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唐飞山沙门戒珠叙
给孤园(古印度佛道场)中圣贤等众聚集,当时众人没有一个字的请求,如来突然告诉说:“从这里经过西方十万亿佛国有净土,那净土广博而且百构宝成。”又说:“众生思念那里,求往生那里,都能如愿。”评论者说:“十二分教(佛的一切言教)包罗万像。这是‘无问自说’的其中一分啊。”是什么意思呢?就像母亲爱婴儿不等婴儿要求,只要看见动作就会乳哺,抱在怀中啊。然而如来从清净梵天降生到迦维罗卫(佛诞生地),讲经说法五十年,慈悲流传,随机教授,这期间龙天、帝释、梵天、声闻、缘觉、大菩萨等众,弃头目捐髓脑,外在的国城珍宝,用来殷勤三请佛法,种种表现,如来或推辞或沉默,止住而不说的情况时而也有。但是到这时不问自说,实在是慈悲五浊恶世的众生在长劫中流浪不息,要将厌离五浊恶世,期望往生净土,必在乎专念佛号,念言极至的系想十六观等,告诉众生啊。经上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为什么呢?说明源头啊,所谓“渐之”的意思啊。行从修开始,智从习开始,无上佛果从深心开始,而深心确实不可拔啊。所以一念就转离三涂的苦,十念就登上九品的善。这虽然是大乘方等诸经,但都是互相陈述而互相发起,不只是一部经的话而发的啊。汉魏以来,很少听说有人虔诚向西方净土的,实在是因为大法最初流传的经文没有完备了。西晋时的刘曜进犯京洛一带,僧显法师躲避到江东,才有了净土三事发愿往生,很快感应到祥异。但他的拳拳之志,因为是在乱世,遗留的风范,殊胜的事业还是默默无闻。东晋的末期,慧远大师住留庐山,与当时有共同意愿的法师释道炳、竺道生、佛陀耶舍,以及在家英豪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等一百二十三人,缔结世外的群体,众人仰慕都来会集。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