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一)

发布时间:2022-10-28 10:00:41作者:心经入门网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一)

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

問曰。為一切眾生求生淨土悉得生耶。為亦有不得生耶。若悉得生眾生界無窮。何因極樂國土有終盡日。阿彌陀佛有涅槃時。又花聚菩薩及山海慧菩薩不應發願。若有一眾生生阿彌陀佛國未盡。若我先生者我終不取正覺。亦不得言眾生生盡我最後生也。若有不令生者。何因五逆十惡誹謗正法罪之極重而得往生。何有罪人更過此者不得生也。又經言亦令一切眾生得生淨土。不得生者。應非眾生。又大悲世尊慈心普遍。何因獨隔一數。而不令其生耶。無限大悲有不平等過也

釋曰。此有二釋。一釋。一切眾生悉令得生。以佛大悲心無限量。等起慈心咸與利益。弘誓大願不簡怨親。故一切有情無不生也。若爾前所設難復云何通。答。雖盡令生而眾生志願種種差別。或不信正法。或樂著小乘。或愛處穢方。或大悲拔苦住茲穢土。拯救含生。或樂往生佗餘佛國修行供養。如是種種異行異心。不可並令俱生極樂。雖並得生無盡生者。譬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雖當成佛未必盡成。如也盡成眾生界盡。此亦如是。前義不妨。且觀一類樂生西方機緣略盡。菩薩發願如來滅度也。二釋。亦有不令生西方者。如經說言。應度者皆已度訖。又言。化緣既盡遷神涅槃。以此准知。約有緣說。不據一切眾生總論。雖佛廣大心盡眾生界。然其受化唯度有緣。故往生有終盡之機。如來有滅度之日。菩薩致最後往。觀音成補處之位也。故此往生之徒。非遍一切者也

問曰。既言淨土無女人。如何鼓音聲王陀羅尼經。說阿彌陀佛其國號曰清泰。聖王所住其城縱廣十千由旬。於中充滿剎利之種。父名月上轉輪聖王。其母名曰殊勝妙顏。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無垢稱。智慧弟子名曰攬光。神足精勤名曰大化。魔王名曰無勝。提婆達多名曰寂意。若無女人如何有母耶

釋曰。今為三釋。一釋云。佛有受用身變化身。觀經說者。是受用身。鼓音聲王經說者。是變化身也。又受用身中化分段生死諸位菩薩。現胎生身有父母等。化變易位現化生身便無父母。二釋云。此父母城邑等並是諸功德法。如維摩經說。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等。亦以諸功德作種種人名。說種種法。如文殊師利於覺城東遇善財童子。此覺城東還是功德名也。此亦如是。以諸功德為父母等名也。言國清泰者。此顯如來最清淨法界也。性淨曰清。體寬稱泰。萬德依止故言國也。其城縱廣十千由旬者。此顯如來大圓鏡智也。其智具含十智。能有十力。因十度成故名十千由旬也。於中充滿剎利種者。剎利種王種也。鏡智之中有於法王恒沙功德諸法種子。故言充滿剎利種也。父名月上者。此金剛三昧也。夫月以破闇為能。三昧除惑為用也。轉輪聖王者。夫金輪王尊諸粟散。金剛喻定勝餘三昧也。殊勝妙顏者。夫一身之中顏面第一。六度之內般若稱尊。般若殊勝為大師之母也。子名月明者。佛喻於日。光明第一菩薩功德名之曰子。次稱月明也。奉事弟子名無垢稱者。此顯如來平等性智。常觀鏡智名為奉事。不與惑俱號無垢稱。智慧弟子名攬光者。此顯如來妙觀察智。一切諸法無不明了。故曰攬光。神足弟子名大化者。此顯如來成所作智。起身語意種種變現。故名神足。此三智也居鏡智之後名弟。從鏡智而生曰子也。魔王名無勝者。此顯如來大悲功德也。佛以大悲憐愍含識。常在生死拔苦有情。魔樂生死。故曰魔王。此大悲超二乘之悲上。故名無勝也。提婆達多名曰寂意者。煩惱喧動惱亂行人喻於調達。如來觀諸煩惱即是涅槃。故提婆達多名為寂也。此乃約諸功德。以立父母等名。非是淨土之中阿彌陀佛別有胎生父母也。三釋云。如悲華經等說。諸佛成道於淨穢土。所現成道種種不同。或有菩薩。於彼國生修菩薩行。即於彼國成等正覺。世界不變。名號與劫亦無有異。或有菩薩。於彼國土生。即於彼國成等正覺。世界不變。名號與劫更別立稱。或有菩薩。於彼國生修菩薩行。即於彼國成等正覺。當成佛時世界即變勝前世界。名號與劫悉皆改轉。如觀音授記經中具說。或有菩薩。於此世界生已。往他世界成等正覺。具如悲華經說。此並菩薩因中發願不同。故有如是差別。又如諸經中。或有菩薩。童子出家成等正覺。或有菩薩。納妻生子。棄捨五欲成等正覺。或有此世界生於中成道。有他世界生他世界成道。如法華經說。如龍女。於此娑婆世界畜生道生。後往南方無垢世界。捨彼女身即成男子。成等正覺。又花光如來是於胎生。於淨土中成等正覺。故經言。佛為王子時棄國捨世榮。於最末後身出家成佛道。以此准知。花光佛於他世界受於胎生。於淨土中成等正覺。若非胎生。寧為王子。棄國捨世榮也。今阿彌陀佛亦爾。於清泰國受彼胎生。於極樂國成等正覺也

問曰。如舍利弗大目連等。所得五通不越三千大千世界。如何生彼凡夫。即能下至見聞神通等。超過百千萬億諸佛世界。以此准知。往生淨土者。皆是大根大行菩薩往生。非是凡夫所能生也

釋曰。此義不定。不可以穢土聖人所得五通勝於淨土凡夫類也。只如北欝單越定報千年。何妨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劫得有中夭之者。豈以天業報長。不許有中夭之壽。淨土亦爾。雖是凡夫。以受生業勝。或淨土報強乘佛本願。或託聖威靈。或資生緣好。或獲大乘妙定。緣此得通。勝此方聖。何所怪也。又五趣中陰將求受生。所得業通超二乘修得神通。何妨淨土眾生得通勝於此聖也。故經說言。聲聞獨覺無漏善根。不如初心始業菩薩有漏善根

問曰。未知往生西方眾生。為是分段生死。為是變易生死

\

釋曰。彼土菩薩八地已上一向是於變易生死。七地已還初果已上。或是分段。或是變易。直往三賢及十信等。皆唯分段。然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三十二相。真金色身虛無之身無極之體。五通自在微妙難思也

問曰。淨土之中既言無苦。未知三苦八苦之中。無何苦也

釋曰。若依小乘婆娑等說。佛身猶有三苦具足。八苦之中猶有五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五取蘊苦。唯無三苦。謂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以如來身十五界是有漏。謂五根.五塵.五識。三界通有漏及無漏。謂意界.法界.意識界。以是有漏身故。有生等五苦。然斷貪瞋癡等諸煩惱結。無三苦也。以愛別離苦是愛結。怨憎會苦是恚結。求不得苦是貪結。佛雖愍諸釋種為瑠璃王所誅。而非愛別離苦。調達出血。栴遮繫盂。火坑毒飯眾怨來集。非怨憎會苦也。聚落乞食空鉢而歸。遇飢饉世乞求不得。雖屬此事。非求不得苦也。大乘之中。以佛世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皆是無漏故。涅槃經云。諸佛所師所謂法也。以法常故諸佛亦常。又言。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維摩經言。佛身無漏。諸漏已盡。如是等諸大乘經減言。佛身唯是無漏。三苦八苦唯是有漏。故諸佛身無諸苦也。十地已還凡夫已上有二釋。一釋云。三苦之中有行苦壞苦。八苦之中有一苦。謂五取蘊苦。以十地已還由受有漏變易分段諸報身故。又於行苦。有漏遷流是行苦也。諸有漏樂生時樂。住時樂壞時苦。故有壞苦也。彼無逼迫身心憂苦。唯無苦苦也。初受彼身。雖名為生。非眾苦所依。又無胎藏逼迫。無生苦。命極長遠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縱令凡夫還入變易生死。究竟成佛無死苦。捨彼命願生穢土。救苦眾生。雖死非苦也。以心忻樂願捨報修慈悲故。此五蘊報從惑所生體是有漏。即五取蘊苦也。淨佛國土四大安穩無病苦。形無衰損。無老苦。勝友恒集無愛別離苦。惡人不生。無怨憎會苦。資緣無乏。無求不得苦。二釋云。極樂世界八苦同前。三苦之中唯有行苦。由受分段變易報故。雖有樂受以唯清淨。常恒相續無有間斷。究竟永證寂滅之樂。雖有少息而不生苦。非壞苦也。故彼淨土言無苦也。無苦苦壞苦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