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不是只有一尊佛,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有如来名曰月光,乃至于栴檀香,如此当中,在经典当中列出了五十三尊佛,这个都是过去的佛。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了法藏比丘在正式的发菩提心之前,他已经亲近了五十三尊佛,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拜佛、念佛,跟三宝不断的净法熏习,当中已经栽培了善根。
这个地方讲到久远的因缘,他过去的因缘;下一段就讲到非常重要的一尊佛,对他的影响特别大的,也可以说他善根成熟了。
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经过这五十三尊佛的方便善巧的度化以后,到了第五十四尊佛这个世自在王佛, 这个佛陀有十种的通号,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这五个通号是偏重在成就自利的功德; 那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偏重在利他的功德。
这十种通号我们讲其中二个:第一个「明行足」。
佛陀的内心有二种功德是具足的,一个是「明」、一个是「行」。佛陀的内心当中要活动的时候,是先产生光明再活动,他是有智慧判断,谋定而后动;
这一点跟我们不太一样,你看我们做很多事都是随情绪而动、随妄想而动,心随妄转。这个「明」就是说佛陀在行动之前是依止光明的,由光明来引导的,这个「明」指的是佛陀心中的智慧;那这个「行」是佛陀的善行,福德资粮。那佛陀的内心当中具足了光明的智慧,又具足了善行的福德,所以叫做佛,「明行足」。
第二个我们解释「善逝」,这个是介绍佛陀死亡的相貌。就是我们凡夫的死亡是进入一种梦觉,安住在一种颠倒的昏昧当中,那在这个当中,由我们业力的引导去三界投胎,所以我们是在颠倒妄想当中进入死亡。
佛陀的死亡他的内心是一个怎么样的相貌呢?
《智度论》上说:于诸三昧无量智慧中而去。佛陀到他的色身败坏要死亡的时候,他进入到一种三昧、进入到一种智慧当中,然后慢慢的消逝过去,所以佛陀的死亡叫做「善逝」,在三昧智慧当中慢慢的消逝。这个是佛陀的十种通号。这一段经文是讲到过去诸佛的出世,在古德的批注当中有一段批注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说为什么在法藏比丘发愿之前要列出诸佛的出世呢?
这当中有一层深意,就说明大乘的根本思想,讲到了法身常住、佛佛道同的意思。你看我们佛教跟外道的差别:外道的教主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能说有一天你要变成上帝,不可能的;
佛教它的一个根本的思想是建立在一种「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种平等性,而这样一种清净平等的法身,它不但是平等,而且它具足广大的力量、具足广大的力量。
在美国有二个法师,一个叫恒朝法师、一个叫恒实法师(呵呵),诸位有人听过了,他出家以后就拜佛,但是他不是在房间拜,他是在外面拜佛,朝山啦,三步一拜,感动很多美国人。
很多美国人就去访问他说:诶,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在大太阳下顶礼呢?问他「勇气哪里来」?这二位法师说:当你心灵当中本觉的觉性被启发的时候,你会跟我一样坚定的往佛陀的方向走过去,当你的觉性被启发的时候。
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现在妄想打得很多、烦恼很重,这都不是重点,因为这个是生灭心,因为你的主人还没有被启发。现在我们不是说贼很多,其实这个贼很多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主人翁还没有醒过来,其实这才是重点。
所以说从大乘的角度是认为「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个地方有更深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佛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世呢?你看锭光如来往生以后,接着光远如来、月光如来、栴檀香如来,一个佛一个佛的出世。
为什么佛教当中的佛会不断的出世呢?因为我们的觉性总有一天会被启发出来,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妄想的力量能够抗拒这个本觉的力量,没有一个力量,而佛的出世在宇宙当中永远不会断绝的,会不断的出世下去。
从这个「诸佛的相续出世」有这么一层道理。当然这个地方也说明了佛教的根本思想,所谓的大乘正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从这段经文有这一层意思。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