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2、阿弥陀经不是讲给普通人听的

发布时间:2023-08-20 05:07:01作者:心经入门网
2、阿弥陀经不是讲给普通人听的

阿弥陀经不是讲给普通人听的,是讲给大比丘、阿罗汉、十大弟子、十大菩萨听的。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看看佛陀当年是在那里、对那些人讲解的阿弥陀经,我们先来读一遍阿弥陀经的第一段:

(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佛陀讲解阿弥陀经和讲解金刚经是在同一个地方,都是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来参加佛陀讲阿弥陀经的人数和金刚经的人数也是一样多: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一时,就是那时、当时,有一天的意思。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佛陀。祗树给孤独园,就是在舍卫国舍卫城郊外的一个森林公园。

有多少人来听佛陀讲阿弥陀经呢?“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有1250名大比丘。对于没有什么佛法、佛教基础知识的人们来说,要读懂经文的确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多名词都需要学习和了解,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佛经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含义。

大比丘,是指修行成就很高的人,不是普通的人,也不是初学佛法者。刚刚出家修行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叫沙弥,持沙弥戒,进行沙弥阶段的学习和训练。

沙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掌握很多修行基础和技巧后,经过大师的考察验证,毕业了,才能进入比丘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持比丘戒。

比丘又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经过更严格更密集的修行训练,待大师考核验证后,在确认该比丘已完全能入定,有出入定的和观的能力后,也就是至少是觉悟者,并已走上了解脱之路的人,才准许称他为大比丘。

所以,来听佛陀讲阿弥陀经的1250人,都是修行成就很高的人。阿弥陀经不是讲给对佛法不了解和一知半解的普通人听的,是讲给大比丘听的。他们完全能听明白佛陀所说的,也完全相信佛陀所说的,并且会非常感激佛陀。犹如经文的最后所说的那样:“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沙弥不是觉悟者,比丘不一定是觉悟者,大比丘一定是觉悟者,是走在解脱之路上的禅修者,有可能成为解脱者,涅槃成佛。

我们要明白,佛陀当年讲解阿弥陀经是讲给1250名大比丘听的。为什么经文的开头要交代这一句话,这表示,阿弥陀经这部经文,是讲给修行成就很高的修行者听的,不是讲给普通人听的。我们普通人看不懂、看不明白这部经文是很正常的。或是说,对这部经文所说的一切半信半疑,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也都是正常的。

接着,经文还说,这些大比丘,“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1250人都是大阿罗汉,对所有的识,都是能即刻觉知的,他们是全知全觉的禅修觉悟者。识,每个人都有六个识的系统,眼识、耳识、鼻识、口识、触识、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这六个识在不断转换,影响着每个人自己当下的内心、情绪变化,左右着每个人当下的一切。

一般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变化是如何引起的,只是在不知觉中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总是起起伏伏、变来变去,不能驾驭自己的内心。由此,在整个人生中,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得焦虑、紧张、烦躁。

禅修者,到了大阿罗汉阶段的禅修者,由于已修得了足够的定力,能严密地捕捉到自己当下的眼识、耳识、鼻识、口识、触识、意识的每一个瞬间、细微的变化,并且自己已不再受这些变化所左右。不管这些变化是细小、微弱的,还是巨大、强烈的,都不能对阿罗汉产生丝毫的干扰和影响。他们的内心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觉知,由此,也保持在屹立不动的极乐状态。这就是我们平常听说的如如不动、平静、宁静、解脱、涅槃的境界。这就是众所知识的境界,并不是指他们知道天下的所有知识。

这些全知全觉的大阿罗汉还有那些人呢:有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他们是佛陀的十大弟子。关于这十大弟子,我以后会进行专门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还有十大菩萨也都来听佛陀讲解阿弥陀经: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菩萨也在以后我再给大家介绍。

还有诸天: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都来听佛陀讲解阿弥陀经。天,在佛法里是指已有足够定力的禅修者。但因为只有定力,还没有观的能力,所以内心的贪嗔痴依然没有去除,也就是还没有正式走上解脱之路,没有正式走入佛法之门。

佛陀当年在森林里苦修了三年又三年,已修到想非想想定的境界,但其实只是很强的定力,所以他感觉内心依然烦恼痛苦,没有得到解脱。还有我们常见的寺庙门口的四大天王,他们还在佛法大须弥山的半山腰,呲牙咧嘴,就表示他们的贪嗔痴还很强烈。

当我们看所有的经文就能发现,每一部经文都要交代这部经文是在那里讲的,接着都特别交代一下这部经文是对那些人讲的。每一个读经文的人,都应该仔细的想一想,每部经文为什么要这么交代,为什么要写这一句话,这一段话。

为什么我们自己读经文读不懂,读起来很累,很难弄明白。我们自己要清楚,是因为我们没有禅修经验,没有禅修方面的体验,我们是内心充满贪嗔痴,内心充满分别的普通人而已,读不懂、读不明白这些经文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想真正读懂经文,必须成为禅修者,而且必须成为觉悟者,成为走在解脱之路上的人。也就是要在入定能力的基础上,要有出入定的能力,有观的能力才行。

阿弥陀经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佛陀当年是在那里,对那些人讲解这部经文的。来听这部经文的是1250名大比丘,是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是大阿罗汉。是文殊、观音等十大菩萨。是诸天众。他们都是觉悟者,是解脱者,是走在解脱之路上的人。他们内心已没有贪嗔痴,已经体验到解脱后的极乐,已经安住在极乐。这部经文是讲给以上这些人听的,不是讲给没有佛法修行经验的普通人听的。

我们今天读不懂,听不懂,理解不了,对佛陀在经文中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持怀疑态度是很正常的。这就是经文第一段的意思,这也是我们读第一段经文应得到的启示,和要明白的地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