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老师应当怎么样对待学生呢?
也有5条。
一者、顺法调御,
二者、诲其未闻,
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
四者、示其善友,
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1顺法调御,大概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根性,选择合适的法门来教育,这样学生学起来才比较顺利。
就好比个子高的,通常来说,打篮球可能比较合适,这个老师可以引导他去打篮球,你非让姚明去练举重的话,估计他也很不顺。
以前舍利弗教弟子的故事说过几次了,我们这里再说一次吧。
舍利佛曾经教2个弟子,都是按照佛祖的法门教的,一个学不净观,一个学数息观,二人非常精进的学,结果学了几年都不成功,于是生出一种想法:这个佛祖教的法门不行呢。
2人准备退学了。
佛祖知道之后,就呵斥舍利弗,你不会教徒弟啊!
第一个人前世是打铁的,你应当教他数息观;
第二个人前世是洗衣工,你应当教他不净观。
你现在教反了,就好比让姚明去练举重一样,很难成功的好不好。
于是让两人换了法门去学,结果很快就证果了。
这个故事出自:大般涅槃经二十六卷
教徒弟其实很难的,这个老师需要了解徒弟的根性,然后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那现在外面的老师为什么都教的一样的内容呢?
没办法啊,你福报不够啊,遇不到一对一教你的老师。只能先普及教育一下。
所以普贤十大愿王就有一条:常随佛学。
你可以理解为经常跟随佛祖学习。佛祖可是最好的老师啊。
有人问怎么样才能让佛祖当自己的老师呢?
首先你要发愿啊,你如果不愿意跟着佛祖学习,佛祖也不会勉强你的啦。
你天天发愿,然后先按照佛祖的建议去做,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呢,就有机会跟着佛祖学习了。
2诲其未闻
这个好的老师呢,要能够告诉这个弟子以前没听过的内容。
如果你精进修行,随着你能力的提高,这个好的老师就不止一位了。
3随其所问令善解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要能够根据弟子的提问,善巧方便的回答,让对方能够领悟道理。
这个难度也是很高的。有个很出名的成语叫做当头棒喝。
说的是临济宗义玄禅师教育弟子的方式。
可是呢,有些老师他不分对象,谁来问都是一棒,这个就未必是善教了。
其实呢,我们遇到好的老师,是非常困难的,遇不到好的老师,千万不要怪老师少,只能怪自己福报不够。
你老老实实念佛念大悲咒,说不定以后就能遇到好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如果有一颗学习的心,到处都能找到你学习的榜样。
你天天在那里怨天尤人,看谁都不服气,那好老师也不愿意教你。
国庆前我们说到了老师应当如何对待弟子,我们先回顾一下:
一者、顺法调御,
二者、诲其未闻,
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
四者、示其善友,
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上次说到了第3点:随其所问令善解义
这个要求其实很高,普通的老师基本上很难做到这一点,可以作为老师自己努力的目标。
但是弟子不必以这个标准去要求老师。
佛祖在善生经里头说了如何处理几种常见的人际关系,有些人不看还好,一看之后,反倒看出毛病了,什么毛病呢?
他作为弟子,就用经里头老师的标准去衡量他的老师,横竖都不顺眼;
他作为老师,就用经里头弟子的标准去衡量他的弟子,总觉得不合格;
他总是看到别人应当如何对待他,却不知道应当学习的只有一点:自己如何待人。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弟子,丈夫与妻子,上级与下属,等等关系,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呢,我们看别人要像菩萨,看自己总是凡夫,这样修行比较容易。
老师的第4点要求,示其善友
大概是说这个好的老师要善于根据弟子的实际情况,介绍合适的善知识。
这个最出名的例子大约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了。
善财童子一共参访了53位老师。有些人说,我也要学习善财童子,我也去参他百八十个老师吧。
这个估计就叫做东施效颦了。
善财童子53参,他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因为他在前面一个老师那里学到该学的知识之后,前面的老师根据他的情况,就介绍下一位适合他的老师。
这些老师没有私心,不会说,哎呀,你是我的弟子,所以你不能去跟着其他老师学习。搞得弟子就像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这个是老师的问题。
好的老师,能知道你现在需要学什么,如果这个知识需要在自己这里学,他就会尽心教你;
如果他认为你目前的情况,有更合适的老师教你,他就会介绍你找那位老师学习。
这个是从好老师的角度来说的。
从弟子的角度呢,你不要以为老师越多越好,搞不好晃到最后,老师拜了一大堆,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一辈子能遇到一两个好老师呢,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了。
哪天你超过自己的老师了,或者老师让你出去参学了,你再出去学习不迟。
第5点: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这个好的老师呢,他不会吝法,只要对学生有帮助,他会倾囊相授,不会藏私。
有些老师会留一些压箱底的绝招不传给弟子,在佛祖眼里这个不是好老师。
这个老师虽然不吝啬,但是并不是说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内容都灌输给你。这个叫填鸭式教育,效果也不怎么样。
就好比以前的老师建议你先花上三五年,朝一个方向用力,比方说你就念一句佛号,或者就念一个大悲咒,或者就念一部法华经,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了,再逐渐扩大视野,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一点。
这个是好老师的5个标准。
出自:
小乘阿含部第0541部
佛说长阿含经第十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