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光明觉品

发布时间:2022-11-21 14:34:47作者:心经入门网

  光明觉品

  ——《华严经光明觉品第九》节录

  上梦下参老和尚

  广大苦行皆修习

  日夜精勤无厌怠

  已度难度狮子吼

  普化众生是其行

  佛是经过无量长的时间修行得来的,那种修行不是懈怠,是日夜精勤。佛是怎么教导我们四众弟子的?昼夜精勤修行,中夜疲劳过度了,稍事休息。怎么休息啊?读诵大乘。读经就是休息。其它时候思维修,观想诸法。咱们所说的禅定,以为眼睛三分开,七分合,身体坐着不动,心里专注一境,这才叫定。佛在利益众生的时候,说法的时候,都在定中。佛活了八十岁,都在定中,动中定。现在西兰一位大德,他叫动动禅。他在美国跟我讲,他入定了,在那跳舞、唱歌,他入定了,这叫动动禅。这是大定的意思,但是修的方法啊,也跳舞,也唱歌,都在入定。心不在这上头。已度难度,已经度的不说了,众生难度啊,难度也要度啊,给他说法,说法叫狮子吼。佛的行为,佛的动作,佛的修行,佛是怎么样修行的?度众生。大菩萨,没有自己的观念,一天就是度众生的观念。菩萨怎么修行,度众生,劝别人修行。现在我们的道友,非得坐那儿去念佛,我是念佛堂的;或者到那去看《华严经》,我是华严部的;我学戒律,佛叫我们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持戒就是修行不持戒,犯戒是不是修行?没人敢答复,犯戒是修行?你看那菩萨度众生,他怎么度的,菩萨没有观念,我要修行没有这个观念,那才叫菩萨啊,度众生就是我的修行啊,没有自己啦,光是为了别人。当你度别人是不是就是自己的修行?别人都成道了,你菩萨道是不是就成就了。现在好多道友,我要闭关什么的,那佛法什么都不懂,刚受完戒要去闭关,这几天找我,让我给他找闭关的地点。我说你先把心关闭了,就好了,把你心关了,闭关了。修行,在修行上建立修行,不是修行,修的是道,不是行为。我们在行为看,验证,那些个大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度众生的时候,他想到我这是犯戒呀?没有这个观念的。他没有什么持戒犯戒,他脑子里只有度众生,我为了度他,下地狱都没关系,他没有想到我要下地狱,他让你出了地狱就好了,地狱由我来坐吧,地藏菩萨就是这样的。那真叫行菩萨道,心量大。学《华严经》的,要转变。

  众生流转爱欲海无明纲覆大忧迫

  至仁勇猛悉断除誓亦当然是其行

  世间放逸着五欲不寅分别受众苦

  奉行佛教常摄心誓度于斯是其行

  世间放逸五欲,众生的这个欲望,就是需求、放逸。我们说慎莫放逸。是指心说的。外边的五欲境界的缘,再加你内心需求的因。把这种不实虚妄的境界执着为真实。欲望是无止境的啦,当你贫困的时候,忧恼的时候,希望有几个钱能生活,有了几个钱了还想多得。

  这不只财了,乃至五欲中最重要的男女关系,是生死的根本。但这是短暂,生生相续,怨怨相结,没完没了的。没有得到贪求,希望得到。得到了又怕失掉,没有满足,欲望无穷。因此就受诸苦啦。苦者是种逼迫义。你要想不受苦就要断五欲,念着五欲的人,在欲境现前的时候,他认为是快乐,这是苦恼的根本。没得到一味追求的时候是苦,得到了还是苦,未来呢,还要受果报,还要受苦,所以叫众苦啊。佛陀教授我们要摄心,不要对世间的五欲去执着,那种不实的境界,转眼成空。或者你得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后还是空的啊。一切业呀,本来是空的,没有的,众生要去造,把不实的境界当成真实的,所以展转受苦,无穷无尽的受苦。佛教授我们要常常摄心,认识苦,不被苦所转。佛是证得了并断除了苦果的,苦因没有了,苦因断,因果尽。他自己证得了究竟的常乐我净,离开五欲境界,他把他自己证得的来摄化众生,引导众生。落到苦难里头的,佛是常时教导,令他离开苦难。誓度于斯是其行,度一切弃生让一切众生离开苦难,苦难的来源就是五欲。给你说说五欲的过患,认识了就不要再执着五欲的境界。同时,要断除我执,法执,不要执着有我,众生因为执着有我才入生死苦轮的,这个苦没有边际的,就是苦轮的边际,不可得。所以,我们应该谨遵佛的教授,偏受奉持。

  四圣谛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二、四圣谛品第八》节录

  上梦下参老和尚

  《华严经》的第八品,叫四圣谛品。这品教授我们的是,佛所说法的含义。这是前头诸佛菩萨,佛放光之后,诸佛菩萨的问答当中,问佛的依正果报。在这个问当中,所有问的问题。佛令文殊师利菩萨来回答。

  四圣谛法:苦、集、灭、道。依着华严意讲四圣谛,随着这品的文义来解释。名如来有四种实义。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令一切众生生起信解。依着四教加说吧,他分四种四谛,。何故不说多单云四呢?不说五不说六不说七不说八,就光说个四呢?什么意思?答的时候就说,此四种的道理,就用谛理摄受一切了。摄受的意思是明一切世间都不离苦谛,苦集。一切世间离不开苦集,一切出世间不离开灭道。圣就是圣人。圣人表现什么呢?一切都正。就是一个正字,什么正呢?不颠倒。入实的审之一切境界。就是无漏正法。把无漏正法,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之于心。心在理上说的,就是谛理。什么谛呢?因为实在,谛就是实。经过审查。思维。入理了。约境界上来辨,辨境。你所说的相,相不离体。你所说的话不能离开真实,产生决定义。所以世出世间的两种因果周,佛所教授我们的决无虚妄,决无差错,是谛实的,所以叫圣谛。境是对着智说的,智对心说的。谛审的意思,必须得有智慧的明了。有圣智来观察一切诸法。圣谛就是了解到苦无苦,没有苦。怎么没苦呢?以般若智慧的观照,苦无自性,缘生诸法是空的。

  世间有漏的这个果叫苦谛。出世间无漏的因是道谛。苦是受逼迫苦恼的含义。就是你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在生死轮回当中,这些苦都是真实的。苦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第一个是苦苦。说你正在痛苦,苦恼的时候。本来生在这个世间就是苦,又加上你生病啊,或者是受到什么灾害啊。苦上加苦叫苦苦。坏苦,你享受快乐结束的时候就苦恼了。坏了叫坏苦。举例来说吧。例如你玩的很高兴,或者是看电视。看电影。游乐的时候,玩完了呢,快乐结束了,苦恼就来了。快乐的时候不感觉消耗过度,完了所留下来的是痛苦。乐是苦的因啊!苦是乐的果。你在不苦不乐的时候,无常变化自然规律支配你的时候这苦恼了。这苦恼包括什么呢?生老病死。这叫行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八苦呢大家都知道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五阴炽盛。求不得。在此不详讲。

  集谛。这个在《大乘起信论》里头讲两种熏习。熏习来的。熏习来的什么呢?世间一切的生活情况。在生活当中,你的行动,思想的状况,就受贪嗔痴爱把你支配着,使你造了种种善恶的行为,这叫业因。积聚很多的因这也是真实的。如实不虚的。感来的是什么呢?感来的是生死苦果。

\

  灭谛。灭是尽了,熄灭的意思。灭了就是没有了。让你灭个什么呢?灭烦恼的因。我们往往烦恼的时候不去观照,随着烦恼转。那烦恼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生烦恼?找找原因吧。烦恼是种种业因成就的生死果报。这个灭呀!要你了脱生死。从此,再不受三界之内的生死苦恼,达到涅槃的境地。灭谛是求解脱断烦恼的。

  道谛呢?道就是通达的意思。通达寂灭解脱的方法手段。怎么能达到?前头所讲的灭。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最根本的,修行的次第。依佛所教授的道,我们经常说菩提道。这条道路一直走到菩提,成就菩提果,达到灭。就是寂灭解脱,灭谛。这叫两重因果。苦集是世间因果。集是世间因,苦是世间果。道是出世间的因,灭是成就出世间的果。这是大乘《阿毗达摩杂记论》里所说的四谛。

  谛含着两种源。一个法性。一个圣解。一切众生,都具足法性。圣人具足两个。法性和圣解。凡夫是有苦而没有谛。不能在理上证得。二乘人。声闻、缘觉他也有苦。二乘人知道苦相,不能知道无量相。菩萨呢,无苦有谛,那就高过二乘了。为什么?因为二乘人不能达到法空,不能见到真实。菩萨达到法空证得真实了。菩萨讲的谛有无量四谛,一界一谛,十界百千嘛,就有十界百千的谛理。娑婆世界有四百亿十千名义。包含的性相,义理显的非常之多。三乘的四种圣谛,各有各的差别,各有各的性体。他的信解不同。这是如来依着众生的根器,方便善巧而设施的。无非是让一切凡夫生起信乐佛法的心。从这个信心开始起观照自他一切的苦难,这样子因着观察苦难之后,发菩提心,欣乐求佛的教法。

  《华严经》的义是显真实的。达到空义而显他的真实义。一切诸法皆如。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一切皆如。因为他讲的是了义。无苦可舍,也无尘劳。他是从性体上来讲的。无集可断。生死就是涅槃。无灭可证。一切边邪,一切法皆是一真法界。

  如来名号品

  上梦下参老和尚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第七》节录

  这一品的大意,令众生明白自己的根本烦恼是什么呢?无明。众生的根本无明就是如来的大智,令一切众生顿悟,顿识自己的本体,那就是根本大智,破无明黑暗,无明黑暗本来就没有,唯如来的根本大智。若如来成了正觉了,他自己所成就的威德名号,十方诸佛示现成正觉了,每位佛都有十号。大家经常念的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世世间解、无上世、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如来十号。毗卢遮那佛是个总名。诸佛都如是。大智慧光明照耀种种诸法,毗卢遮那就是光明遍照义。以他的大智慧光明照耀一切诸法,也照耀种种的众生。毗,就是种种;卢遮那,就是遍照。种种的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这是佛的德号。

  此品的来意是初会。明如来成等正觉之身了,以智慧来摄受众生、度众生,并没有说用如来名号来度众生。这一品是用如来名号来摄受众生。在此普光明殿,明佛果的名号来摄化度众生。意思是举佛果的名让你生信解。佛的智慧身是遍周法界的。相信你自己的心,你自己本具足的,有一个根本智慧,与诸佛的不动智本来是一个,以这个来成就你的心,来成就你的信。因为我们经常是心外见法,信心成就不了。让你反观你的自心。以方便三昧力,让信心契合于理,回归本来的心地,并住在心地上,这叫十住位。

  这一品是修因显果的。怎么样修因?前面讲毗卢遮那依正二报的果德,果德是因修成的。菩萨要想修因契果,必须修因才能趣入果,是趋向的。宗旨呢?信解行德叫宗。成了佛果就叫趣,达到目的。信能到如来地,所以信为宗旨,趣向就为目的。因为果必须应机。果必须由因来的,没有因就没有果。果的目的是应机,机遍故果也遍。信佛的身,信佛的力用,信佛利益众生。

  有五种因缘成就佛的名号。以法界自体,即根本智来成佛的名号,这是自体的根本智慧来成就佛的名号。那么以下就有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灭痴暗智佛。每佛都加个智字,智是破黑暗的,这样有十智佛号。佛有很多的佛,但是最根本的是法界根本智。法界根本智,能使一切众生的信,产生有力量,叫信力,信能生起力量。法界的根本智,是以十种名来成就的十种的信力。

  《如来现相品》问了三十七问。没有标明的问,是心念的问。这些菩萨心里怀疑,没有问,但是佛知道了,就用光明来回答他。这一品是文殊来答。答了之后令一切众生闻到佛的名号能生起信心,信佛的名,信佛的身。有名必有身。有身才有名。都是普遍法界的。随众生根机而得到教授、信化。以佛的无边光明,以佛的智慧身来照俗,破除一切众生的迷,所以二会还叫普光明殿。

  如来利益众生的时候,每一位进到每一位,修行的时候要位位进修,位位进修都有个助缘。那佛的名号就起到这些作用,让众生闻到名号就能渐渐得度,这是约一切诸佛利益众生的方便来说的。按位进修,成就佛的名号。以下就举十个根本不动智佛,先举不动智佛,南方不动智佛,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南方不动智佛那儿来的。十个不动智佛的,讲佛的十个不动智佛,十个根本不动智佛。成就我们的信心。

  以下又十个月佛,十个佛都号为月,月亮的月啊,以成住十住品。这是以这种的契法身的根本智,月亮是清凉的,你心得到清凉了,使你契理了,一切的迷惑都消失了,有了迷惑,有了烦恼,就有热闹,法性智慧的清凉,以此得成的名号。十行位中的名号是十眼,每佛都以眼为名,同号名为眼,名十行位呀,是以智知,智慧知为根本的,说你要利益摄受众生要观众生的机,所以佛号都叫眼。要善知众生的根性,以此立名的。十回向中的佛的名号都有十个妙,佛的名都以妙为名,佛号同名为妙。因为十回向的菩萨他进修已经成佛了,妙字现前了,所以佛号名为妙。十地也通妙,从你十信位开始,自己信自己的心,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根本的智慧,这以不动智。以此成就你的信心,心外如果见到有法,信心不能成就。从这个心以下,以三昧力契合理体的根本的自性的根源。这叫五十个因五十个果,因果法门重重无尽。所以这个信呀,没讲之前跟大家讲了很多了。现在你如果想真正契入《华严经》,信什么呢?信自己是佛。因为一切众生,随他的根性所爱要的,佛的名号,这品是讲佛的名号,佛的名号代表佛的法身、佛的智慧身、佛的报身、佛的化身,所以佛的名号等众生界。好多的数量。众生有好多,佛的名号就有好多。同时佛的名号以佛、以天、以神、以主、以人、以仙,种种类类。因为令众生不再去做恶了,这佛的名号就是对着众生,他的恶习,恶业,让他把他消掉,因此众生业无尽,做恶无尽,佛的名号是无尽的。

  咱们举个例子吧,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能仁寂寞,能仁就是利益众生,大慈大悲。寂寞是不动本寂,这就是不动智的智。又者名法界之内,所表现的一些体用,平等平等。把一切法总名为佛号。什么是佛的名号?一切法总名佛的名号。一切法都是讲名言的,讲名字语言。自己体性是离一切语言的。一切法的自性,是离一切的,也没有清净,也没有什么污染,就是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佛的名号,是故一切法是他的名言,都是佛号,是在这个之下,说一切法皆是佛名号。因为如来他依此,一切法的自性,离自性之法,这个自性,是每个人,每个众生他的自性,是指这个性说的。因为离开这一切性才能成佛。这个是什么自性呢?各有各的性,人有人性,畜生有畜生性,是指那个性说的,不是普遍所具足的那个,本体而说的。佛在三乘之中,也说根本智后得智。现在呢?令三乘人回心了,完全回到不动智,表金色世界不动者,令一切众生直接认到自己的本心,达到你的本心所具足的无分别智。

  毗卢遮那品

  上梦下参老和尚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第六》节录

  这一品的来意,明如来成等正觉,以智慧来摄生,举佛果的名让你生信解,佛的智慧身是遍周法界的,有身必有名,有名必有身,随众生根机而得到教授、信化,以佛的无边光明,以佛的智慧身来破除一切众生的迷惑。

  《毗卢遮那品》是举释迦牟尼佛的修因,显他依正二报的果德。毗卢遮那的果德是因修成的。菩萨必须修因才能趣入果,这是趋向。宗旨呢,信解行德叫宗。达到成佛,成了佛果叫趣。信能到如来地,所以信为宗旨,趣向为目的。果是应机,机遍故果也遍。果德,是你所信的境界相,举果来辨因,让你能生起信心。信佛的身,信佛的力用,信佛利益众生,所以佛的名等于众生。这一品就是说,举果德让你生信心,希望成佛。前面讲所信,这一品是能信。

  我们现在能信的有三个。哪三个呢?修因契果觉悟了,这是五位的圆因,十身的满果,令诸菩萨能够了解这个相。现在讲佛的十身,让你生起修因契果的解悟。信解行证的解悟。

  佛共有十身。一者、菩提身,菩提身就是佛修道的道身,菩提身就是道身。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一切外魔,大彻大悟,成了正等正觉,这个身叫菩提身。二者、愿身。如来的本愿是要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从兜率天下生到人间,说法利生就酬他过去所发的愿,那么这个身叫愿身。三者、化身。是如来随类示现的。对哪一类众生就示现哪一类众生的机。对机说法的就叫化身。四者、力持身。什么叫力持身呢?如来的神力可以任持全身,永久不灭地给众生作福田的身,叫力持身。力持身就是佛的真身。如来化身灭后,他的骨灰都叫力持身。五者、佛的相好庄严身。是指毗卢遮那佛说。有无量数、微尘数庄严实报的身,叫相好庄严身。六者、佛的威势身。如来处于每一会道场当中,威德广大,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服。就象月的光明一样,一切星星都没有月光亮,那就表现佛的威势。七者、意生身。意生身有两种:一种随自意,我想现个什么身就化个什么身;二种随他意,处处受生,要度一切有情,意生身一作意就到了,意到身到,这叫意生身。八者、福德身。如来的福德具足了,没有不包容的。福德身包含着有智慧。九者、法身。法身就是法性。湛然清净,周徧法界。佛是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佛是修得的法身。我们是没有修得,但是我们也具足。我们要是悟了,跟佛是无二无别的。十者、智身。智身,如来是妙智圆明,能够觉了一切诸法,能够说一切诸法通达无碍。以妙智圆明为身叫智身。法身:约身说分法身、智身。约慧说,是普光明殿慧。殿是诸宝所合成,光明遍照,所以叫普光明,佛于这个殿中放光。佛于殿中说普法门,用慧的光明照耀一切世间,叫普光明殿。

  此品有五缘。五种的因缘成就佛的名号。以法界自体,即根本智来成佛的名号。以下就有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灭痴暗智佛等。每佛都加个智字。智是破黑暗的,这样有十智佛号。但是最根本的是法界根本智。能使一切众生的信,产生力量,叫信力。这一品的大意,令众生明白自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无明。如来的大智,令一切众生顿悟、顿识自己的本体,那就是根本大智。如来成正觉了,他自己所成就的威德名号。十方诸佛示现成正觉了,每位佛都有十号。毗卢遮那佛是个总名,诸佛都如是,大智慧光明照耀种种诸法,毗卢遮那就是光明遍照,以他的大智慧光明照耀一切诸法,也照耀种种的众生。毗,就是种种;卢遮那,就是遍照。种种的光明遍照就是毗卢遮那,这是佛的德号。

  这一品文殊师利菩萨没入定。前头所说的普贤菩萨先入定后从定起而说法。为什么以下的这一品不入定?因为信没入位,性还不定。这品文殊师利菩萨,说以下的法门不入定。有的是定后说,就像普贤菩萨的三昧,世界成就,华藏世界,毗卢遮是定后说的。像无量义经等,它是说完而后入定。有的就在定中说,信位不入定。文殊师利菩萨不入定,表现经文的不同。

  清凉国师把它分做五周因果,对解释假设问答。五周因果是差别的,又是平等的。差别平等的因不同。怎么样来分呢?他说是差别平等解。里面详细给你讲了怎么样修。修有差别,所显的就有差别,但是本具的理体是平等的,摄事归理的时候就合而为一了。前会举的果德本来是生信的,现在又举名号。名号不同了境也有差别,这个如何解释呢?答的时候是约境生信。相信你自己的心,本具根本智慧,与诸佛的不动智本来是一个,以这个来成就你的心,来成就你的信,信成就了就修,修而后汇归于心,以方便三昧力,令信心契合于理,回归你本来的心地。这就是会归境法为一心。为你的自心。

  华藏世界品

  上梦下参老和尚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八.华藏世界品第五》

  咱们前头讲世界成就,一切诸佛的刹海。现在《华藏世界品》,是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毗卢遮那。答世界海里的提问。在《世主妙严品》中,诸大菩萨心里意念一共有37问,这一品也是答37问。在37问中,佛的世界海,众生海,波罗蜜海,问了很多。这里答复,信、住、行、向、地五位。五位都属于行,行的时候是因,所感果报,得到的是果。什么因?怎么样得的佛果?在37问中有这 种问,普贤菩萨就来答。前头是说诸佛的刹海,现在是说毗卢遮那佛他所依的果报。依报,叫华藏世界。此世界建立在莲花上,莲花所含着,所以叫藏。华是因,含着果德,成就了才有这个华藏世界海。华藏世界一共有三品,第八、第九、第十,就是一品有三卷经。

  这个经所说的含义,启发我们生起信心。相信你自己的身具足了毗卢遮那。信心是佛,你现在的心是佛,跟佛平等平等。光信不行,还得去做,怎么做呢?做有方法的,那个方法就叫解。学习做的方法又叫行。菩提心是因,发了菩提心要做才能证得菩提果。

  这个法会的会主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介绍毗卢遮那佛庄严的依正果报,现在都是依报。前面所答的那些菩萨,所问的是一切诸佛的刹海。这品专说毗卢遮那的依报,叫华藏世界。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就是华藏世界。把这个名词具足说,就是:“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之徧清净功德海光明品”,简略说就是:华藏世界。

  这个世界是怎么组成的?什么形状?这个好解释,是在水上生一个大莲花。咱们知道极乐世界是莲花,这个世界也是大莲花。这个世界的安立一共有二十佛刹微尘数,一重一重。世界的中心有十一个世界种,种是种子,能生长的意思。世界种生长什么呢?生长世界。第二十重世界有十一个世界种,十一个世界种都如是。为什么说十一呢?咱们说十地,从初地到十地,就满了,其它的经论这样讲。《华严经》讲十一地。十一地所修行的法门,是进修摄化众生的境界,所以是十一个,就是十一地所报得的。十一地的上下有二十重,一重一重,渐渐地增广。十一地中,每一地都有两重因果。有因才能感果,地地进修。在进修当中,修的是因,证的是果,果又为因,因又变果,一直到究竟。一地之中,两重因果。进修当中,一个正果,一个向果。向果是趋向这个果,还没证得果。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四果,四向。所有的佛号都是圣境中的因果佛。所有的世界,在哪一个位置中,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相。

  华藏世界的成就有四种缘:第一种明声闻缘觉乘的。他能解脱了三界一切粗重的业惑,因为他没有佛的智慧,不利众生,滞于空寂。第二种是为了三乘的菩萨。他想求生净土,所以佛就示现佛的国土,就是华藏世界。三乘菩萨他们也能彻底地证得法性的理体,他的情知情见不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他有净土跟秽土的分别,他在净、秽土之间,在所在的依报上,不能得到自在,不能得到自在就没有受用。不能了知诸法之实相,不能证得他的本。但是为了利益众生,显福德的殊胜,这个福德的相有种种差别。第三是为怖一切法空的众生。为法空无相的道理。有好多众生一听说空,就落于断见。以为法空什么都没有了,他不知道法空是无相,无相之相无不相。空是说法性的理体,法性理体要随一切诸缘,缘生故有。因缘所生的法,没有实质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空了并不是把一切事物都毁了才叫空,而是在一切事物之上演这空理的,不是落于断见,什么都没有了是断见。第四种缘起。三乘的人,为了一切凡夫,现广大愿、福、智慧。因此佛说一切国土象虚空一样,无等无生无有相,但是为了一切众生故,要利益众生,普严净。佛以本愿力故住在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有它的因,修因所得的果有时候隐,有时候现,隐是把殊胜境界隐起来。现是众生的境界,众生的业报,而佛是自在的。

  华藏世界海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毗卢遮那无尽的大愿、大悲所生起的无边的因,这无边的因怎么生起的呢?法性虚空能容万境,心量越大,容量也就越大。众生心很小,菩萨心非常大。你容华藏世界,就是华藏境界。你容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的境界。必须要愿大,心量才大。心容万境,万法唯心。你能容一百人,你可以当一百人的头,能容一千人,可以当一千人的头,能容无穷无尽的人,那就成佛了。

  世界成就品

  ——《世界成就品第四》节录

  上梦下参老和尚

  这一品的来意。前头佛放光召来的那些大菩萨,从眉毫光也好,从宝座出来的光也好,他们共同有三十七个问题。佛海,众生海,波罗蜜海,就含着世界的成就。世界怎么成就的呢?简单说一个字:业。但是,业有善、有恶;有究竟果德上的;有凡夫的;各各果报不同,所依止的环境就不同。佛光明答三十七问,都显示佛的修行。加“海”字,海是形容词,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意思。那么,佛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已经达到波罗蜜,成了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海,遍满法界就叫法界海。我们众生的业有九界之不同,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众生,各有各的业,各有各的感召,各有各的果,果又含着因,因又结果,重重无尽。以前问的是重重叠叠三十七问,回答时,则一时总答。佛放光的时候就是总答。以下是分别答。普贤菩萨入普贤三昧,从三昧起解决这三十七个问题。能使一切法会大众,悟到佛所做的一切事业,佛所行处,也入到普贤菩萨所行处。

  其次所说的法,一定有目的,有宗旨。这一品以世界海为宗,令诸菩萨发大信解悟入华严为趣。悟入有多种,为令了知佛及菩萨大悲行海,广覆无尽众生界,悉蒙法益;了知世界无边,都能够严净、清净;众生无边,悉能普度;一切刹土是众生心所成就的,净心成就净土,生到净佛世界。染心生到污秽世界,所以众生当净其心。《大方广佛华严经》令那些广大信解众生,闻到此法,生欣乐心。了解无边无尽无二之境界相,不滞于权乘、小乘之位,成就普贤行愿。所以普贤自说,令一切众生得安乐故,令一切众生得解脱故。令一切众生能入华严境界故。这种观点是依照清凉国师的《疏钞》。

  普贤菩萨从定起后要说法,说什么法呢?世界成就!什么是世呢?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了;现在不住;未来还没来到,这叫三世。《世界成就品》:“界”是什么意思呢?世界有两种翻译:一种是破坏的意思。按破坏来解释世界,我们所说的三世是可破坏的,是成、住、坏、空的世界。依着破坏的意义而言,华藏世界是不可破坏的。因为华藏世界是从无为而起,通于真寂,不可坏性。有为法可以破坏,无为法不可以破坏,没有分齐。一切诸法从体而起都如是。在事上是可坏性,在理上是不可坏性。二是隐覆的意思。隐密的来解释这个世界。有为是显,无为是隐。华藏世界是对娑婆世界而言。娑婆世界,只是华藏世界的一份,因为有华藏世界,才能显现有形的娑婆世界。你在娑婆世界因为有感,行普贤行愿,所以感受华藏世界。娑婆世界也好,华藏世界也好,成就而已。

  怎么叫成就呢?缘能助成。哪些缘成就这个世界呢?一个约理说;一个约事说,两方面都说。

  因缘世界的成就有十。《华严经》教义,依着十种因缘来说:第一是依时,说经的时分。第二依处,说经的处所。第三依主,说经的教主。第四依三昧,三昧就是正定。第五依现相,现相就是说经之初,放光动地这些瑞相。以其七处九会,在说法之前一定放光,有时候放光就是说法,有时候放光,是现瑞相。第六依说法的人,说法的人,在华严会上,不一定都是佛说,诸大菩萨都在说。弘扬佛法,道在人弘,人能弘道。佛经上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佛法跟其它的世间法不一样,如果没有人给你解说,你再有智慧也不能解佛法的真正含义。第七依听的人,有说的人,没有听的人,法也是说不成的。佛说法,要是没有缘,没有听的人,佛不会说的,所以教起因缘还得依听法的人。第八依德本。德呢?就是有道者,说经的人,必须得有智慧,有行愿。这是他的本,内无德,不能谈法。所以佛告诉金刚幢菩萨说:由汝的智慧清净故,佛在说法。告普贤菩萨说:亦以汝修诸菩萨行愿故,令汝入三昧而演说法,这就是德。第九说法必须得有请者,请法的人,非常重要。说法的人,必须具足慈悲深信,大愿深厚。有没有无人请问自说的呢?也有,如《阿弥陀经》,佛是没有请自说的。但是一般来说为尊重法,尊重人,必须要恳请,而后方说。第十种,依能加。无论哪位法师,说法的时候,先请诸佛菩萨加持。讲哪部经,就请哪部经的主加持。加持有两种,一种是很明显的加被,以佛的三业加被说法者,这是显加。暗暗的加被,叫冥加。密宗多数是密加,不是显加。大致分为以上十类。

  有了依报,就有佛的正报,正报是佛果。这个世界还有众生的业报,但没说。单标世界,因为是讲华藏世界,没讲正报,只讲依报。但是,依报必具足有正报。

  什么成就世界的呢?因缘!能成的缘。通因通果。讲因的时候,是为了成就果,说果的时候,就知道因,验果知因。前头总说佛的本份事。

  世界的成就,有成和坏。佛说法得有道场、有处所,才成世界。世界成就了,一定有众生安住。众生安住了,众生有好坏,要把坏的都变成好的,让他们认识到世界怎么成就的。知道这些,就是世界成就的因缘。要没有这品,初发心的菩萨,就不会知道佛怎样摄受众生、度化众生,就不会知道诸佛来这个世界,是行菩萨道的。怎么样达到成佛?为什么世界有大有小?为什么世界有乐有苦?必须学世界成就。并依此发菩提心,依佛的大悲愿力,广度众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