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姓贾。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时释道安建刹于太行恒山。远往归之。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因投簪受业。精思讽诵。以夜继昼。安叹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
晋朝慧远大师,雁门楼烦人,小时候非常好学,对儒家六经都有广博的通达,尤其擅长庄子、老子。当时的高僧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建立宝刹,慧远从远处来归投。当他听到道安法师讲述《般若经》时,就豁然开悟了。因此出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求学时,对佛法精思讽诵,夜以继日(他非常勤奋,非常精心的思维讽诵,从早到晚不间断)。道安法师感叹地说:“使道法流传东土的人就在慧远了!”
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栖止。乃立精舍。号龙泉寺。时远同门慧永。先居庐山西林。欲邀同止。而远学侣寖众。西林隘不可处。刺史桓伊为远更立寺于山东。遂号东林。
晋朝太元六年,慧远大师经过九江,见庐山空旷安闲,可以在此安居,就建立精舍,称为“龙泉寺”。
当时慧远大师的同门师弟慧永已经在庐山建立西林寺,想邀慧远大师一起住。但慧远大师的学生很多,西林寺地方小,刺史桓伊就为他在庐山东边再建了一座寺院,称为“东林寺”。
远于是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立十二叶莲华。因波随转。分刻昼夜。以为行道之节。既而四方清信之士。闻风而至者。百二十三人。远曰。诸君之来。能无意于净土乎。乃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社。令刘遗民着发愿文。勒之石。
慧远大师于是率领大众行道,开凿水池,种上莲花,水上立了十二叶莲花,随水波旋转,分刻昼夜,作为行道的时节。后来四方的清信之士闻风而来,共有123人。慧远大师说:“诸君来此地,能对净土不用心吗?(意思是既然都到了东林寺,就应当共同立志求生西方。)”因此造立西方三圣像,建立净业社,让刘遗民写发愿文,刻在石碑上。
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专志净土。澄心观想。三见圣相。而沈厚不言。义熙十二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虗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
慧远大师住在庐山30年,从没入过世俗红尘。居山时专心净土,静心观想,曾三次见到西方圣像,但他沉默不说。
义熙十二年七月底的夜晚,在般若台东龛,正从定中起来,见阿弥陀佛的色身遍满虚空,佛身所放的圆光中有无数化佛,观音、势至侍立在佛的左右;又见到净土水流光明,分成十四支,净土的水是旋转流注,水能往上、往下流,水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法音。佛对慧远说:“我以本愿力的缘故,来安慰你。过后七天,你见光时就生净土了。
又见社中先化者。佛陀邪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皆在侧。前揖曰。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谓弟子法净惠宝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矣。即自制遗戒。至八月六日。端坐入寂。年八十三。慧持。远同母弟。与远同事安公。徧学众经。亦有高行。隆安中。辞兄入蜀。以西方为期。住郫县龙渊寺。大宏佛化。义熙八年入寂。年七十六。遗命诸弟子。务严律仪。专心净业云(东林传庐山集)。
又见到莲社中以前往生的人,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诸贤,都在佛身边。见到慧远大师,都向前作揖说:“师父早日发心,怎么来得晚呢?”
慧远对弟子法净、惠宝说:“我住山之后,十一年中,三次目睹圣像,今天是再次见到,我决定往生净土。”之后留下遗嘱。到八月六号,端坐入于涅盘,83岁。
当时有位慧持法师,是慧远同母的弟弟,和慧远一起承事道安法师。慧持也是遍学诸经,有很高的修行。隆安年间,他辞别兄长到了四川。平生也是以西方为归,住在郫县龙渊寺,大弘佛法。义熙八年圆寂,76岁。在他圆寂时,嘱咐诸弟子务必严持戒律、专心净业。
慧永。姓潘。河内人。年十二出家。事沙门竺昙现。初习禅于恒山。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太元初。至庐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以居之。永布衣蔬食。精心克己。容常含笑。语不伤物。峰顶别立茅室。时往禅思。至其室者。辄闻异香。因号香谷。一虎同居。人至辄驱去。平时厉行勤苦。愿生安养。义熙十年。示疾。忽敛衣求屣欲起。众问故。答曰。佛来也。言讫而化。年八十三。异香七日乃寂(东林传)。
晋朝慧永法师,河内人,12岁出家,承事沙门竺昙现。最初在恒山习禅,后来和慧远大师共同依止道安法师。(慧永、慧远是同门师兄弟,一个住在庐山西林寺,一个住在东林寺。)
太元初年,慧永法师来到庐山。当时的刺史陶范供养他舍宅,因此创立了西林寺。
慧永平时生活俭朴,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食,一心精进,约束自己的行为。脸上常含微笑,说话从不伤人。他在山峰顶上另外建了一间茅屋,常在那里禅思。到他的茅屋时,就能闻到奇异香味,因此称为“香谷”。平时有一只老虎跟他同住,有人来了,就叫老虎离开。他平时修行刻苦精进,一心愿生极乐世界。
义熙十年,他生了病。有一天忽然整理衣服,要鞋子想站起来。别人问是什么缘故,他说:“佛来了!”说完就圆寂了。当时83岁。往生后,七天充满异香。七天后异香才消失。
僧显。姓傅。北地人。贞苦善戒。诵经业禅。常独处山林。或数日入定。晋太兴末。南游江左。经历名山修己恒业。后遇疾绵笃。乃属想西方。心甚苦至。见无量寿佛光照其身。所苦顿愈。是夕起澡浴。为同住及侍疾者。说己所见。并陈诫因果。至清晨。平坐而化。室内有殊香。旬余乃歇(高僧传)。
晋朝僧显法师,北方人,修行刻苦、善持戒律,诵经修定。常常独处在山林中,有时一入定就好几天。
晋朝太兴末年,他往南方到江左一带游历,经过名山时还坚持修自己的道业,从没离开过。后来遇上生病,疾病缠身,病情严重。这时他就专注念想西方,心非常恳切。由于他的诚心所感,见到阿弥陀佛放光照他的身体,身上的病苦顿时就好了。
这天晚上,他起来沐浴,跟同住和侍奉的人说起自己的所见,告诫他们要畏惧因果。到清晨,端坐化去,屋里有奇特的香气。十多天香气才消失。
(注:本文选编自智圆法师讲记)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