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在西藏、内蒙古一带颇为流行。
藏传佛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此后,随着喇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有其独特性:其一,它只在特定区域传播,例如西藏、青海、内蒙古;其二,它是佛用藏语讲授、辩理、念诵的佛教,故称了“藏语系佛教”。中国喇嘛寺的平面布局有四种情形:一、藏族居住地区的小型喇喷庙的平面布局与藏族民居相同,以方形四合式碉楼作为特征,中大型喇嘛庙的组群布局则分为匀称与不匀称两类。
二、有轴线贯穿的匀称布局的喇嘛庙,大多建于河谷山间的平缓地带,平面布局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呈十字展开,或居四角,以合佛教五方四天之说,寺多起周墙,俨似城堡。西藏萨迦的萨迦寺与札囊的桑耶寺是此类布局的典型代表。
三、无明显轴线贯穿的不匀称布局的喇嘛庙多依山而建,以白色或其他色彩为主调的大小建筑循山顺势、错落重叠。虽然此类寺庙在平面布局上并无统一规划,但由于建筑材料、色彩相同,主体建筑尺度夸大,装饰精彩繁杂,具有统一全局的作用,整个寺庙并不显得杂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此类布局的杰出作品。这种布局的出现与形成,一方面受西藏宗山建筑的启发(西藏地方政府一般设在山上,利于应急防守);一方面由于藏传佛教寺院的内容较多,建筑类型随之也较复杂。如除了供奉佛像的佛殿和讲习佛法的经堂外,还有保存活佛遗体的灵塔殿、转经廊、喇嘛塔、活佛公署、喇嘛住宅等。
四、汉族居住地区的喇嘛庙由于受到汉传佛教寺院的影响,布局颇与内地寺院类似,主要建筑置于中轴线之上,附属建筑匀称片列左右。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