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法师你说烧香,他可用最真诚心,甚至都可以不烧香。为什么世俗的人,经常会听到说,某某在庙里,发了愿,然后实现了,我一定要到这个庙里上高香,然后去还愿?
宗舜法师: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一个凡夫,我们要正视自己是一个凡夫的现实,也就说本来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似乎我们都是可以通用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我们大家都念的很熟悉。往往念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观念,既然所谓的四大皆空,应该是把所有的形质都废弃掉才对。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的,而且我们应该要很清楚的看到,凡夫心有一个最大特色,就是喜欢攀援执着,他就像一个溺水的人,他手里一定要抓住一些东西,他才有安全感。如果你不给他一些形式,你不给他一些条条框框,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怀疑说,他对自己信心不足,我们说有自信是佛,你当下能够承认吗?很多过去的祖师,都是用这个来问,你能不能够有一个是佛的担待。要肯定自己是佛,要有这样佛的担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自己很多的弱点,他需要说,借助一个外在的力量,来帮助他去,让心里得到一个平衡和满足,所以我觉得针对普遍的一个心态来说,在一些正确引导之下,通过一些佛教传统的宗教仪规,它是可以达到帮助我们净化身心,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修行目标的,所以我们不能够排斥的。刚才凌老师说到香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就要废掉传统的仪规吗?没有。而且刚才凌老师一再说,我们正儿八经,在寺院里头烧香的时候,非常慎重,还要唱香赞,通过观想,把自己的香,从心里变成广大的云,就是香云,遍满了法界,其实是我们外部的形式和内在的心性修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
至于你刚才说的还愿,这个就更加有意思。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佛前去许愿。常常有人问我说,法师,我应该怎么去许愿?我说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你就在菩萨面前,把他当一个亲人,你把你心里的想法,对他直接表白,你怎么想,你怎么要求的,你如实去传达就可以。他说那要念什么经文吗?有没有一些固定的词语?我说没有,你就把你心里的愿望向菩萨说出来就可以了。他说法师,我在这个寺庙里向这个观音菩萨求了,我将来是不是明年、后年,或者实现这个愿望以后,我再回到这个寺院里给他烧香,向他还愿呢?
凌海成:我倒是觉得,不必有这么多顾忌。我们许愿与还愿,都是直接对着佛菩萨,只要能够通达到佛菩萨,就可以了。不要执著于某一个地方,这是我们一种世俗的考虑。
宗舜法师:而且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今天讨论这么多问题,它其实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求得佛菩萨的加持?还有,我们怎么做佛菩萨才欢喜?就是说因为我们有的人,是因为说要跟佛菩萨沟通,希望实现某种愿望,我去买了供品,给寺院捐钱,给菩萨烧香。
他其实有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种做生意的想法,他是跟菩萨做交易,拿点香,拿点水果,去贿赂菩萨,满足一下我的一些私利的想法。其实我们讲,真正的烧香,开光,点灯,其实更多是说借助这些形式,激发出自己内心的光明,学会像菩萨这样慈悲,然后把自己自身的修养改变。这个改变了自己之后,这就实现了真正学佛的目的。同样你是一个善良的愿望,在这个菩萨面前许愿,你将来没有办法回到这个寺院,那可以用你实际的行动,比如说去做慈善的事业,去做公益的事业,这个功德就不是单纯说向寺院里捐点钱,或者到这个寺院去烧香这样做,哪怕你到寺院里去做一点义工,为寺院打扫一下,扫地,去洗碗,做一点最基本的事,它都是有功德的。而且甚至我们提倡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烧香、开光、点灯这些事情本意要知道,然后要把这件事情,更多跟自己结合起来,而不是跟菩萨有关联。这些东西,是在帮助我们修佛,我们要用它来做对我们学修有一定的帮助。主持人:说到帮助和对自身有利益的事,各种媒体上,经常就看到,甚至在西藏,有一些千年古刹里头,也会有一些号称自己是活佛,你来了以后,要不给你看手相,要不给你像模像样的搞个什么类似仪规,告诉你有病,然后给你拿药,都是几天几天,两个疗程就好,真的有人会上当。
凌海成:这个事,有一句俗语,叫做师傅不怪,徒弟不拜。当然这话不是特别好,特别土。但是现在什么呢?因为信众希望自己的师傅是有神通的,越有神通,他觉得越能够给他自己很多帮助。
主持人:不是,其实刚才说的都是假的,就是他装扮成那样,给你看相,又给你药……
凌海成:就是因为他迎合了这样,被迎合的人也有一个说法,叫佛头佛脑。佛头佛脑他分辨不清,什么叫正知正见,所以不行,这不行,哪不行,一听人家说点什么,信得不得了,五体投地,这种人,就是上当,他没有正知正见。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