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京师足印丨云居寺

发布时间:2023-11-22 05:05:45作者:心经入门网
京师足印丨云居寺

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中依旧是满满的敬意。

周六无事,乘车去云居寺参观,辗转四时,旅途漫漫,颇费周章。

只不过,这艰难跋涉,却更加坚定了那份信念。

云居寺,位于北京房山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始建于隋末唐初,历代多有增建修缮,依山傍水,气势恢宏,寺内现存唐辽佛塔多座,并保存有大量石经,纸经,木板经,尤以石经著称于世,因此,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云居寺,是五进院落,六层大殿,皆为建国后新建,原建筑在抗战时期,遭日军轰炸,毁于一旦,仅存北部塔群,碑刻,经幢,铜制佛像等等,令人惋惜。

当时的山门,毁坏严重,仅剩下门上的券石,依旧坚挺,在屹立了四十多年之后,古寺重光,人们又把他镶嵌到了新建的山门之内,也正是应了那句“山门不倒,寺必重修”的佳话,而券石上那残留的弹痕,也成了侵略者的罪证。

进得山门,可见木牌楼,毗卢殿,钟鼓二楼,其中鼓楼的后面,有一处“静琬茶苑”,是为了纪念第一代刻经人静琬大师所建的。

静琬,隋朝高僧,受佛教末法思想的影响,为使经卷典籍不至湮没,遂立志以石刻经,藏之深山,以备不测,这便是石经刻造的肇始源头。而后,经其历代门人弟子不断镌刻,断断续续达千年之久,始成今日留存之规模,共有石刻经版一万四千多块,刻佛经一千一百多部,总字数达三千五百多万字,堪称“国之重宝”。

整个茶苑遍植绿竹,中开小路,桌凳齐全,慢坐其中,望鼓楼檐头,闻梵音渺渺,心中刹时澄净。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点,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慢了下来,陷入了时光里,品茗之余,体会禅茶一味的意境,飘飘的,有些空灵。风过沙沙,那一丛丛的翠竹,正是一代代刻经人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完美体现。

在第四进院的南侧配殿,有一个龙藏木经的展览,展出雍乾时期由皇室下令雕刻的佛教典籍丛书《龙藏》。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文大藏经的经版,保留至今,其中一部,便是我国云居寺的《龙藏》,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北侧配殿的展览名为“舌血真经”。自古以来,佛教弟子为表达对佛的敬重与虔诚,有刺血为墨,剥肤为纸,燃指为灯的说法。而云居寺所藏经书中“舌血真经”的发现,便印证了这一点。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虔诚与敬重仿佛已经不能概括了,这是一种奉献,一种正果,这也是一种修行,苦海茫茫,觉正天地。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

从云居寺出来,过检查站继续向前,便来到了石经山脚下。

山不高,沿着山道攀登,不多时,一条古道,出现在眼前。古道是由前人在山体岩石上开凿而成,始于隋朝,距今已一千四百多年了。今人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向前,古道折回,一阶阶坚定信仰,一步步抛却彷徨。

这条看似崎岖的山道,其实是通往彼岸的坦途,一切皆是源于那伟大的誓愿。

过了圣水井,登上一百零八级台阶,便到了藏经洞前。

藏经洞,共有九处,上下两层,下层两洞,上层七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穴,洞柱刻满佛像,洞内壁镶嵌石刻经版,并于洞内出土佛祖肉舍利,现供于云居寺内。其余洞窟皆被石门封闭,但透过窗口,可见层层经板叠压。

此外,在山顶处,还有曝经台遗址,唐塔两座,其中一座为金仙公主塔,金仙公主,为唐玄宗八妹,对刻经事业支持有加,人们为感其恩德,建此塔以纪念。

刻经是艰辛的,但人们不辞劳苦,开古道,雕经洞,刻石经,凿水井,终于风送暖,雨涤尘,淋淋的汗水,化作了石板上智慧的文字。以石刻经,传于后世,是一种莫大的功德,也是一场修行,而这场修行,跨越了千年。

叮叮当当的钎凿之声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

无言的洞窟还在诉说着往日的沧桑

那枝头的俊鸟啊

可曾是涅槃后的飞凰

黑夜

已经在喃喃经语里,

被徐徐点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