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持戒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
佛法教人持戒的内容,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利自保的五戒,二是利乐众生的四种精进。
前者的五戒是指:
1、不杀生,主要是不杀有情众生。
2、不偷盗,主要是不取非分之物,不收不义之财。
3、不邪淫,主要是不违社会秩序,不悖人间伦理,不妨害家庭,不损伤健康。
4、不妄语,主要是不以语言使得他人受到损害。
5、不饮酒,应包括麻药在内,主要是不以饮用酒精及麻药,失去自制能力而去做出杀、盗、淫、妄的犯罪行为。
后者的四种精进,又称为四正勤。那就是劝导他人除一切恶、修一切善,也正是七佛通诫偈的头两句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