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唯识三十论全文

发布时间:2019-06-25 02:32:24作者:心经入门网
唯识三十论全文


(十五)诸五识依根本识、依如是之缘生起,

犹如水中诸波浪,诸识俱非俱生起。

论曰:言“诸五识”者:谓眼等诸识。彼随行者、谓诸五俱意识。阿赖耶识、由是五识种子依故,由依此生起及执受五趣诸生体故,说名“根本识”。言“依如是之缘”者:谓遇彼彼众缘现前、即有此此决定出现。“生起”者:即获得自体。言“俱非俱”者:谓俱时、或次第义。言“犹如水中诸波浪”者:即喻依阿赖耶识诸转识,或俱时生起、或次第生起。如经云:“广慧!譬如大暴水流,若有一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三、若多浪生缘现前,有多浪转。然此暴水流自类恒流无断无尽。(中略镜影喻)如是广慧!由似暴流阿赖耶识(汉文两种译本均作“阿陀那识”。而此论梵藏文本均作“阿赖耶识”。)为依止、为建立故、若於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即於此时一眼识转。若於尔时若二、若三、(汉文两种译本、此处无“若二若三”)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即於此时有二、或三、乃至五识身转。(“有二或三”句、同上汉文两种译本均无。)”又此经中复说颂曰:“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识所缘缘、各各定异,如是等无间缘、则不许尔。以一切识生起可许为一切识等无间缘故。若遇所缘缘现前时,则由此一等无间缘、或二或多识生起、不相违反。若无各各定异等无间缘,则汝说五识同遇所缘缘时,唯一识生起、不许五俱者,有何成立因由耶?是故应许若有所缘时,或五识俱起、或不俱起。

如是今当说意识为与彼诸眼识等俱时生起耶?抑为虽无彼等,亦自生起耶?是故颂曰:

(十六)意识生起出现者可经常,除无想天、

及二行相等引定、无心睡眠及昏厥。

论曰:言“可经常”者:谓一切时分。即是与眼识等相俱时、及非与彼相俱时之义。於一般中约此之特别除遣故说“除无想天、及二行相等引定、无心睡眠及昏厥”。

此中“无想天”者:谓生於无想诸天有情中、诸心心所法灭为体。

言“二行相等引定”者:谓无想定、及灭尽定。此中无想定者:谓由已远离第三静虑贪、未远离以上贪著故,由出离之想为先所有作意故,诸意识及彼相应之心所灭为性。如是即是此中所谓无想定。由此成为灭故、即名为灭。又此即是意识连同彼相应心所之不生起,名灭。谓所依之分位差别。又复此等引定由其心以後、能获得与馀心生起相违反之所依,故名为等引。灭尽定者:谓已远离无所有处贪著,由以止息想为先之作意、意识及染污意连同其相应心所俱灭、为性。此亦如无想等引於所依分位差别假安立。

“无心睡眠”者:谓由所依身、由沉重睡眠所制,随所有时一律意识不生起故,说名无心。

“无心昏厥”者:谓由所依不平衡故,即由猛击,及风、热、痰不平衡故,与意识生起相违反;依此假安立为无心闷绝。当知除此五位、馀一切时意识现起。如是无想等位、此识灭无。若由此灭、既成为无,此後复生起者;则何故不能作为彼等命终位耶?谓此识即唯从阿赖耶识生起。又由阿赖耶识具有一切识种子故。

于识转作之中假安立为我和法,标举为三行相、今已广解为三行相讫。

此假安立为我和法、即是诸识转作,离识转作以外、无有我和法;为成如是所成立宗故、颂曰:

(十七)此辨别识转作者、既为能分别,由此

其所分别乃无有,故一切唯了别识。

论曰:无间所解说三行相识转作者、即“能分别”。谓以增益之义为其行相三界所有心心所有法、说名“能分别”。如《辨别中和边颂》云:“非真正能遍计者,三界心心所有法。”由此阿赖耶识、染污意、转识自体连同彼相应三行相“所分别”,如此等器、我、蕴、界、处、色、声等诸事体、皆无所有故。即此识转作、说名“能分别”。以无所缘故。云何得知无有所缘耶?谓若由此所有之因、及彼和会并亦无有违反者,则此当生起、非馀。

“识”者:谓幻化、乾闼婆城、梦景、及眩翳等无有所缘时亦即生起。若识生起、唯依所缘处者,则於幻化等处本无义故、识应不起!是故依彼前灭同一类识、此识生起。以彼虽无,此亦生故、非依外境。若依一义非异,而亦见有诸能分别识、更互相违知体生起。然一者与多体更互相违,不应道理。由是当知以增益为自性故,非有分别所缘境界。

由此且破增益边已。欲破损减边故,说言“故一切唯了别识”。言“故”者:是因此义。谓如是转作假安立体性、唯是能分别,都无所分别。由如是故,无有境界、一切唯为了别识(rnamparriqpa.vijn.apti)。言“一切”者:谓三界、及无为。“唯”声者:即简别除此所馀外境义。(此处为补足颂句音节数、梵本加ka,藏译加pa)

若一切法但唯是了别识、离此更别无有能作及能作者,则根本识无能摄益、即无能作、应思诸分别云何生起?是故颂曰:

(十八)一切辨别识种子,由更互增上力故、

如是如是增上转、彼彼能分别生起。

论曰:此中由具有生起一切法功能故,名“一切种子”。“辨别识”(rnampars'espa.vijn.ata)者:谓阿赖耶识。由或有是识、而非一切种子,故说“一切种子”言。或有於非是识亦计为一切种子,故复说“辨别识”言。复由一语句有失误故,乃显示差别、及差别之所依、此中即无过失。

言“由更互增上力故、如是如是增上转”中、“增上转”者:即由阿赖耶以前分际变异。言“如是如是”者:即是获得能生起分别及以后分别分际之义。言“以展转力”者:谓由眼等识长养自果功能故,於转起时、当成为阿赖耶识具有功能差别转变之因。此转变阿赖耶识、亦即成为眼等识之因。如是说名“以展转(增上)力”。若由是故、二俱生起,即由此故、阿赖耶识不待馀缘摄益、彼彼众多行相分别生起。此者即是显示於现在世阿赖耶识如何生起转识。

若唯了别识者,则今为显示现在世灭已、於未来世如何结生相续;故颂曰:

(十九)诸业习气由具有二抓取之习气故、

先前异熟既尽已、复能生起他异熟。

论曰:“业”者:谓福、非福、及不动思。於阿赖耶识中、能生起功能,是名“业习气”。即由此业能感引未来所依身。“二抓取”者:谓即抓取所取、及抓取能取。此中增上染著实有离识以外、别自实有故、安立之所取者、为抓取所取。又若由辨别识能识之能辨别、所有决定能抓取者,即此为抓取能取。若诸种子由以前生起之抓取能取及抓取所取所熏成,当得生起未来彼同种类之抓取所取及抓取能取;是名“二抓取习气”。此中由业习气差别故,由不同诸趣故,能得生身各异。喻如种子差异、生芽各各别异。“二抓取习气”者:谓如由其一切业习气自所感引能生所依身时、如是诸能参预,名为能俱起体性之因。喻如由种生芽时、诸水分等。若如是者,则当显示谓非唯业习气、而且亦由二抓取习气所摄持故,能生起异熟。是故颂说言“由具有二抓取之习气故”。

言“先前异熟既尽已、复能生起他异熟”者:谓由前世中所积集业、於此感引异熟;齐至所引终限所谓尽时、复如其业习气力、如是由彼所具有二抓取习气故,即从此已受用尽异熟能生起馀新异熟即此阿赖耶识。以离阿赖耶识、无别异熟故。由所说“前异熟既尽”言、遮彼常边。由所说“复生馀异熟”言、遮彼断边。除眼识等外、别有阿赖耶识,即此为一切种子。

云何应说非是眼识等耶?谓由教及理、故知为有:如佛陀世尊《大乘阿毗达磨经》云:“无有开始以来界,是一切法平等依,由此有故诸趣生,涅磐亦可能获得。”若无阿赖耶识者,则生死流转、及以还灭、俱不应理。此中“生死流转”者:谓於诸馀众同分中、能结生相续。“还灭”者:谓有馀依、及无馀依涅磐界。

此中离彼阿赖耶识,行为缘识、不应道理。若无行为缘识,流转亦无。若不许有阿赖耶识者,则为此结生相续识、作行为缘而生耶?抑为由此等诸行所遍熏六识身、作行为缘而生耶?此中且彼诸行、不许作结生相续识之缘。由彼灭去已久远故。由灭即是无故。无则不能作缘,是故彼行能作结生相续识之缘、不应道理。

又结生相续时、亦有名色。若非唯有识者,此中有何道理说行识为之缘而非名色为之缘耶?由如是故、亦应说行为名色缘、非唯为识缘,则何者说为“识缘名色”耶?若说後时为彼之缘者,则此与结生相续时名色自性成为差别,如是即此名色以识为缘而生、而非前时。前时名色以行为缘而生、而非後时。是故以行为缘名色生起,更遍计结生相续识为别支、当何所为?由如是故,结生相续识以行为缘而生、不应道理。

又诸行所熏习六识身是以行为缘之识、亦不应理。何以故耶?谓识於己不能生起异熟习气、及等流习气。由己於己能作成相违故。又非无间後生。由於尔时彼尚未生故。未生、即为无故。又非已生。彼於尔时已先灭故。又无心灭尽定等位、依诸行所熏之心所有法不得故、识缘名色亦当无有。由此无故、六处亦当为无。如是乃至生缘老死、亦当非有。是故生死流转不成。由如是故、无明为缘诸行生。由此所熏阿赖耶识、即行缘识。由识为缘、於结生相续时有名色生。於此缘起道理中无过。

复次、若无阿赖耶识,生死、还灭、亦不应理。生死因者:谓业、及烦恼。於此二中、烦恼为主要。如是即依烦恼增上力故,业能感生後有、而非其他。如是所感诸有、又由业及烦恼增上力故,当再感生後有、即非其馀。若如是者,则烦恼由是主要故、即唯是生死流转根本。由断彼故,生死亦随还灭、而非其他。若无阿赖耶识,断离彼等、不应道理。

云何非理?为於烦恼现行时断离耶?抑为於种子位断离耶?此中若谓烦恼现行时断离者,此唯不许。由现住断离彼之道故。种子位断离、亦不应理。若处为烦恼种子安住,即於彼诸处由能对治能断离者、则尔时除能对治外、都不许有任何其他故。若许即此能对治心、具有烦恼种子者,既由彼具有烦恼种子而又能成彼对治、不应道理。诸未断离烦恼种子之生死者、则不得还灭。由如是故、决定无疑由此相异诸识俱生根本烦恼及随行烦恼、於阿赖耶识中当长养各自种子故,即应许为熏发习气。

若诸习气随其种力获得转起者,则即此心体获得因性差别故、即能生起彼根本烦恼及随行烦恼诸种子摄藏在阿赖耶识中;由与彼俱时生起之能对治烦恼道、即能除遣。由如是故,於此所依中、以一切烦恼不复生起故,即是证得有馀依涅磐界。先业所感引寿命尔时既已灭讫、而与他世不复结生相续故、即是证得无馀依涅磐界。虽尚有业,然诸烦恼已尽断离。由无俱有因故、无有力能引生後有。如是若有阿赖耶识,得有生死流转、及以还灭、而非其馀可尔。由离眼等识外、决定当有阿赖耶识故。即此具有一切法种子、决定当许非眼等识。馀广分别、当知如《大乘五蕴论广释》中说。

若一切唯有了别识者,云何不违契经耶?如《解深密经》、《楞伽经》、《密严经》等说有三自性:一者、遍计所执自性。二者、依他起自性。三者、圆成实自性。应知即於唯了别识、安立三性无违。云何尔耶?是故颂曰:


首页1234567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讲解

  • 心经注音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