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金刚心,四相横超扫六尘。
无我无为无住性,慈悲智慧菩提真。
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边。如果要概括佛教的所有精髓,应该是慈悲与智慧二者。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一代时教,按照智者大师的分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说般若,法华涅槃共七年。”佛陀当年菩提树下成佛后先在定中为大菩萨讲了二十一天《华严经》;出定后看众生根基浅,所以先从小乘讲起,讲了十二年的阿含经;有了小乘的基础,佛陀又讲了八年方等类的经典;有了前面二十年的戒定基础,第三个阶段开始宣讲般若类经典,讲了二十二年;临入涅槃前的最后七年讲的《法华经》和《涅槃经》。华严时属于实法;阿含时、方等时属于权法;法华涅槃时属于实法;般若时是权实并用,承前启后,而且宣说时间最长。
般若类经典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而被历代高僧称之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般若思想也成为大乘佛教的共通思想。想要全面地了解佛教,就离不开般若经典。六百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主要讲的是空慧。而《金刚经》可以说是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的精华,所以如果能够对《金刚经》有所了解,即能够管窥见豹。
中国佛教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行持,尤重于从定发慧的体悟;二是习性好简,不喜欢卷帙浩繁的经典。《金刚经》既重般若的证悟,卷帙又不多,恰好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在中国非常盛行。中国历代对《金刚经》的注疏不可胜数,仅唐初就有八百家注之说,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由于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般若智慧,禅宗对《金刚经》尤为推崇,并以之印心。总之,《金刚经》在中国佛教中有着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今天借助中佛协举办巡讲的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金刚经》的一些感悟。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