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第七次,无所住处他认为是心,你看佛怎么给否定的。我们修行的时候,人家是越修越灵活、越修越精明、越修反应越快。那好了,咱家这徒弟是越修越闷、越修就越蒙、越修越傻。
阿难又开始跟佛讲了:“世尊!我昔见佛,我以前见佛与大目犍连、须菩提,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富楼那运用第一,这都是啥人呢?
人家讲话,和一般人也不一样。就像我现在讲课,我天天讲心性,很多人听不懂,他听懂了下去也不懂了。为什么?他下去就开始琢磨。
所以,人家说我讲课出了问题,应该先讲培植福德,先去掉贪嗔痴,具足福德、尊师重道、供养尊重三宝,在这个基础上发了大心,五欲淡薄、看破、放下,好,咱开始再讲心性这一部分,再讲禅定的这一部分,差不多。
我是拿过来一把抓,就这样讲,很多人误解很正常。很多人一听,哦!我明白了,开悟了,成佛很简单,我回家了。我这两眼发直,我还没开悟你咋开悟了呢?讲课的没明白,听课的明白了。
不就是啥也没有吗?完了,干败了,又一个着魔了,拔无因果,回去啥都干去了。
没过几天又开悟了一个,我问又咋回事?开悟了,明白了,回家自己干去了。所以,我这做买卖做来做去,把自己搞砸了。
—六祖大师—因为他福德没具足,他只执着这一面。就像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很透彻,如果这些人老抓着这一句,那啥都没有了,你得和神秀那一句对起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两个两首诗一对起来,刚好中道了义,中道了义就显现了。所以有的人说六祖偏空,说神秀执有,其实不是的。
好了,六祖这一首诗你一对,啥又没有了,六祖还说了一句话和卧轮对。那卧轮说了:【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人家六祖一听,还在心意识当中、还没到位,所以六祖就对上了一偈:【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两者一对,知道六祖太洒脱了,你看人家六祖这首偈太好了。
我六祖无伎俩,《楞严经》讲了,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皆以直心,没有伎俩,直心。我对境心数起,我六祖无伎俩,那我既然没伎俩,我就不立知见、我就没有想法,我干什么要断思想呢?我没思想我断什么思想?我断思想不就是有了思想了吗?所以我六祖不断思想,我对境心数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活得真实坦荡,敢作敢当,不是唯唯诺诺的造作,活得不真实。
《楞严经》上讲了,心言直故,心和语言不是一致的,语言和心不是统一的,所以人家六祖是我对境心数起。
现在我就是,你对就是对、你错就是错,我该赞叹就赞叹、我该开除就开除。菩提作么长,指的真心自性不生不灭,那这一对你这一看,原来是这样,那你下手的功夫就有了,是不是。你别老看一面,那就不好办了。
所以舍利弗还有跟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什么叫共转法轮呢,一起在谈论佛法,这可不是讲佛法,什么叫讲佛法?不懂和懂的这叫在讲,四个人和我们所坐的人,我们都是同样的心态,都是同样的知见,我们全都通达,全都明白了,那不叫在讲了,那是共转法轮,大家一起说的都是同样的一个意思,所以叫共转法轮,他们常说觉知分别心性,就我们现在这个了知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住名之为心,阿难一听,无所住肯定就是。
—佛如何回答阿难的问题—你再看后面佛怎么为他说的:【则我无住,名为心否?】,阿难问佛了,佛呀!
你们天天这样讲,今天我也无住,是不是我的心呢?你看佛怎么回答他的:【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著者,不可名无】这一段经文,佛质问的好哇。
他说阿难!你说我们这个了别心性,俱无在,那就是心。那好了,世间的水陆飞行所有物象,你说有还是没有?现在就问这些修行人了,天天闭着眼睛,我啥也不知道,我油瓶倒了也不扶、饭我也不做、卫生我也不打扫,我就在这坐着,很多人都是在这种状态当中。
所以,佛直接开始质问阿难了,那世间的虚空水陆飞行,所有这一切现象,你说在还是不在,如果你不住,你说有还是没有。如果没有就是龟毛兔角,如果有的话,你不住,不等于没有。
无相则无,所以我们很多修行人,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也不分别、我什么也不清楚,以为这就是心,这不是,这是无明。
这句话大概就是这些意思,世间这一切你说存不存在?如果存在,你说不住是心,但是这些东西确确实实存在,你一说不住,它就不存在了吗?
选自58届《楞严经》讲解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