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译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执政国君是狮子颊国王,其毗邻友邦是无壁城,由善觉国王(即释迦拉萨国王)统管。两国善邻友好,两个国王也是亲密无间。
狮子颊国王想:如果在我的后代中有一个转轮王该多好啊!后来,王妃生了净饭、白饭、斗饭、甘露饭四个王子,又生了净母、白母、斗母、甘露母四个王女。同时,善觉国王心想:如果以后我与狮子颊国王作亲戚该多好!后来,善觉王娶妻,生了俱天太子和大幻化母、幻化母两个王女。俱天太子长大后,学习了世间的文史历数、乘骑驾射等十五种技艺,通达五明(有别于佛教中的五明)。而两个王女得婆罗门相士授记:大幻化母将来可以生一个金轮王,幻化母可以生一个具足相好的太子。后来,两国联姻,再征得释迦族的同意,狮子颊国王的长子净饭王子就取了大幻化母和幻化母两个王女为妻,他们共同和睦相处。后来,兜率天子投胎人间,大幻化母怀孕了。九月过后,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太子年纪尚幼已经通达了各种文字、吠陀四典、琴棋歌舞、书画雕刻等等学问技术。此时,净饭王想:应该把太子培养得文武双全,无所不能,现在该让他学习箭术。于是,就打听释迦族中精通箭术者,请为太子之师,后来请到了释迦族人推崇的俱天大师,他亲自教授悉达多太子的箭术。俱天大师也是尽力传教,悉达多太子秉性颖慧,很快就精通了箭术,因为互学相长,所以,大师在太子面前也学到了不少不共的学问和窍诀方便法。文武俱全的太子就这么在宫里充实着自己。后来,他出游四门,目睹了人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为了解脱众生的痛苦,使之得到最究竟的安乐,他决然舍弃王位,走向寂静的森林中。修行去了。
这时,俱天大师到了广严城,城中五百青年在他面前学习箭术,学习圆满后,生起一个傲慢心,都自以为:以己之才貌和智慧,世上无一人能比。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五百青年为何以俱天大师的引导被佛摧毁傲慢之心,而现前罗汉果位?请为我等宣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他们也是依靠俱天大师的引导,由我摧毁他们的慢心,令他们得到四禅五通的。很早以前,占巴城里的刚勒海天国王与王妃共同生活,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取名为海天,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海天长大后,学习并精通了八观察等世间的一切学问。后来,他观察父王的生活及行为,觉得有时如法,有时非法,就不愿继承王位,愿到森林中静修。于是他在父王前祈求,明达的父王也恩准了。他到森林中修持,得到了四禅五通。他离开王宫后,宫中的大臣们共有五百个孩子,他们长大后,也学习了世间的五明,便觉得:他们各自的才貌能力,无人能及,非常傲慢。后来,教他们五明的老师告诉他们:‘你们傲慢什么?林中有位僧人,其智慧、相貌、能力是你们百分、千分、万分所不及其一的。’听了这话,这五百孩子很想亲自见一见才肯信服。就祈求他们的老师一起去森林中拜见海天僧人,一走进森林,他们遥见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脱俗,便自惭形秽,慢心立即消除了,但他们还怀疑海天僧人的武术能力方面不一定胜过自己,再通过其他方法观察,又使他们信服了。这样,他们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当时,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现证菩提的我,五百大臣儿子即今广严城中五百青年,当时他们的老师即今俱天大师,今昔他们都是由俱天大师引度被我调伏的。另外还有一段因缘,是在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们五百人共同出家,临终前发愿:我们今生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愿来世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当时迦叶佛教下五百比丘就是现在获证罗汉果的五百比丘,他们临终前发愿在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今所愿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他们的因缘如是。”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