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广释】里,是村落小区之意。每当进入小区的时候,愿有一切众生,都能进入到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的障碍。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到乡村去乞食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入甚深的法界,心无障碍,也无烦恼。所谓「欲除烦恼先忘我」,如果没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宣化上人简释-1981年版】「入里乞食」:这个里就是邻里乡党,就是乡村的地方、城市那个小巷、小弄堂、小胡同,这都叫里;就是没有很多人走这个地方,这叫里。这个入,就是到没有什么人走那个街道的地方去。去乞食,就是沿门乞食。沿门就是不越贫而从富,不越贱而从贵,不是说这个家庭里头,因为他穷,我就不向他化缘了,我找一个有钱的人去化缘去。也不能说因为这个家庭他很卑贱的、很下流的,这是下九流的家庭,我不在他这个门口来乞食,这不能分别的。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有钱,我不要向他这儿来化缘乞食,我要向一个穷人去乞食,这也不合乎中道。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他高贵,我不向他来化缘,我向那个贱的家庭去化缘,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在《楞严经》不是说,佛诃斥须菩提和大迦叶。这个须菩提一方面他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就不向穷人化缘,他专门化有钱人的缘。他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你知道吗?这有钱的人他若不布施,不供养三宝,他没有种福,来生他就会穷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种一点福,这是对的。」其实怎么样啊?若按我这个凡夫的思想来推测,就是须菩提一方面有这种理论,一方面也欢喜吃好东西。有钱人的家里,那个剩饭剩菜都是鸡鸭鱼肉,哦!那很好吃的!穷人家里,哈!都是这个菜根、豆芽、菜叶子啊,这一类的,吃了也不香。所以他就到有钱的家庭去化缘,他总有理由,就说他是为有钱人去种福。
那么大迦叶是修头陀行的,他大约就不欢喜吃好东西,谁若给他供养一点牛奶、花生、维他命啊,他拿了就送给人,他自己不要,他自己再帮人结缘。他专门化穷人的缘,一方面他欢喜吃这个剩的菜、剩的饭,又馊又臭的、没有味道的、人家不愿意吃的这种饭,一方面他也是真正可怜穷人。他说什么呢?他说:「这个穷人哪!他往昔不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穷了。他穷了,再若不做功德,再若不供养三宝,他来生更穷了,比今生更穷了。」所以大迦叶就专门向穷人来化缘,去乞食去。
这样子一来,两个人各有所偏,一个人化穷的,一个人就化富的;那么一个就偏于穷,一个就偏于富。所以佛就说他们两个人都不对的,不合乎中道,应该平等乞食,不管富贵贫贱,都一样地去乞食,不要有分别心。所以佛这个理论,这是正确的,这是中道的。那么现在这个比丘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到这个甚深的法界里边去。「心无障碍」:自己心里不要有那么多的分别心,而自己障碍自己。
【大愿法师简释】到村落里面去托钵乞食的时候,要这样子地发愿。
广义来说,里,是里廛,是村落,现在城市里面应该说就是一个小区。我们每当进入到一个小区的时候,我们要善巧用心:愿众生都能够入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的障碍!
乞食——佛陀制定出家人的乞食法,是最多可以连续托钵七家。
拿着锡杖,振锡杖,如果这一家有人供养就好;如果没有再走第二家,乃至于第七家;如果到第七家都没有,就不能够继续去托钵了,应该要马上返回来,那就说明自己今天这个福报不够。心里面应该没有障碍之相,所以要入一真法界,“心无障碍”。
我们心里面有障碍是什么相呢?心里面有障碍就会有种种的贪瞋痴。
第一个是如果没有舍弃今生,就会在寂静处呆不住——前面说我在寂静处去学习,去看书几个月。但是他后面就开始打妄想了,老是在做计划了,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执,几个月以后就会妄念纷飞。
第二个是未通宗法自心为法缚。执著于自己这个宗派,不知道一切法门都是工具,他就会对其他的宗派有一个贬低的心,很容易就造谤法的业:这样子是心有障碍。
第三个是未生禅定垫上坐不住,坐垫上面坐不住。
第四个是没有善妙的对治窍诀,所以不能够战胜散乱。都是心有障碍。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持钵出来,目的就是要入里乞食,前面所讲的是所看到的一些人事与社会现象。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境界,包括社会的、自然的以及人事的,都要能反观到内心中去,人生才会更美好。现在入里了,来到一个小区域,其实化缘托钵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首先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区域化缘,今天到这里,明天就得换地方了。而且要连续托七家,不可在中间跳过去,假如所托的七家都没人在,就算是托空钵,也是吃饱了,谁叫你没福报。其中的用意是希望托钵者要有平等心,不要分别,穷的富的都一样要让他种福田,没有差别。
到达目的地要开始托钵的时候,要能「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入里是到达目的地,所以是「入深法界」,这个时候希望能「心无障碍」。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各位若是没有用心修行就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心常常就在快要抓住目标的时候变得很麻烦,不是抓不住,而是会产生一种畏惧。
当修法达到某一个程度时,会有所转变,可是就在从目前的状况转入另一个境界的当儿,心理会恐惧,使人没有办法很深入。没有实际修行,光是口头上口沫横飞,乱讲一通不打紧,可是真正遇到那个关键,明知道只要一扣上去,境界马上不同,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反而又缩回来。所以我们常说当你在积极用功时,往往不能开悟,反倒是突然回头时却真正抓住了。所以要「入深法界」并不容易,心境到了某一个程度时,就要看真工夫了。
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看到人家发大心布施做功德,自己想想会说我也愿意啊!
可是要在什么时候才愿意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看得顺的可以让你发心?这样就没有办法入深法界。因为你没有一个标准,假定你已设好了一个标准,标准一到,马上进入,就应当没有问题。问题是对于那个标准你根本就没弄清楚。所以心性的展现,在事相上仍然是具体的,只是有待于深入的去体验。入里只是快要到达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接下来的「到人门户」,「入其家已」。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