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到无求品自高
文/释本性
古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由此可知,欲求是障碍我们纯净,提升的挡路墙。
佛教里有句话:修行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在这,贪嗔痴被列为人生“三大毒”,这三毒会毒倒我们戒定慧,令我们沉迷于颠倒梦想与恐惧畏怖,而三毒之首,便是贪,即欲求。
欲求的对象,密密麻麻、杂乱无章、毫无头绪,而且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不可自主,比如:权位、名利、爱恨、情仇、不老、长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有谁——在此奇迹发生了?谁的拥有,不只是短暂的,谁的拥有,不是最终被拥有的所抛弃,徒增失去的苦痛!
曾经,我参观过美国的好莱坞,这是个不断不停地开幕落幕、上台下台、忽悲忽喜、忽哭忽笑、忽男忽女、忽生忽死的地方。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影城,此乃这个世界;这不是电影,这是人生;这也不是舞台,这正是我们的这个社会!在这个影城,谁都可以很强大、很尊贵、很纯美,谁都可以在这舞台,任意地表演,任意地跳与舞!在这个电影里,谁都可以为自己设定个圆满的结局,甚至为下一集的精彩到来埋下伏笔,做好精彩准备。但是,在这个世界、这个人生、这个社会,有谁是可以如此的连戏都演完了,还不落幕、还不去妆、还不下台、还不走人?没有句号,也没有休止符?
作为众生的一种,人,可以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愿望,但不可以一定要拥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奢望。人,本身就是残缺的,何况残缺者的希望。为此,也让我想到,我们不应强求完美或完整的人与完美的或完整的事。因此,慈悲者与智慧者,往往懂得在这大宇宙的完美与残缺中游走。包容、退让、协调、适应、中庸、中道。不把石头搬在别人要过的路上,更不把脚伸在盲者要过的途中。
这是个奇妙的世界,我们找不到一个只有单面的东西:方位,有前必有后;手掌,有掌心必有掌背;有白天就有黑夜;一张薄薄的纸张,也有正反之向。这说明,在这社会,我们自认为有失的,也必是有得;有退的,也必是有进;有败的,也必是有胜;乃至,有死的,也必是有生。
由此看来,老庄的自然与无为,确实是种高超的处世为人之道,是符合世界、社会、人生的运行规律。曾经,我认为,这过于随意,随性,缺少主观能动性。为此,我更推崇达摩、慧能的禅,既谈放下自在,又说精进奋起!现在看来,老庄之风,与达摩、慧能之风,吹的是同一种正能量,只是量小量大、速慢速快的不同而已,当可互为参用,互为辅助,同趋不二主题!
道法也罢,禅法也罢,我们要罢的是众生的尤其人类的欲求。欲求不罢,静思何来,净心何来。心不净,思不静,品如何高之。
曾经,提婆达多随佛出家,锲而不舍,修炼苦行,但他就是不舍名位,老颠倒梦想,欲求取代释迦牟尼,自为教主,统领僧团,从而堕入魔障,数害释迦佛。即便今日,想其所为,亦令人不胜唏嘘。
福州籍的林则徐,以严禁鸦片烟而著名。他对贪官深恶痛绝,谓之“狗官”。为以身作则,他在自己客堂亲书对联,自警自省自勉自励,曰:求通民情,愿闻己过!又在工作的府衙亲书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唐代高僧,慧休禅师,一生节俭,穿的一双麻鞋,补了又补,用了30年。皇帝感其高德,屡次召他入京任职供奉,他都称病辞谢,不肯前往。
他们,都是欲到无求品自高的典范啊。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