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文化源远流长,心经这篇只有260个字的经文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为传承发扬佛之文化惠普大“众”,大藏经语音工程创始人李罕秉持虔诚的态度,特录制心经视频奉献于世人。
摩诃止观卷第五上第七正修止观者。前六重依修多罗以开妙解。今依妙解以立正行。膏明相赖目足更资。行解既勤。三障四魔纷然竞起。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道。
摩诃止观卷第二下次观六作行檀者。观未念行欲行行行已。四运迟速皆不可得。亦不见不可得。反观觉心不外来。不内出不中间。不常自有。无行无行者毕竟空寂。而由心运役故有去来。或为
摩诃止观卷第十上第七观诸见境者。非一曰诸。邪解称见。又解知是见义。推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之为见。夫听学人诵得名相齐文作解。心眼不开全无理观。据文者生无证者死。夫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第六观禅定境者。夫长病远行是禅定障。立世阿毗昙云。多谏诤多营事亦是禅定障。复有多读诵亦是禅定障。文殊问菩提经云。禅定有三十六垢。垢即是障。上诸境得入到清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第五识通塞者。亦名知得失。亦名知字非字。如上破法遍。应通入无生。若不入者。当寻得失必滞是非。不得一向作解。何者。若同外道爱着观空智慧。宜以四句遍破。能破
摩诃止观卷第九下胜知见者。此心胜色不为色所缚。心能转色。故言胜知也。胜见者。净不净等皆于己心自在。观解成就。故言胜见也。此两二禅摄。若胜处成时身尚不惜。况财物他身耶。上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半行半坐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第四明破法遍者法性清净不合不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破非不破何故言破。但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破颠倒令不颠倒。故言破法遍耳。上善巧安心则定慧开发。不俟更破
摩诃止观卷第三上第二释止观名者。大途梗概已如上说。复以何义立止观名。略有四。一相待。二绝待。三会异。四通三德。一相待者。止观各三义。息义。停义。对不止止义。息义者。诸恶
摩诃止观卷第三下次圆教但明一实谛。大经云。实是一谛方便说三。今亦例此。实是一谛方便说三。法华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耳。是为圆教二谛三谛一谛离合之相也。次明四谛离合者。
绣佛像的真实感应
放生鲤鱼感应
简易仪轨施食感应
燃灯佛感应
面粥三器多久有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