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除早期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以外,从科学的角度大概有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传统的物理学认为的宇宙存在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间和空间都会变化。
第二个观点,是天体物理学引出的黑洞、虫洞等概念,认为宇宙是没有边界的,也是没有中心的。每一个点都是中心,也同时是边界。
第三个观点,是这几年提出的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的说法。
最后这个多重宇宙、平行宇宙的说法,和佛教三界的时空观竟然有点类似,相似之处在于:平行的但各自独立的空间,相互之间很难逾越。这应证了书上说的那句话:“现代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发现佛学大师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仔细阅读本课内容,对佛教的世界观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三界包含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人还只是处在欲界的六道轮回中。三界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界比一界高级。我原来以为人之上的天道住着神仙,神仙和佛菩萨差不多,有神通,寿命很长,以为天道就是极乐世界,是解脱的最高境界了。原来极乐世界在三界之外。
佛教的基本理念是要跳出三界获得解脱。而要获得最终的解脱,不是靠肉身的修炼,而是靠心灵的觉悟。从书中“唯识所现”的理论来理解,佛教讲宇宙,不是在讲一个外在于自己的空间,而是和自己的心境息息相关的境界。佛教的宇宙观,几乎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一念就是一个世界。佛教是在告诉我们,要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摆脱苦厄,靠的是心如何动,如何让自己的心做自己的主宰。而佛教的活在当下,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烦恼;未来的还没有来,不要过分地去谋划,赶快趁现在活着享受快活”。而是要我们在活在当下的每时每刻都要自省自律,对自己的每一念想、每一行为负责。
有法师说,一念一世界,一梦一轮回。人活着是一种心情。心情不同,呈现的内心世界就有所不同。一念觉就是佛菩萨,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恶就是地狱。用我们世俗的话说,就是“一念一世界,一念一格局”。
现在,对我来说,能不能解脱到极乐世界去不用想太多,先让自己这个小宇宙拥有一个大格局,从每时每刻的念想,从健康心灵的自我培养做起最重要。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