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为了便于记忆,采取偈颂的形式,后来编集为律经论三藏。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其次,又从缘起思想出发,提出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的学说。后人把原始佛教的修持,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等三十七菩提分法。

“原始佛教”的复兴,应当包含“经法”与“律戒”的相应、统一,才能真正回归 佛陀之道,传续 佛陀正法律。正统“僧团律戒”的传承,在“第一次结集”以后,以优波离为师承的僧团,就承担了此一重责大任。佛灭后百年,虽然优波离系的毗舍离僧团(后来的大众部)有所违律,但经由阿难系僧团的主导,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分别说者)的辅助,共同举行了“第二次结集”,使佛教僧团的经法及律戒,复归于清净、统一。

原始佛教的复兴

佛灭后116年,僧团分裂以后,优波离系的大众部僧团、分别说部僧团,虽然改变了传统的经说、法教,并使佛教教说日益的变质与纷乱,但优波离系分别说部僧团,仍然努力传袭传统僧团的“律戒”,使无违失。南传铜鍱部佛教的僧律传承,承自优波离系分别说部僧团,远从阿育王时代起,历经二千二百余年的兴革起伏、顺逆交替,依然承续不断的住持“正统僧伽律戒”,为世间维续了“世尊僧团的传承”,可谓“居功厥伟”。

原始佛教的复兴

正统“经说禅法”的传承,在“第一次结集”以后,以阿难为师承的僧团,即承担此一大任。佛灭后百年,经由阿难系僧团的主导,导正了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的违律过失,并号召举行“第二次结集”,维续了僧团的和合一味,使佛教传承的经法及律戒,复归于统一。佛灭后约250年,阿难系迦旃延尼子引用优波离系的论说部义,改变传统“经说禅法”的传承,使阿难系僧团分裂、变质。佛灭后250年以后,阿难系当中坚持传统“经说禅法”的余众──雪山部,亦日渐衰微隐没,公元一世纪前后沉寂于世。公元后五世纪,阿难系中改变经法的迦旃延尼子学众──说一切有部,被白匈奴破灭于印度,法脉断绝。

原始佛教的复兴

若要复兴正统“经说禅法”的传承,必须从阿难系汉译《杂阿含》与优波离系巴利《相应部》,当中的‘因缘相应’、‘圣谛相应’、‘食相应’、‘界相应’、‘阴(蕴)相应’、‘六处相应’与‘道品诵(‘大圣道篇’四念处等道品)’,如是七事相应教的古老共说中,才能还原释迦佛陀亲说的经法、禅法、道次第,重新导正已偏离二千二百余年的教说。如回归正统“僧团律戒”的传承,则必需依循南传铜鍱部的僧律传授,才能建立如律的僧团。因此,复兴“原始佛教”的正确方法,必是经由汉译《杂阿含》与巴利《相应部》当中原始经法的共说,还有南传铜鍱部的僧律传授,两者相应、并行一致,才能真正传续 佛陀正法律,住持正法于现世及未来。

...查看更多

近二百年来,中外佛教圈有“回归佛陀本怀”的溯源运动,这是在现有的南传佛教、汉传菩萨道、藏传菩萨道以外,致力寻求释迦佛陀住世时亲说传授的教法。近代最先对印度佛教史实进行科学考证,是西方的学界,而西方学界的研究又多偏向南传佛教的史料,对于汉译藏经中印度初期佛教诸部派的经史文献,难有深入的了解,遂造成西方学界认定南传佛教即是同于“佛陀原说”的“原始佛教”。

什么是原始佛教

此一观点影响所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传佛教,亦自视等同于“原始佛教”,而多数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将南传佛教视为“原始佛教”。然而,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叶,经由日本学界与中国佛教界对“印度初期佛教史”的再探究,重新确认了“原始佛教”的定位,应是指佛住世至“第一次结集”时的佛教。

什么是原始佛教

南传佛教的传承,应当是承自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传化于锡兰之“铜鍱部”的系统,而真正的“上座部”,应是传承经法的阿难系僧团,并且已经隐没于世。因此,“原始佛教”既不等同南传佛教,也不是“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的内涵,包含了两大主轴,一是“原始佛法”,二是“人间佛教”,原始佛法与人间佛教之相应、统合与一致,才正名为“原始佛教”。原始佛法的意涵,主要是针对历经时空迁变、教说演迭的佛教历史而言,在流传变迁的佛教中,唯有佛陀住世时的教法──原始佛法,才是佛陀亲说的“正法”。

什么是原始佛教

目前南传佛教的经诵中,虽然保有原始的经法教说,但受到‘论’与“相通于论义之增新经篇”的影响,形成古、新难分,佛说与论义交杂的困境。因此,从现今佛教的三大教派来看,奉守“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原始佛教”,当然不可能是“小乘”,不仅有所不同于南传分别说系铜鍱部佛教中,以“论义”为主导的教法系统,也不是兴起于公元前一世纪以后的“大乘菩萨道”、“秘密菩萨道”。

...查看更多

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已由原始佛教的素朴一味,流变为如今的宗派林立,教义繁杂,佛学典籍三藏十二部更是浩如烟海。而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则毕其一生对佛教的教理、教史、教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梳理阐释了印度佛学思想,发展丰富了中国佛教思想。通过原始圣典四部《阿含经》,抉发教理真义,阐扬释尊本怀,并结合当代的中国佛教,提出以人为本之“人间佛教”的创见。这一创见过程及成果即融见于《佛法概论》中。

原始佛教的架构

《佛法概论》以《阿含经》为诠释和引证的对象,是印顺法师较具代表性的著作。印顺法师通过信、解、行、证之完整的修学进程,架构起对原始佛教的概观。内容详及佛、法、业、有情世间、僧团、戒律、菩萨道等七个重要方面,理性客观地研究了阿含的相关方面,批判性地提出一些反传统的创见,其中包括结合时代发展的人间佛教。在继承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基础上,印顺法师发展了人间佛教的重大理论,认为基于人本立场的佛教才能直达佛陀本义,并侧重地提出了人菩萨行的重点,强调在现实社会中利益众生。

原始佛教的架构

印顺法师对《阿含》用力甚勤,否定阿含为小乘经的误解,正视阿含为三乘共依之圣典。同时,对于重视利他的大乘佛教,印顺法师也有其与别人不一样的态度,他肯定大乘为佛说,也备至推崇大乘菩萨行的慈悲与利他,并将之作为人间佛教之重点内容,但同时也批判了与缘起性空不同的真常唯心论。

原始佛教的架构

在《佛法概论》中,不仅可以看见印顺法师撷取的阿含之原始佛教的纯朴,与其对原始佛教提纲挈领的把握,还可以看见其在整个阐释过程所透露出的理性的信仰,冷静的热情,使得法师对于某些传统见解的批判温和却犀利,且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其间一贯其具有重大意义的“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论,佛法乃信智合一的宗教而非世智思量的对象,唯有以佛法才能研究佛法,才能融合学佛与佛学。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方法论在运用时始终契理契机,因此在研究中彰显出的不是宗教狂热的护教热情,而是作为一个信仰者对真理研究的理性与平静。

...查看更多

原始佛教的界定

根据《俱舍论》第十卷,中阴身有五个名字,分别是:意生身、求生、食香、中有、起,这是依据其...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67.html

原始佛教的考证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也就是早期的佛教,佛陀在世时的佛教,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四谛、八正道...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68.html

原始佛教:中国佛教分为哪几类

佛祖释伽牟尼涅盘后,佛教分成了大乘教和小乘教。小乘佛教(主要为南传佛教或上座部佛教,现代...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69.html

原始佛教:原始佛教中阴身

在这一次结集将要结束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阿难尊者说:「尊者们,世尊在临般涅盘前曾对我说...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70.html

原始佛教的架构

《广说佛教语大辞典》对于“原始佛教”定义如下“相对于后世发达之大乘佛教,指释尊在世时代至...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71.html

什么是原始佛教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72.html

原始佛教的复兴

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相继传承时期的印度佛教,约为公元前6~前5世纪。佛陀的说教最初是口传的,...
https://m.xinjingrm.com/dtmopic/uygsfj/48273.html

结语

原始佛教的教义:主要集中于佛说的“四谛”。四谛即四种真理,分别称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而且,有欲望就会有言行,结果便造了业(指活动的结果),只能不断轮回转世,不断经受生老病死等一切苦。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最新视频更多
查看更多

版权所有:心经入门网