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庄认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发布时间:2024-10-04 01:47:54作者:心经入门网
如何把握“道德”或“道”,孔子、老庄认为: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是重伦理、重实用、重体验。这是中国文化的优点。

儒家文化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不同于西方的哲学和科学。

道家文化重生命、重直觉,不同于西方的逻辑推理或宗教信仰。

一、儒家伦理,强调文化的实用价值,不推崇单纯的知识。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一种强调实用性的文化。这可以从孔子授徒讲学的宗旨上看出来。

无论儒家的六艺——礼乐射御术数,还是孔门四科——文行忠信,孔子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培养学者。

换言之,孔子教育学生,是帮助他们修身养德,并非单纯获取知识。所以,孔门的教育理念和墨子学派明显不同。

墨子同样开馆授徒,但墨子学派的教育宗旨,是培养专家学者,不是培养实用人才。墨子的看法,和西方教育理念比较接近,如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理想差别较大。

苏格拉底的教育理念,代表了西方传统教育思想:追求真理,获取知识,如希腊的哲学、科学、数学。

前不久在北京大学访问的哈佛校长,有一段演讲词,他说: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探寻真理,获取知识。哈佛校长的教育观点,源自古代希腊传统。

强调实用主义伦理,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优势,目的是通过君子之德,教化人心,实现治国安民的目标。所以人们又常把儒家伦理,称为实践理性文化。

比如《礼记》中的“祭礼”篇,详细描述了祭祀活动的相关细节,如日期、地点、人的举止、房屋布置、器皿摆放、祭祀步骤等,都规定的清清楚楚。

儒家的礼仪规范,均包含实用目的,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总的原则是: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据此,中国也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名。中国文化的天命人性观,始终和道德伦理有关,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学定义。

孔子认为,人是道德动物;亚里斯多德认为,人是政治动物。中国古代崇拜圣人,希腊人追捧政治家。

二,儒家伦理着眼于人的心理感受,不重视逻辑推理。

儒家道德规范,不同于希腊哲学,也不同于宗教的上帝,而是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源于人的心理体验。

在孔子看来,道德不是外在的压力,而是来自人的自觉、自愿,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比如儒家的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忠恕,就是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了。

忠恕之道实质上是个心理学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喜乐偏好,推知别人的喜乐偏好,懂得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就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了。

例如,如果我内心喜欢一样东西,根据推己及人的心理学原则,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反之,如果我嫌弃一样东西,别人自然也想回避它。这叫做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

孔子认为,一个有修养的君子,自然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不是只顾自己,自私自利。

这种心理上的换位思考,不同于西方的哲学推理,也不同于宗教信仰。在儒家看来,道德仅是一个心理上的转换过程,要想做到,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老庄眼里的“道”,和人的直觉体验有关。

“道”是老庄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神秘的“道”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把握这个“道”呢?

根据西方哲学的逻辑,要想认识“道”的存在,恐怕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逻辑推理,二是宗教信仰。前者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理性哲学;后者如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但在老子和庄子看来,对于自然之道的体认,推理或信仰均派不上用场,只能借助人的心灵直觉和心理体验,即直觉和领悟相结合。

老庄认为,逻辑推理无法认识“道”体本身,因为自然之道没有本质;换言之,道的本质是二律背反,自相矛盾,不是理性认识的对象。

比如道既是有,又是无;既存在,又不存在,这明显违背形式推理的逻辑。

老庄对于宗教信仰同样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道已经是最高存在,超出道的东西,要么绝对不可知,要么根本不存在,无需深究。

要想把握宇宙的自然之道,老庄认为,只有一种方法,即涤除玄鉴、心斋坐忘。涤除玄鉴是老子的看法,心斋坐忘是庄子的思想。

在老庄看来,人们只有完全忘掉身、心,抛弃所有世俗杂念,才能凭借心灵直觉和心理体验,感受“道”的存在,即所谓的以道观道,天人合一。庄子说,这个过程又叫做物化。

换言之,道家的道,只能感受、领会、体验,无法凭借推理或信仰捕捉。

如借用西方哲学的术语,可以说,老庄的道既和精神有关,又和心理有关,它是精神直觉的对象。但西方人却认为,精神不能直觉,直觉不是精神。这也显示出东西方认知方式的差异。

无论儒家的道德理性,还是道家的道体哲学,都强调人的心灵直觉、心理体验,重视文化的实用价值。所以,中国文化的目的,是导向人的内部生活和体验,而不是外在的知识或学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