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法师讲解《妙法莲华经》第六十五课
我们讨论每一种担当它都需要发心者的勇气。经文是这样的: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
经文讲得很形象,穷子到父亲家里,他不知道那是父亲,像一个乡下的穷亲戚,要饭的,到了富贵人家,辗转遇到父舍,然后住立门侧。他靠在门边上,不敢正眼看,斜眼瞄着,因为他怯懦,是讲想讨口饭,但是要饭的人怕人家仗势欺人,怕挨打。要饭的人一定要装可怜,装着装着他就成为可怜人,不用装也变得很可怜。
住立门侧,很形象,要饭的人穿得衣衫褴褛,靠在门侧边上,见他的父亲气势不一样,遥见其父。也就是门到厅堂,它有很长一段距离,大宅院,踞师子床,宝几承足,高广大床。学佛的人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有不住高广大床戒,就是不住师子床,睡小床。宝几承足,不要说床,连踏脚的板都是宝贝做的。
还有,他不是一个人待着,千呼万应,而且他带的人不是无业游民,是婆罗门、刹利、居士。婆罗门是宗教师,刹利是管理国家的国王、城府大臣,居士是文化人,皆恭敬围绕。身上穿的,以珍珠璎珞,价值千万,庄严其身,这个人也确实有点得瑟,有钱没地方花。
这里的婆罗门、刹利、居士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喻四众弟子围绕在佛前。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白佛就是拂尘,拂尘是个马尾巴,是赶蚊子的,不像现在人那么狠,都是苍蝇拍,一拍拍死了。我们不是,我们不杀生,会赶它走,但不会给它打死。
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幡,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首先是讲的内在富有,再讲的庭院,一个是内法,一个是外法。所谓首先净心,再次净土,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这个威德特尊跟住立门侧相对应,一个是这样靠坐着,一个侧面站着,还不敢正眼看,瞟着。
这就是两种明确的对比。他们这两个人能不能坐在一起说话?不能。为啥不能?地位不匹配。穷子内心极度自卑,而父亲磊落大方,大方得以至穷子不能接受。换个比方,比如:现在省长来我们庙里考察,他上来就跟我抱一抱,我吓死了,大官抱我,我可受不了,这个心理的落差太大。
也就是说,凡夫不是解脱的,是不想解脱的,我们就想自己不要那么苦,想自己忘却烦恼,不想给自己动手术,要了生脱死。尽管天天了生脱死,其实不想了生脱死,只想不要那么痛就好了,苦不要那么苦,一点点不要紧,不要那么苦就好了。
少吵一点,吵一下,不要老吵就好了。夫妻之间吵架,我们不想如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想这是我们的无明导致。我们不想这些,不但不想,而且谁叫我们改,我们跟他玩命。
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每个生命都有至少两个层次的运行模式:
第一个,你想的是如此的美好,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都跟你有关,你想的是戒定慧、积极乐观向上,而你的身体从来不听你想的走,身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习性,戒烟的人就是这样,戒烟的人想过无数次要戒烟,最终他还是臣服了自己的烟瘾。脑子再灵,他还是跟着屁股走。
为什么?因为身体的运行,它才是真正我们的人格。这也是我们生活在世间很痛苦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总是言行不一,总是想做做不到,于是我们最终不想做,放弃了。
佛陀则是不一样,佛陀是照见五蕴皆空之人,他于自己的生死,已经了无挂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当我们见到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这就是这个穷子跟他的土豪父亲要相见的时候,这种心理是没办法调和的。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