都用他的一些著述作为教材。
长老还向我们推荐他的新书,说他七十岁之后,还有两本有分量的书出来,想看可以找找。一本是有关《天台》的,一本是有关《华严》的,本来计划还要写一本《般若》方面的,可惜年迈病躯,力不从心了!还说有七八本书最近已经在大陆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能够将法益带给大陆,这是让他非常高兴的一件事。
最后,长老还建议我们最好能够到法鼓山的禅堂里体验几天,因为法鼓山的禅堂很有特色,为许多人带来过生命的提升。现在禅堂正在举办一个社会精英的禅修班,有一百多人,已经连续举办二十九届了。栽培后学用心良苦,长老殷殷心意让我倍生敬仰,于是欣然应命。
长老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声音都有点沙哑了,可是他还要陪我们继续聊。实在不忍心他这么劳累,再三恳请,长老才回去休息。
望着长老瘦弱身躯的离去,心中悲欣杂陈。愿佛陀慈光加被,长老法体安康!如此,则众生之大幸!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