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最终以自力为主要特征的禅宗和以它力为特征的净土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尤其是禅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那么,禅宗在佛教宗派中如何发展形成的,其中的关键之处又在何处?一般认为,六祖慧能大师对禅宗的发展贡献最大。这当然是事实,但是,慧能的思想并非独创,它还是传承于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大师所开创的东山法门,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东山法门,才有了后来禅宗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本文就简单地谈谈东山法门在促进禅宗发展形成中的关系。
所谓东山法门,是指由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大师所开创的一种禅宗修行方法。它起源于道信,完成于弘忍。由于弘忍大师在黄梅东山弘法期间,广开禅门,接引群品,聚众千计,影响巨大,为禅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黄梅东山建立东山寺,所以禅门后继将他的禅法称之为“东山法门”。东山法门虽然是以弘忍的修行方法命名的,但其中也包括四祖道信的思想。严格的说,东山法门是弘忍在继承四祖道信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道信大师和弘忍大师两人的思想结晶的禅法。因此,谈东山法门,也要谈道信大师。
道信大师,禅宗四祖祖师。祖籍河南人,后来到湖北。追随三祖僧璨,得到名师指点,获得正法真传。大约在公元620年左右,应僧俗的邀请,驻锡黄梅双峰山,传法三十余年,并写下《入道安心要方便门》教导僧俗。由于道信大师的修行方法得当,所以前来修学者甚多,五祖弘忍大师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弘忍大师,禅宗五祖祖师,东山法门的完成者。俗姓周,湖北黄梅人。十二岁就开始追随道信法师学法,一直到道信大师往生后,弘忍大师又在双峰山东面十里的东山建立寺院,教化四方僧俗。弘忍大师继承了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并加以发展,这就是后来的《修心要论》。由于弘忍大师能够依据时势的不同,针对性地改变弘法方式,因此,东山法门发展兴盛,成为当时最为主流的佛教宗派之一,东山法门的声望正是在此时确立的。如《楞伽师资记》中就说:“则天曰:若论修道,更不过东山法门。”,另李华撰《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碑》中也记载:“天台止观是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
道信、弘忍大师所开创的东山法门,能够吸引众多的修行者,主要与他们的修行方式密切相关。下面,我们结合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和弘忍大师的《最上乘论》谈谈东山法门的基本特点。
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讲安心的内容,集中反映了道信大师的安心法门。道信大师认为安心是修禅的第一要义,因世界一切根本在于心,人的思维决定了世上的一切。明确了这一点,“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可以说是后来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思想源头。因此,安心是修行的前提。要安心,首先必须忏悔,忏悔的内容即为坐念实相。念实相,就是实相念佛,就是:“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通过实相念佛,就能达到一种身、相不二的境界,也就是“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
弘忍大师在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心要论》。关于《修心要论》,尽管有见地不同,但都赞同他反映了东山门下的思想。因此,可以用它代表弘忍大师的思想。《修心要论》的主题在于“守心”,“夫修道之体,自识当身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修道,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本来清净的心性,守心,就是要守住这个本来清净的心,要守心,必须先观心,所谓观心,就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身,令气息调。征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熟视,则了见此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业业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稳看熟视,即反覆销融,虚宁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虚凝,澹泊皎洁,吾更不能说其形状。”这是很好的修行指南,极具实践意义。东山法门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僧俗,与此有很大关系。
以上,我们简单的介绍了道信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和弘忍大师的《修心要论》的主要内容。在这两篇纲领性经论的指导下,道信大师和弘忍大师所代表的东山法门形成了如下特点:
第一,戒禅合一。道信大师除了有《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之外,还有《菩萨戒法》,但未流传下来。依据台湾印顺法师的研究,道信大师的菩萨戒法与其禅法是合一的。其后的弘忍大师要义也正是戒与禅的统一。
第二,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与后来的六祖慧能大师以《金刚经》教人是不同的。无论是道信大师还是弘忍大师持奉的主要是《楞伽经》,强调要依经所说“佛语心第一”来重视“心”的作用,其意是要使信徒专门向内心用功。这一点,可以从道信大师《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和弘忍大师《修心要论》中深入出来。
第三,注重念佛中的“一行三昧”。所谓“一行三昧”。一行,即“一相”,指法界一相。“三昧”即梵语“Samādhi”的音译“三摩地”的省称,意译作“定”。“一行三昧”是大乘佛教中念佛三昧中的一种,东山法门非常重视这一法门,道信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时说:“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法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息一切妄念而专于念佛,心心相续,即心即佛。这也是道信大师的安心方便的方便。弘忍大师也以此建立了念佛禅,接引广大僧众和修禅爱好者。
禅宗得到大发展主要是六祖慧能大师之后,追根索源,禅宗后来的发展方向,早在道信、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早已初步定型了。
首先,东山法门的修行方式对以后的禅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前文已经提到,东山法门的特点之一就是戒与禅的合一。戒与禅的合一是禅宗适应山林佛教的特点而出现的。我们知道,道信和弘忍大师的禅法源于达摩禅。但是,由于达摩的禅法与头陀行结合,就使得这种禅法不方便被人们接受。因为楞伽师修头陀行,遵守一种严格的戒律,头陀行共有十二种戒,其中特别规定不许在一地久居,以免发生留恋,所以他们是住无定处的。尽管他们也都随方传授,却不能形成一种团体。这种修行方式与道信和弘忍大师动辄数百人的修行团体是有所不同的。坚持戒禅统一,即可避免居无定所的状态,有利于接引广大僧众。后来的禅宗也坚持了这一方向,在修行上尽量简化易行。可以说,禅宗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同道信弘忍大师所坚持这种易行的修行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
其次、五祖弘忍大师继承和发扬了四祖道信大师的禅风,倡导和坚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阐明创造一个安定禅修环境的作用。在实践上弘忍大师大力提倡定居传法,团体习禅生活,发扬农禅并重的禅风。他们边参禅边劳作,利用修禅之余,上山打柴,下地耕种,自食其力。这充分说明弘忍大师及其门徒,不是靠官府和信众供养,而且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但解决了僧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僧人们养成劳动习惯,锻炼体质,弱化对社会依赖的意识行为,减轻百姓负担,从而取得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这样,不但深受广大修禅者的拥护,而且还得到了官府的赞扬,同时还给寺院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昌盛,为中国禅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光辉的发展道路。再次,一行三昧与唯心净土。无论是道信大师还是弘忍大师,都不反对念佛。但是他们的念佛与净土宗的称名念佛有所区别。由道安、慧远所开创的称名念佛法门后来发展成为净土宗,他们的基本特征是放弃自力,将自己交给阿弥陀佛的他力。依靠念诵阿弥佗佛的名号而达到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道信、弘忍大师的念佛,则是一种三昧或者说是一种禅定的方式,它的目的并非往生净土,而注重修心。他们用唯心净土来诠释净土宗的西方净土,用实相念佛来化解称名念佛。禅宗大体上保持了自己与净土宗的界限,获得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可以说,这些都与道信、弘忍所开创的一行三昧有密切关系的。
更为突出的是,弘忍大师培养了十大优秀门生,如惠能、神秀、法如、慧安、玄赜、智诜、宣仆、智德、惠藏、义方。他们对传播禅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深受禅宗门徒的拥护。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五祖寺承接弘忍大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禅风,在南方大兴土木,大宏禅业,修建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庙宇,为开创南宗奠定了弘法基地,门徒达数万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十几人,他们组成了南宗宠大的队伍,后南宗又分为两大支派,支派又分出五家,使南宗极为盛行,传至神州大地及东南亚等国。北宗创始人神秀大师,博学多才,通览经典,求师弘忍于东山,深受大师器重,被礼请为上座和教授师。弘忍大师打破常规,将衣钵传给惠能,但神秀仍继续在此弘法,服侍师圆寂后才离开东山,到当阳玉泉寺,大宏禅业达20多年,发展门徒数万人,也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宏禅队伍。后来神秀的门徒中也出现一批著名的优秀弟子,还把北宗禅法传到日本等国。综上所述,“东山法门”的创建,标志着中国禅宗的发展和壮大,是禅宗形成和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1994年在黄梅召开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及2006年在武汉召开的首届中国禅宗文化论坛,专家学者们公认为五祖寺是中国禅宗发源地之一,弘忍大师是中国禅宗创始人,同时更加明确了“东山法门”在禅宗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传法宝纪》
2、《大正藏》第85卷。
3、《敦煌宝藏》第130册。
4、《祖堂集》卷二《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和尚》,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高丽覆刻本,1994年。
5、(《历代法宝记》之《北齐朝第二祖惠可禅师》,《大正藏》卷五一。
6、《续高僧传》卷十六《齐邺中释僧可六》,《大正藏》卷五十。
7、《扬州龙兴寺经律院和尚碑》李华撰。
8、《云栖法汇》之《辑古》,《禅关策进》之《古音琴禅师示众》。
9、《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第6节《宋元明清禅》之《禅净合修》,《禅学论文集》第2卷。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