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太上老君和佛祖竟是同一个人?

发布时间:2024-09-29 01:49:27作者:心经入门网
太上老君和佛祖竟是同一个人?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获得跨越式发展。佛经的翻译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很多由西域进入中国的高僧都是译经大师,如著名的鸠摩罗什。中国本土的出家人,也参与了译经事业。西晋时有高僧名叫帛远,本姓万,是河南人,精通梵语和汉语,便翻译了不少佛经。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也进入了发展期。两教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佛、道两门中的精英,都燃起了熊熊斗志,参与到了早期的佛道争雄之中。帛远便是其中的主力,他的辩论对手,是天师道祭酒王浮。“祭酒”是天师道的高层骨干,按祖天师张道陵的规定,天师道的入门道士,称为“鬼卒”;及至道行高深,领有部众之后,便升任为“祭酒”。可见王浮在天师道中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

帛远和王浮两人争论不休,一个说佛教透彻,一个说道教清静;一个说佛教好,一个说道教强。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王浮脑子一转,祭出了杀手锏:编撰道经《老子化胡经》。你帛远不说佛教强吗?其实佛祖是老子西行的化身,为解救西方的蛮子而创建的佛教。

这部经书,不完全是王浮的臆想。老子西行化胡一说,在汉朝时便有流传。《后汉书》上记载,老子西入夷狄化为佛祖。这大约与《史记》上记载老子西出函谷有关。当时老子看到周朝天下将乱,于是骑青牛从函谷出关。函谷关的守令尹喜精通望气,看到一团紫气从东边而来,他心知有大神通之人将到函谷关。于是天天在关隘留意,果然守到了老子。尹喜苦苦求老子留下教诲,这才有了《道德经》五千玄言流传后世。按老子的本意,“道可道,非常道”,是不会强说五千文的。

从西出函谷的传说开始,慢慢地后人便猜测老子实际是从玉门关而出。后来到了南亚印度,创建了佛教。这便是佛道之争中,最著名的老子化胡说。道教门徒经常拿这个传说和《老子化胡经》说事,高高在上地打击佛教:佛陀都是老子所化,你们这些沙门和尚凭啥和我们道士争?

《老子化胡经》成为了佛教徒最恨的道经,历代和尚都想将其彻底销毁。第一次销毁《老子化胡经》是在唐高宗、唐中宗的时候。和尚们纷纷上陈意见,说《老子化胡经》是一部伪经,极力劝说皇帝销毁。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是非常尊崇道士的。可在唐高宗、唐中宗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崇佛高潮。因为这段时期,是天后武则天当政。武则天是当过尼姑的,她本人非常信佛。

武则天扶持佛教势力,也有改朝换代的考量。某一部佛经上记载,佛曾对净光天女说,你将化身为菩萨,然后会以女身成为国王。据说净光天女的前身就是某一位国王的妻子。这简单是为武则天称帝量身定做的合法外衣。武则天又宣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当为未来之主。可以看出,武则天崇佛要远超过信道。

佛教也给予武则天强力的支持。对坚决站在李唐王朝一方的道教,武则天自然是持打压态度。于是她下令销毁《老子化胡经》。

但这回《老子化胡经》并未消亡,一直还有流传。到了元朝的时候,佛道之争又到了你死我活的关头,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朝廷组织了一次宏大的佛道辩论,主持者正是忽必烈。道教首席代表是全真教掌教张志敬,佛教辩手则由八思巴国师等组成。道教辩论依然失败,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辩论本身,而是因为忽必烈等上层人物都偏爱佛教,裁判吹了黑哨。

忽必烈对全真道士说,“你们常说道士掌握很多禁咒,可以入火不烧,或白日飞升,或者驱妖斩鬼,等等。这些法术你们今天通通都使出来吧!”道士们只能面面相觑。于是忽必烈判定道教辩论失败。皇帝下令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刻板。这一次,《老子化胡经》彻底断绝流传。

不过,作为流传甚广的道经,《老子化胡经》并没有完全消失。到了近代,敦煌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在敦煌发现的经籍中,便有《老子化胡经》的残卷。这部名动一时的道经,又得以重见天日。老子是否就是佛陀,每个现代人心中自有定论。但无论真伪,《老子化胡经》都是多次佛道之争重要时刻的见证,有其特别的意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