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入门网

年轻人要发大心,不消极遁世

发布时间:2025-01-11 01:49:31作者:心经入门网

问:在这花花世界当中,心常被境界所转。想找一处专心念佛早日求生,但被学业与家人所障碍。请问除了求佛菩萨感应之外,还有什么可做?

净空法师答: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个方向、有个目标,你的生活无论是顺境、逆境,你就不会被境界转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肯定有成就,在你的生活当中纵然是很辛苦,你也会很快乐,这是一定的道理。方向跟目标各人的选择不一样,我们看在两个星期之前,深圳黄忠昌居士的往生,他那也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他做的是什么?是做个榜样给大家看,念佛三年,真正念佛三年,真能往生吗?做个试验给我们大家看看。果然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那个三年要如理如法的修学。他真放下,身心世界确实放下,三年不说话,这是很好的助缘。说话心里就有了杂乱,他不跟别人说话,人家也不跟他说话,这样子修清净心比较容易。

往生第一个条件,西方是净土,大乘教里头讲得很多,;心净则佛土净,你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念这句佛号,佛号的功德是什么?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念掉,得清净心。妄念多,习气重,念头才起来,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天天在干这个。如果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分别执着还放不下,那就没法子。这边压住那里就起来,别说三年不能成功,三十年也不能成功,道理在此地。所以必须是彻底放下。那你压的是过去的习气,习气上来的时候,佛号把它压住,控制住。有个二、三年的时间,确实控制住了,控制住了就有感应,跟阿弥陀佛就有感应,你的心清净了。

所以用什么感?不是求,不必求,我心清净,佛就知道,那边是净土,肯定往那边去。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感不是说我天天求他,这里太苦了,求佛来帮助,来救我,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去。这个念头不行,这个念头去不了,这个念头不清净,心地不清净。一定要知道,心清净就是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一定我们要修清净心,用念佛的手段把心里面的妄想杂念除掉,这就是念佛的功夫。所以念佛不能怀疑、不能夹杂、不能间断,你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功夫就会成就。

年轻人,你的方向、目标在哪里?看到这世间太苦了,想早一点求往生,你这个心理是不是逃避?你来到这个世间,佛讲得很清楚,你是来享福的,还是来受罪的,这是你的业报,人生酬业。当然,我有福我也不想享,我有罪也不想受,真的两边都放弃,求往生,这也是一条道路。可是你看到这个世间这么苦,你如果能发大乘心,我要做个好样子来帮助这个世间众生,这就是菩萨发心,不一样。

凡是社会大众,无论是在见解、思想、言行有错误的地方,我们知道了,再反省我自己有没有。如果没有,很好,要好好保持;如果有,赶紧把它改过来,从自己做起,这就是修行。修就是修正,行就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行修正过来,真修行,你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世间人心不清净,世间人天天造业障,我在这个世间修清净心,不被他干扰,我造善业,不造恶业,久久他就会产生影响。到那时候,自己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时候想去就去得成,为什么?你心清净。对这个世间确实没有留恋,没有希求,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做个好样子给世间人看,这叫真正学佛。在学校里面,不但给同学做好样子,给老师、给社会都做好样子,这无量功德!

净宗是大乘,不是小乘,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用小乘的方法,只求自利而不能利他,这个心行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真正能念佛往生的,一定要发愿,我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一定要回到娑婆普度众生,这个条件才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避难所,不是去享福,是到那里去成就道业的,这个要懂。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就道业的机会,你可不能放弃,为什么?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

所以修行真正成就,在娑婆世界快速,西方世界修行很缓慢。那个地方修行的环境好,没有什么障碍,进步很慢。娑婆世界这个地方叫大起大落,你要是起来,一下就提得很高,你要是被淘汰,也淘汰得很快,这个地方叫大起大落。你如何能保持大起不落?所以你晓得西方净土有四土三辈九品,为什么我们不取最高的那个境界?为什么不立志去求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在我们这个世间一生可以修成,到极乐世界那就要很多劫,不是短时间,这个道理要懂。佛都跟你讲清楚,要不跟你讲清楚,到极乐世界你会怪阿弥陀佛,;娑婆世界有那么好的机会,你为什么叫我到这儿来,让我要花这么长的时间?佛统统讲清楚,由你自己选择。不过极乐世界是稳当,它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但是进步很慢,这个事实状况都要晓得。

像《华严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尤其是现在讲的;净行品,刚刚讲过。;净行品里面,为什么顺逆境界到菩萨面前,就是修行人面前,全都摆平了?那就是心能转境,这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个很重要。所以会修行的人,就像《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一样,这是善财给我们示现,我们要知道学习。他在顺境、善缘里面修什么?不生贪恋,这会修行;在逆境、在恶缘修不生瞋恚。你的贪瞋痴从哪里断?要在境界上断,那是真断。境界不现前,你找个深山,找个洞去住、去修行,跟外头不接触。修上三十年,心地很清净,觉得很不错了,再下来逛一圈,马上就乱掉了。为什么?没有经过考验。你到深山里面,那是躲避,躲避不行,你要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境界里面断贪瞋痴慢,这是断烦恼。

于一切地位低的人、贫贱之人,不生傲慢,那些人到面前,我要不生傲慢。无论什么境界,决定是对治你烦恼习气,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觉察,你能不能受益,这个太重要了。一般凡人,习气很重的,顺境他就起贪心,生烦恼,恶缘他就生瞋恚;见到地位高的人,他就觉得自己很卑微,我们讲他的自卑感就起来了,觉得不如人;见到比他低的,他就傲慢,这就叫造业!佛教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修平等心,修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是净宗修行的标准,无论是诵经、念佛、拜佛,统统一个目标,一心不乱。二心就乱了,二心,起心动念就乱了,一心是清净心,三心二意就染污了。我们在境界里头要知道用功,用什么功夫,怎么个用法,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所以年轻人应当要发大心,要真正好好的学佛。学佛无论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是菩萨,都可以行菩萨道,不一定要出家。五十三参里面很多菩萨现的都是在家相,甚至于都不是学佛的,还有学外道的。那全是菩萨,都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大乘法应该如何修学。那我想想我们是什么身分,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你就可以找跟你相似的,你跟他学,你就知道怎么学法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性别有男女老少,职业是各行各业,你看哪个行业他表现的是怎么个学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