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尊者法救维只难
前言: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好喜品第二十四
十有二章。好喜品者。
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违道则自顺 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 是为顺爱欲
不当趣所爱 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 不爱见亦忧
是以莫造爱 爱憎恶所由
已除缚结者 无爱无所憎
爱喜生忧 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贪法戒成 至诚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譬人久行
从远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欢喜
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近与不近
所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4好喜品
【译文】
好喜品的大意是要人们禁绝喜好诸多欲望,能够做到不贪恋欲望,则将没有任何忧愁祸患。
违背大道之人就会顺从自我欲望,顺从大道之意就会跟自我欲望斗争;舍弃道义投取自我嗜好,这便叫做顺从爱意与欲望。㈠
不去会见可爱的人,也不会合不爱的人:不见所爱之人心中忧,见到憎恶之人心亦忧。㈡
因此不要造作、生出爱意,爱(亦是)憎恨厌恶产生的缘由:(既然)已经解除了制造束缚的(使动)者,(也将会)无所忧虑无所憎恨。㈢
爱意与喜好产生忧愁,爱意与喜好产生畏惧;没有任何锺爱任何喜好,哪裏会有什么忧愁什么畏惧呢?(四)
求乐之人多生忧愁,好乐之人多生畏惧;平生不求喜乐事,哪裏会有畏惧和忧愁?(五)
贪欲至极便生忧愁,贪婪无厌足便生畏惧:了悟无贪无欲乐,哪裏会有什么畏惧和忧愁?㈥
专心佛法戒德成,至诚方知反省人生:矢志持身修佛道,众人爱戴此等人。(七)
欲望之意勿使流露於言行,思想端正然后方才言语,心无所贪亦无受,定能截断轮回(而出离苦海)。(八)
就像人久客他乡,从远处平安归来,(看到)亲人厚友均皆安奸,归来之时皆欢喜。(九)
喜欢造福之人,从今世到後世,自然享受造福的福报,就像亲人远道而来令人欢喜一样。(十)
开初就听从圣人的教导,禁制心中不善的念头:靠近佛道就会被人爱戴,背离佛道将会众叛亲离。(十一)
人生结局各不同,就看他是靠近佛道还是远离佛道;靠近佛道之人可以升入天界,远离佛道之人将会堕入地狱。(十二)
【原典】
好喜品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违道则自顺①,顺道则自违②;舍义取所好,是为顺爱欲。㈠
不当趣③所爱,亦莫有不爱;爱之不见忧,不爱见亦忧。㈡;
足以莫造爱④,爱惜恶所由。已除给缚者⑤,无忧无所憎。㈢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四)
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五)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⑥无贪欲,何忧何畏?㈥
贪法戒成,至诚知惭;行身⑦近道,为众所爱。(七)
欲态不出,思正乃语;心无贪爱,必截流⑧渡。(八)
譬人久行,从远吉还⑨,亲厚普安,归来喜欢。(九)
好行福者,从此到彼,自受福祚⑩,如亲来喜。(十)
起⑾从圣软,禁制不善;近道见爱,离道莫亲。(十一)
近与不近,所往⑿者异;近道升天,不近堕狱。(十二)
【注释】
①自顺:自己顺从自己的欲望,感到无所阻碍。
②自违:自己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
③趣:通趋,趋奉、顺从。
④造爱:即造作、生出爱欲、爱心。
⑤给缚者:《中华大藏经》作「缚结者」;宋本《法句经》作「结缚」者。三种译法均通。意谓世俗界的种种令人迷惑的现象。
⑥解:晓悟、明白。
⑦行身:即意志和身体。行,意志、意志力。
⑧流:意指生命之流。
⑨从远吉还:从远处吉祥平安的回到家中。还,回来。
⑩祚:福也。
⑾起:开初。
⑿往:人生的去向、结局。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